APP下载

从辩士到影视解说UP主:默片解说员的前世今生

2022-02-27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4期
关键词:解说员职能影视

陈 然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2019年12月,日本导演周防正行的作品《默片解说员》上映,该片讲述了默片时代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角色——活动弁士。影片从这一独特的角度给观众展现了电影发展史的另一种面貌,辩士虽然在默片时代昙花一现,却受到了众多观众的欢迎和追捧,甚至有导演说自己的作品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辩士的解说节奏拍摄的,也有导演像黑泽明就是因为自己的兄长是一名辩士,所以对电影产生了兴趣,继而走上了电影创作的道路[1]。总之,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默片解说员的黄金时代。

辩士的二度创作使得许多影片中文化隔阂所导致的枯燥乏味被消弭,一些辩士由于自己独特的解说风格赢得了许多粉丝,很多观众去看某一部电影并不是因为电影本身吸引人,而是想看辩士的表演解说,辩士在这一时期丰富了观众的观影体验,成为当代的明星。不过,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观众不再借助辩士的解说也能看懂电影,影片自身的声音和配乐也足够吸引观众,因此辩士这一职业很快没落。不过,虽然这一职业已经消失,辩士的一些职能却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当代媒体声音文化中的别样形式。

1 什么是辩士:传统辩士的发展历程及职能

活动弁士又称活动辩士,是指为电影作解说表演的人,这个词由日文词语“弁士”与“活动写真”二词组合而成[2],辩士的表演被称为映画说明,包括对白、叙事、对影片内容的阐释以及对情节的评论。早在卢米埃尔的活动电影时期,就已经有了解说员这一职务,其负责给观众讲解机器的运作原理和解释一些由于没有声音所以不易被理解的情节,而日本则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传承和改良。《默片解说员》给人们讲述了默片时代电影是如何放映的,辩士在影片开始前会先简单介绍一下影片的故事梗概,然后走到幕侧,根据剧情的发展为观众进行实时解说,甚至会模仿人物的状态为其配音,与落语的表演形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默片放映时,并非大家一起安静地观看无声的荧幕,场内也并不是鸦雀无声,真实的情况是观众像坐在茶楼剧场一样,可以购买点心和饮品。辩士在解说的过程中,还会有根据影片类型进行演奏的乐队,再配合上画面和辩士的台词,烘托观影氛围。另外,对辩士的要求不仅仅是能讲清剧情就行,还要讲得丰富有趣,能够感染台下的观众。《默片解说员》中的茂木先生就非常擅长讲解情感戏,讲到影片的动情处总能使台下的观众眼泪涟涟,有时甚至需要改变影片的放映速度来配合他的解说,以达到感染观众情绪的目的。在这一时期,有时解说员的作用甚至盖过了影片,辩士换个语气讲解或加一句小小的调侃,气氛就完全发生了变化,因此口才好、风格独特的解说员更受观众喜爱。

美国学者约瑟夫·安德森在《日本的有声默片:活弁及其语境》中将辩士的职能归纳为三种:第一,叙事者与声优;第二,评论阐释者;第三,观众代表[2]。首先,影片中的辩士不仅需要在角色说话的时候模仿其性格为其配上适当的台词,也要在没有对白时交代故事发生的情景和角色的行为动机、心理活动等,以方便观众对电影进行理解。其次,辩士必须对影片有足够的理解,对于影片中的场景、风俗等要及时为观众进行科普和解读,以避免观众因为文化差异而不理解。并且,辩士要在理解影片的基础上对影片作出独特的解读和评论,很多观众会因为辩士独特的见解而对影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即便是一些慢节奏、有些沉闷的电影,辩士也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讲解节奏和语言表达赋予电影第二次生命,使电影更具有感染力。再次,辩士在作为解说员的身份之前是一名普通观众,因此他们需要履行作为观众代表的责任,针对影片情节作出反应给台下的观众观看,以便形成互动。影片要可以打动辩士,在此基础上辩士作出的反应才能感染观众,这些就是辩士的职能所在。

