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VR 技术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

2022-02-27尹贤彬何丽萍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思政教师

尹贤彬,何丽萍

(1.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2.桂林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VR 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依靠计算机、虚拟现实设备等为载体的集合技术的总称,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产物,是社会各领域在技术运用方面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选择。随着VR 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不少高校正积极推进VR 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此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然而,由于教师观念的滞后、教学硬件的投入不足、教学软件开发跟不上,导致新媒体技术的作用被忽视,教学实效性不高[1]。基于时代要求和高校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将VR 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其想象性、沉浸性和仿真性的重要作用,探究基于VR 技术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之路,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指示精神的深入贯彻,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应有之义。

一、VR 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分析

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者通过VR 技术搭建的虚拟仿真环境可以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受到持续性信息刺激,在虚拟情景中实现与教学内容的身心交互,形成对知识的立体感知。VR 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魅力吸引值、提升教学对象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效果的效率值。

(一)有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魅力吸引值

传统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教辅资料、网络信息,内容较多以静态、一维、抽象、单一的方式呈现,较少以动态、三维、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不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魅力,容易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抬头率不高”的现象。将VR 技术有效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数字化设备创设仿真的情景、人物和故事,将思政课教学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使教学内容在VR 技术的支持下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有助于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学习领悟更多知识技能,在身临其境、立体感知中产生持久的情感价值体验,形成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体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内容的魅力吸引值。

(二)有助于提升教学对象的课程参与度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提出了专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对话式教学等诸多教学模式改革理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少高校采取的是大班教学模式,学生人数多,且受制于经费短缺、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真正形成平等对话、互动合作的主体间性关系。将VR 技术有效运用于高校思政课,能将学生从“局外人”转化为“局内人”,使其有机会、有途径参与课程教学全过程。VR 技术所带来的时空自由化、广泛化以及应用情景的丰富化、真实化,使得学生可以高度参与教学活动,在虚拟仿真空间自主探索,在特定环境下实现与教学内容的良性互动,这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与教育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互动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三)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课堂效率值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对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新手段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目前高校思政课课堂现状来看,学生有对以高科技元素为支撑的现代教学手段的需要,而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把握不足、教学载体运用比较单一、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性难以发挥等现象,导致课堂效率值不高,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高校思政课在VR 技术的支持下,能有效与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接轨,提高教学的科技感和时代感。在VR 技术支持下营造的“科技氛围”和“仿真情境”中,学生愿学、乐学、善学,进而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课堂效率值。

二、VR 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20 世纪70 年代伊始,VR 技术在我国崭露头角,航天科工等领域率先使用VR 技术,叩开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联接的大门。2006 年,国务院颁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将VR 技术列为信息领域优先发展的前沿科技之一[3],VR 技术开始得到广泛重视,应用领域逐步拓展。2016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阐述了VR 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发展优势。VR 技术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各高校、各学科的重视,将其列为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思政课教学理论研究中,VR 技术作为未来思政课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也多次被提及,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一)VR 自身问题明显

VR 技术运用在实践教学中,硬件设施是其最基本的保障条件。但从已经建设好VR 实验室的几所高校的运用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如意。首先,VR 硬件不灵巧。目前使用最多的装备是目镜,目镜比较笨重且不能移动,因此必须修建占地面积较大的VR 实验室或体验馆。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设备的复杂性会增加教学事故的可能性,导致他们不愿意使用VR 技术教学。其次,VR 还不够智能。虽然在思政课教学中模拟、还原出来的场景已经十分逼真,但与实际情况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还原出来的场景大部分还停留在照片呈现、视频播放等阶段,无法真正做到身临其境。再次,VR 技术还不够通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设备及技术都以APP 的形式呈现于智能手机终端,更加便利化和通用化,但VR 技术还需要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这严重影响其推广和普及,也导致其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率低。

