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虎年说“虎”

2022-02-27Lisa

走向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老虎文化

Lisa

2022年2月1日,是中国农历新年。除夕夜一过,便从辛丑牛年步入到壬寅虎年。

虎年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来确定的,生肖中的虎对应着十二地支中的寅,故称之为“寅虎”。虎是百兽之王,是威猛的象征,老虎在民间习俗中被称为“瑞虎”,虎与“福”“富”谐音,寓意“福瑞临门、富贵盈门”之意。

实际上,中国的虎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流传甚广。

在中国文化中,虎文化是起源最早的图腾文化之一,它源于远古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属于初民原始文化内容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距今大约1万年前的内蒙古阴山岩画中,就已经出现一组刻绘于虎沟岩石上的“五虎图”,动静相宜、生动灵气,表达了远古先民对虎这种动物的认识,展现了先民最早的动物崇拜与图腾;而距今约6000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古代遗址的原始墓葬中发现的蚌塑龙虎图形弥足珍贵,被称为“天下第一龙虎”或“中华第一龙虎”,说明在原始氏族社会晚期的信仰中已有了龙神和虎神,龙虎文化同时存在。此外,良渚文化中的“神人兽面纹”中的兽面,也被很多学者认为就是虎。

中国的虎文化早在商代便广泛流行。殷墟考古出土了大量虎形器物,其中妇好墓的8件玉虎最为精美。商周青铜器常出现“虎食人”的图样或浮雕,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代表上古中国人对虎的崇拜,将虎视作人与神沟通的媒介或渠道。不仅如此,虎因其勇猛而被视作权力的象征。历史上,虎虽然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但一直被作为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在古代,国家用兵之符、使节出国所持之节都以“虎”命名为“虎符”“虎节”。代表最高军事权威的“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分为两半,分别保存在帝王与将军的手中,用兵时方才作为凭证合二为一。此外,古代中国十分流行四神文化,白虎作为西方位神得以尊崇,更被誉为“战神”。传说周文王曾梦见长着翅膀的老虎,而后得到姜尚辅佐,奠定周朝基业,可谓“如虎添翼”。在历史上,威猛的将军素有“虎将”之称,“虎”成为军队将领勇猛善战的象征,《诗经·鲁颂·泮水》中称勇武之臣为“娇娇虎臣”,《尚书·牧誓》称武王有“虎贲三百”。

在古代中国,虎还被视作辟邪祥瑞,形象被不断神化。在民间百姓的心里,虎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能驱除灾难和邪恶,《山海经》中有虎食恶鬼的传说,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和财神赵公明的坐骑都是黑虎。实际上,无论是在民间传说、戏曲等传统文化中,还是在年画、剪纸、雕塑、刺绣等非物质文化中,人们都将虎视为瑞兽,用它镇宅、护宝、驱逐邪恶,更会为婴儿、孩童缝制虎头帽、虎头鞋祈求健康成长。因此,虽然虎常常以威猛、霸气的形象示人,但民间看重虎所带来的吉祥,会为虎的形象平添了几分活泼可爱。

古人把虎排进了十二生肖里的第3位,在十二地支配属“寅”,之所以取名“寅虎”,是因为传说十二时辰中的寅时(凌晨三点至五点)正是山间老虎最活跃的时间,它们出来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也因此,“寅时”又称“虎时”。

在历史长河中,虎的形象无处不在。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虎”字就是一个形态生动的象形字。从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到秦朝、汉朝的石雕石刻以及青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瓷器中,以虎为原型的艺术品的造型、纹饰更加丰富。唐宋以后的绘画中,以虎为题材的佳作更是层出不穷,不仅有“上山虎”和“下山虎”,还有“大人虎变”等寓意深刻的作品。

作为中国最早、最“红”的动物图腾之一,几千年来,“百兽之王”虎被赋予“寅客”“兽君”“李耳”“揜于”“伏猛”“戾虫”“斑叔”“於菟”“白额侯”“老饕”“毛虫祖”等几十种别称,有的形象逼真,有的深入人心,有的匪夷所思。比如,南朝陶弘景的道教著作《真诰·翼真检》记:“有云寅兽白齿者,是虎牙也。亦直云寅兽者,亦云寅客。”《海缘录事》上也记有“寅客,虎也。”《说文》中则讲,虎为山兽之君,因此有称呼为“兽君”。此外,因为老虎长居深山之中,所以又有“山君”的别称。《清异录》上记载:十六国时期,为避讳后赵皇帝石虎的名字,当时的人把虎称作“黄猛”。而老虎被称作“大虫”的最早文字记载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其中有文字讲到“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有道是“老虎再大也是猫”,只要人的体格和力量足够大,老虎也能照样撸。在温州地区很早就把老虎称为“大猫”,而如今在互联网上,“大猫”更是卖萌老虎们的最常用名。