随着字幕和声音出现在电影中,辩士的职业生涯慢慢走向了衰落,起初也有一些辩士对声音进行过抵制,试图关掉电影的声音重新为其进行现场配乐和解说,但是效果不佳,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声音已经开始参与影片的叙事。随后,辩士又试图调低影片的原声,同时进行配乐和解说,但多种声音的重叠降低了电影的表现力。因此,这一职业只能在黄金时代过后无奈地退出历史舞台。正如影片中主人公崇拜的优秀辩士山冈秋声所说:“可怜的是默片解说员啊,就算没有解说,电影也能成立,但是没有电影,我们的解说就不能成立,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啊。”导演在影片中致敬了默片时期这些赋予电影灵魂的辩士,也表达了对他们在时代浪潮的奔涌下无奈退场的惋惜。辩士的职业生涯结束了,但辩士的职能从未退出历史舞台,在技术和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辩士的职能被分化成了不同的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是声优和自媒体影视解说。

2 辩士的当代体现:声优、实况解说员与影视解说UP主

1927年10月6日,世界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在美国上映,标志着声音开始正式进入电影。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中的声音有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即便没有辩士的加持也会有强大的表现力,如影片《寂静之地》甚至会刻意减少人物对白,以展现环境声音为主要手段来讲述故事。目前,虽然影片不再需要解说员,但这一职业的职能在配音、实况解说及影视解说等领域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首先是声优,声优又叫配音演员,主要为影视剧、动画片、游戏及虚拟形象等在幕后提供声音演绎[3],这一职业将辩士的职能延续了下来。对于一些从国外引进的影片,由于语言不通,观众不能很好地理解影片内容,只看字幕又会导致注意力分散,从而错过影片细节,影响观影。所以声优为影片配音就像辩士在现场扮作角色的语气为其阅读台词一样解决了观众的这一烦恼,并且其利用自己的母语进行演绎,将台词进行本土化编排,更能让观众产生认同感。除了对过去辩士配音职能的传承,声优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和发展。传统的影视配音会尽量抹消配音演员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影片的流畅和完整。而现代很多配音演员都会放弃曾经精致的“译制腔”,转而朝着更加生活化、本土化的方向去塑造角色。现如今,很多配音演员不仅还原了台词本身的含义,也把语言表达得更接地气。例如,针对西方独有的谚语之类的台词,配音演员则会替换成同义的本土谚语,而不是生硬地翻译解说。如今一些优秀的配音演员因为自身多变的声线和贴切的演绎获得了许多的粉丝,很多时候观众会为了某个配音演员而去看某个动画、玩某个游戏。配音演员的偶像化也与曾经的辩士有相似之处,都是凭借自己的声音魅力和创作风格吸引到了众多追捧者。

其次是实况解说员,辩士曾经站在银幕旁边为观众实时解说影片剧情,而现在的实况解说员则是在舞台或幕后为观众解说正在直播的内容。比如,奥运会直播有解说员实时解说选手们的动作技巧,世界杯直播有解说员实时解说赛况,为许多对体育运动感兴趣但又不太了解的观众进行科普,还有一些网络游戏解说员会一边玩游戏一边进行通关技巧解说,这些都与曾经辩士为观众进行背景解说与科普的职能相符。而且,实况解说员也会对正在播放的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反应,承担起评论者和观众代表的职能。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的观众不再是在舞台下单向收听解说员的声音,而是可以发弹幕或评论与解说员进行实时互动与沟通,尤其是游戏解说员,他们可以接收到观众的实时反馈,根据观众反馈调整自己的解说方式,甚至可以和观众商量之后行动。实况解说员的声音不仅可以将实况者和观众连接在一起,优化观众的体验,也可以激发观众的观看乐趣,增强观众的黏性,塑造自己独特的解说风格,这正是辩士职能在新时代融合体现的结果。