(二)VR 思政资源短缺

虽然国内较发达地区的部分高校在VR技术运用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运行规模,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建立了VR 技术中心,定期举办VR 技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取得了喜人的教学效果。但这些高校的应用软件类型主要集中于理工科实验、医学实验、游戏等学科领域,涉及思政课的应用资源较少,只有“重上井冈山”“重走长征路”等少数几个板块和内容[4],无法满足思政课教学的需要。此外,VR 应用软件与思政课课程和教材不匹配也是造成VR 思政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思政课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体系,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但目前的思政课VR 应用软件只是对某一门课中的一个场景和节点进行再现,没有开发出与思政课课程和教材紧密相连、完整配套的系统软件,不能达到预期的沉浸式、互动性、趣味性教学效果。最后,思政课教材近年来的修订更新频率较快、内容较多,但由于VR 应用软件技术更新投入大、所需资源多,并没有实现与教材的同步更新,只有少数的碎片化的教学模块,无法支撑起思政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三)VR 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将VR 技术运用在思政课教学中,需要一整套运行机制予以支撑和运转,但从目前情况来看,VR 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机制构建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师资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由于自身的技术素养不高,运用VR 技术的能力有限,只能按照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导致无法最大化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潜力,无法达到VR 技术支持下各种新教学手段的育人效果。二是管理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变高,设备的更新维护需要极高的费用,这让学校面临更新则花费高与不更新则技术落后的两难境地。因此,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点仍旧以课堂教学为主,VR 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三、VR 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VR 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落脚点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如何落实的问题。要在把握学生成长成才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厘清VR 技术应用与高校思政课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科学设计VR 技术支持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完善VR 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制度保障,以保证VR 技术教育功能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效果的最大化实现。

(一)厘清内在关系,深挖VR 技术应用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联结

深入挖掘VR 技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功能,找寻二者之间的有效联接,这有利于推进二者的深度嵌入。一是VR 技术的应用,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创建了全新的教学环境。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进入虚拟仿真的学习环境体验、感知,在人机交互、人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感知、认同。二是VR 技术的应用,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许多抽象的概念在学生脑海里难以具象化,实践教学也因受制于客观环境和实施条件而使得覆盖面有限。VR 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将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图片、情景模拟等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和记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VR 技术还能有效突破传统社会实践时空限制,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覆盖面。学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的方式体验社会实践,也可以通过VR 技术还原某些历史情境、实践画面,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社会实践,可以大大拓展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覆盖面。三是要深度挖掘VR 技术,搜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建立VR 资源库。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素材主要来源于教材、教辅资料、网络信息等,内容相对静态和单一,缺乏生动性和立体性。应通过深挖VR 技术应用功能,融入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元素,综合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制作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相配套VR 的教学课件、开展仿真模拟教学实践、创建虚拟教学情境等,使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VR技术的支持下,以更直观、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加强内容设计,提升VR 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质量

VR 技术能让教学内容鲜活起来,但加强内容设计则是提升VR 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质量的关键。首先,要尊重学生个性,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当代大学生以“00 后”为主,他们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对信息化技术接触和使用非常频繁,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根据自身内在需求选择和接受事物,积极淘汰旧事物,大胆接受和尝试新事物。VR 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在把握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思想实际,找准学生兴趣点,结合时事热点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地方教育资源等,寻找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契合点,有针对性地进行VR 教学资源设计,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其次,VR 技术支持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过度娱乐化,要在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还原历史情景。再次,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VR技术操作素养。“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提升教师教学自信和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把握”[5],VR 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运用,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通过培训提升教师自主操作VR 技术的素养,使其对整个教学环节能够做到可控。此外,还要不断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与VR 技术研发人员的沟通交流,使VR 技术人员所设计出来的教学硬件、软件以及所提供的教学管理、服务能更好地符合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和内容。

(三)完善运用机制,优化VR 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的制度保障

VR 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创新应用,需要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保驾护航,需要从队伍建设、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建立配套机制,不断优化其制度保障。一是要优化队伍建设机制。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VR 技术中心,但相当部分高校还处于摸索阶段。VR 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搭建VR 技术应用体系与组织架构,指定专门的部门、人员组织开发、研究和设立;引进专业型技术人才作为支撑,并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标准、能关注前沿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VR 技术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要优化管理机制。管理上的缺失或者不规范容易导致教学改革与创新流于形式,效果不佳。VR 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教学管理部门应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成绩评定标准、工作量计算、具体教学安排、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此规范VR 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三是要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含物质激励机制与精神激励机制,物质激励机制要求高校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加大VR 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支持和保障力度;精神激励机制要求充分考虑高校思政课教师、学生以及VR 技术人员的精神需求,由内而外唤起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通过设定具体的考评指标和标准,对完成工作效果较好的主体或部门给予表扬和奖励,确保VR 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能落细、落实。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思政教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师如何说课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