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中,虎的形象占据重要地位。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中,都有虎的身影,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四大名著中就有不少与“虎”有关的人物和事件:在《三国演义》中,有绰号的人物都是能力出众的英才,其中一些就是以“虎”为绰号别称,除了威名远播的“五虎上将”,还有“江东猛虎”孙坚,“虎痴”许褚乃曹操手下第一大将,“召虎”张辽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冢虎”司马懿是三国中数一数二的谋略家;而《水浒传》中以“虎”为绰号的人物不在少数,如“矮脚虎”王英、“插翅虎”雷横、“锦毛虎”燕顺、“眺涧虎”陈达、“打虎将”李忠、“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青眼虎”李云、“笑面虎”朱富、“母大虫”顾大嫂等等,此外,除了大名鼎鼎的武松,打虎的还有解珍、解宝,以及黑旋风李逵——他在得知母亲被老虎吃掉后,一气之下杀了4只老虎;《西游记》中的老虎并不多,有车迟国的虎力大仙,平頂山莲花洞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的手下巴山虎,还有黄风怪的手下虎先锋等,这些妖怪们的下场都不太好,不过最倒霉的要属被悟空一棒子打死后还被做成虎皮裙的那只了;《红楼梦》中也有“虎”,那就是贾元春。第五回,贾宝玉看到贾元春的判词是这样写的:“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說到现实中的“中国虎”,一般是指华南虎。号称“世界十大最稀有动物之一”的华南虎,被认为是老虎亚种中最古老的一种,是中国特有虎亚种。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华南虎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外形和老虎的祖先中华古猫更加相似。作为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华南虎生活在中国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许多影视作品中的“中国虎”都以其作为原型,比如,武松在景阳冈打的虎,与《功夫熊猫》中的悍娇虎,均属华南虎。

在很多人看来,青岛是一座沿海丘陵地貌的城市,并没有适合老虎生活的“深山老林”,但青岛的确存在许多与“虎”有关的地名,比如李沧虎山路、即墨金口镇虎埠前村、胶州马虎沟、平度虎李家村、莱西姜山虎埠岭村等等,其中不乏与“虎”有关的传说和典故。

老虎山公园位于李沧区,山体占地总面积362公顷,涉及11个社区。《李沧区志》曾记载,老虎山名称来历说法有二:一是山的形状像一只卧虎;二是传说从前山上曾有过老虎。而《崂山志》中又有记载,在老虎山西坡,正对着南岭村的半山腰里,有一块2米高的巨石,石上矗立着2.5米高的大石,石头呈淡淡的红灰色,远看极像虎头,额上“王”字清晰可辨,故名“虎头石”。虎头石所在的地方是一座由9个山头连成的山峰,老百姓叫它“老虎山”,又叫“九顶山”, 这里至今还流传着“韩信埋母”的传说。

位于城阳区的通真宫建于东汉末年,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原称“童公祠”,乃是为纪念当时不其县县令童恢而建,“童恢驯虎”的典故就源于此。通真宫在鼎盛时期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曾有殿堂36间,原墙壁上有彩绘壁画,记述“童恢驯虎”故事。

大名鼎鼎的崂山与“虎”也有着诸多渊源:崂山太清宫东南侧钓鱼台以北有座“驱虎庵”,传说刘若拙曾在此搏杀虎狼为民除害;巨峰支脉中峰尖涧险的“老虎尖”,传说早年曾有老虎出没而名;三标山支脉中的“抱虎山”则是传古时有人在此山洞中抱走过虎仔得名。此外,崂山各支脉山峰中,还有不少因山峰山石具虎形而名,如“黑虎山”“老虎涧”“ 虎岭顶”“虎头石”等等。

The year of the tiger i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The tiger in Chinese zodiac corresponds to Yin in the 12 earthly branches, hence the expression "Yin Tiger". The tiger is the king of all beasts. It is a symbol of good fortune in Chinese folk culture, as the "hu" pronunciation of the Chinese word for tiger is similar to another two words pronounced "fu" (one in the third tone and the other the fourth tone) which symbolize blessing and fortune respectively.

The image of tiger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the past long history. I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and Chinese bronze inscriptions,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 tiger is a vivid pictograph. Tiger is featured in numerous excellent paintings after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n addition, the works of art with tiger as the prototype come in various patterns and shapes in such art categories as sculpture, ceramics and gold and silver ware.

猜你喜欢

老虎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老虎
谁远谁近?
老虎
老虎喜欢吃什么
老虎不在家
老虎变成猫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