再次是影视解说UP主(Uploader,指在视频网站、论坛等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如今的影视解说员和曾经的辩士相比,称呼和职能都相近,只不过现在影视解说员的阵地从影院转向了互联网,形式也和曾经的默片解说员大有不同。如今互联网上涌现出了许多个人或团队经营的自媒体账号,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以制作影视解说视频为主。这一类视频是博主自己看完电影后,将原片按照自己想要表现的效果重新剪辑成一个简短的片段,言简意赅地表达电影所讲述的内容,并且加入自身的观点,视频有长有短,时长大多在5~10分钟[4]。影视解说UP主的职能和曾经的辩士有很多相同之处,如都要向观众解说影片的内容,还要在解说时加入自身对电影的理解和评价,同时作为观众代表先观众一步对影片进行了解。不过,影视解说UP主也与辩士有所不同,影视解说UP主主要是针对影片阐述自我的理解或评价,或是夸赞或是吐槽,抑或对一些内容较为难懂、伏笔较多的影片进行解读,给无法深入理解影片的观众进行解读,他们以具有独特风格的解说方式向观众输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和观众交流互动的目的。辩士这一职业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的职能随着时代不断传承和发展,在当代有了更加合理的表现形式。

3 影视解说员的当代回响:多种类型的影视解说UP主

在过去,默片解说员是影片放映时不可或缺的存在,如美国学者汤姆·冈宁所描述的:“电影院的讲解员在电影问世的第一个十年看来具有一种十分独特的重要性。它在影片的放映过程中为观众提供口头的解说,对早期电影观众所获得的观影经验影响甚大。”[5]那个时代的观众习惯了影片放映时有解说员的干预,而如今观众则更喜欢自己沉浸在影片的世界里,如果有人在观影时讨论剧情,反而会令人讨厌,影响其他观众的观影效果。因此,现在的影视解说员选择在互联网平台开辟舞台、制作解说类的短视频,并且探索出了许多的解说类视频风格和类型,这些不同风格的电影解说UP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3.1 评论解析类

这一类的电影解说类视频往往时长较长,创作者会挑选一些比较有内涵的佳作进行较为全面且深入的分析和评价,解说内容不仅涉及影片的内容、背景及细节,甚至会讲述影片导演的风格、团队创作的过程等内容。以评论解析为主的解说类视频对解说员的阅片量、理论知识储备程度以及影视作品分析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这一类视频内容也较为丰富,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少影视相关的知识[5]。

3.2 幽默概括类

幽默概括类视频比评论解析类视频简短,内容也多为简单概括剧情内容,基本不会对影片的背景提及太多。这类视频解说UP主只是对电影内容进行简单介绍,主要利用幽默的解说风格和搞笑的语气来吸引受众,以此打造自己的特色。例如,这类视频的UP主经常会用令人哭笑不得的语言,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简短的视频也刚好适合大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所以容易受到大众的喜爱。

3.3 吐槽配音类

吐槽配音类视频解说UP主的个人风格和前两种类型相比更强烈,他们不以完整解说影片为目的,在初期大多会选择一些口碑不佳的影片吐槽,或者选取恐怖片进行搞笑离题的解说,即便后期选片有优秀的作品,也不会拘泥于影片的风格进行解说,而是延续自己一贯的搞笑方式来进行二度创作。例如,“刘老师说电影”在解说视频中自己独创的土味英语字幕和吐槽短诗,比影片的内容更加吸引人,所以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另外,配音类解说UP主也会节选或剪辑影片中比较有意思的片段进行搞笑或方言配音,如“果子哥哥”的方言配音大多搞笑欢乐,并且经常会在解说中加入当下的网络热梗,从而娱乐大众,吸引大众去观看原版的影视作品。

4 结语

从影院的默片解说员到如今百花齐放的配音演员、实况解说员以及影视解说UP主,作为阐释影像的声音,他们从未消失,默片时代的影片不是真正的沉默,有声时代的影片也因解说员的存在有了更多的传播形式。《默片解说员》这一作品从独特的角度表现了无声电影解说员的另一种样貌,既表达了对这一职业的敬意,也为研究这一职业职能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影片在复原过去的影像上做了大量的功课,为观众展现了一幅优美的时代画卷,表现了导演对电影历史独特的解读与思考。

猜你喜欢

解说员职能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职能与功能
小小解说员
足球解说员:让足球在嘴里跑起来
影视风起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影视
游戏解说员:把游戏变成职业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