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交融见真情
——高永谦的山水画艺术
2022-08-10王瑞东
文/王瑞东
高永谦,字无为,号千山,1959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签约艺术家,世界华侨联合会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报》三亚写生基地主任,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曾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举办个展,对田园山水画多有研究论著。
Gao Yongqian,courtesy name Wuwei,literary name Qianshan,born in 1959,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Painting,China Academy of Art.He is a member of the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signed artist of Rongbaozhai (Studio of Glorious Treasures),vice president of the Painting Academy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director of the Sanya Sketch Base of,and vice president of the Shandong Arts &Crafts Association.His works have been exhibited and won awards at several national exhibitions.He has held solo exhibitions in Beijing,Shanghai and Hangzhou,and published many research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landscape painting.
“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说起来,中国古代审美理想的最高境界就是情理和谐、心物相映的内在心理和谐。
中国当代著名山水画家高永谦,几十年来执著于中国山水画的探索与钻研,怀着一颗真心、情心和对艺术的虔诚之心,追寻中国山水画审美理想的最高境界。他勤学苦思,法古鉴今,积笔墨情愫深研画理;他虚静恬淡,沉浸于中国画艺术的审美化境;他遍访名山大川,体察自然,不倦地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师古而不泥古,纵情笔墨,游离于自然的山水与心灵的山水之中,乐此不疲,乐而忘我。
中国山水画是笔墨的艺术,这是勿庸置疑的。黄宾虹曾说,“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高永谦的山水画,画风上受黄宾虹、陆俨少影响较大。他既重笔,又重墨,且笔墨精到讲究。他喜欢骨法用笔,注重线条的刚柔对比,注重运用点线面的穿插、回旋、凝散手法,力求达到和谐统一。
《大风起兮云飞扬》
《高台万木风》
高永谦的《高山仰止》《大壑云起》《秋山古道》等山水画作品力拔山河,纵横驰骋,传达出崇高而阔远、雄浑而博大的气象。在表现手法上则无不见笔见墨,起有峰,转有波,收放自如;作画落笔,笔力透纸,画山能重,画水能轻;用线有力度,有弹性,给人以空间审美的松弛度。这是画家多年来注重“写”的境界,追求纯笔墨韵味,长期磨练出来的。“写”出来的点,“写”出来的线,更注重中、侧、逆、转、提、按、顿和浓淡干湿,更耐人品读,品出笔墨的趣味与韵律,品出笔墨的节奏与质感。
中国画艺术也是水墨画艺术。唐代王维提出“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用水把握好度,用得精妙,整幅作品便充满韵味和灵动感。古人有对水墨关系的精妙论述:“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高永谦深悟此理。因此,他的山水画作品尤其讲究用水。水与墨,水与色,水墨与色,它们之间的渗透与交融,冲撞与离合,高永谦都能仔细探究并灵活运用。
高永谦的山水画作品《溪山沐雨》《林泉高致》《秋水含烟》等,莫不笔墨精到,水韵流淌,意境悠远,混溟苍茫,让人读出无限韵味、无限诗意。灵动的笔墨,传达出大自然中生命本真的意味,营造出一种近于“本然”的空灵境界。这是画家心灵的山水,带着画家本人对自然的理解与把握,带着画家的学养与胸中的清逸之气扑面迎来,让观者为之动容、为之心折、为之沉醉。透过淋漓的笔墨水韵,我们恍然坐在泉壑山谷,谛听大自然神妙的呼吸,触摸轻轻流动的云岚,仰观宇宙之浩淼,感受山间之清风,林木深深自有情,清泉潺潺自含韵。
《春之声》
《故乡春水》
《好山十里都如画》
高永谦对山水画诗意美的执著探寻,源自苏东坡品评王维诗画时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实,这就是诗画一律。高永谦认为,诗意是山水画的灵魂,诗意的山水趋向于山水化境。因为诗画一律,从美学原则来论,就是表现与再现、理想与现实、情感与理智等有关艺术创作观念和形式语言矛盾因素的和谐统一。
十几年来,高永谦深入生活观察自然,提取造化神韵,足迹遍及黄山、天目山、蒙山、泰山、敦煌等,山形地貌,了然于心,捕捉流云晨雾、山岚晓光。近年来,他又以雄浑、博大的太行山为写生创作基地,多次到大山里不倦地写生,感悟自然妙理,以北方山水作为山水画创作的基调,吸纳南方山水的灵秀,逐渐形成浑厚华滋、古雅苍劲、诗情流溢的山水化境。
高永谦还把西方绘画与摄影中的光线、色彩有机地运用到传统的中国画创作之中,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色彩感和光感,带给人愉悦的视觉审美感受。山石的皴擦、勾线定型、谢赫六法等传统技法更是被他运用娴熟。他不仅擅于创作大画,也精于写咫尺山水小品。无论是大画的厚重、雄浑,还是小品画的明快、恬淡,都充溢着画家的诗情、激情,都展现着画家厚重的笔墨、豁达的胸襟和高远的志向。
高永谦生长于黄河古道的一个中医世家,鲁西南浓郁、深厚、质朴的文化底蕴滋养着他,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浸润着他。高永谦用学养与笔墨构筑着属于他的国画领域的水墨语境,兼之多年坚实、深厚的造型功底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系统的学习,让他能够以明快、厚重的水墨提炼和纯化他对绘画精神内涵的印证与把握,营造出一种本真、天然的空灵境界。如今的高文谦,正向着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向着中国山水画审美的最高境界,探寻一种心神合一、浑与物化的艺术和谐,以及天地之大美。
《回马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