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以“钾代谢紊乱”教学为例

2022-02-26余靖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案例思政

余靖

(福建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福建福州 350108)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病理生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整个医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案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课题组以病理生理学中“钾代谢紊乱”教学为例,从案例主题、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案例意义方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并以问卷形式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福建医科大学2019 级“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三个班,共177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所选教学案例来自课题组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 思政素材来源于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和医学文学作品。

1.2.1 案例主题

健康不能没有Ta,多了少了都不行——钾代谢紊乱。

1.2.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钾代谢紊乱的类型、概念、原因和机制;掌握钾代谢紊乱对机体的影响;熟悉钾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案例引入,创设话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培养重视细节、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生活,树立学以致用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1.2.3 教学过程。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1)线上教学。

①新课导入。 结合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学习内容。

②教师通过慕课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完成线上学习。 在“钾代谢紊乱对心肌的影响”教学视频中,介绍抗疫英雄梁小霞护士的光荣事迹。

③QQ 群内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梁小霞护士血钾浓度过低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低钾血症对心功能有何影响? 结合梁小霞护士的事迹谈谈你所理解的医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2)线下教学。

①教师课堂讲授章节重难点知识。

②分步启发式案例讨论。案例《手术室里的争分夺秒》(改编自医学文学作品《清单革命》[1])分五步,即命悬一线—生死时速—疑云渐散—拨云见日—转危为安,依次发放。 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班6 组,每组9-10 人)展开讨论。 讨论结束后,请小组成员分享讨论结果。

A.命悬一线。胃癌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心跳突然停止了。讨论问题:手术病人心跳骤停的原因可能会有哪些?

B.生死时速。 手术团队争分夺秒逐一排查电极脱落、大出血、缺氧、气胸等可能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讨论问题: 手术团队现在一筹莫展。 如果你也是团队一员,也在抢救现场,你认为还有可能遗漏哪些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 医生们面对手术中突发事件时并没有慌乱,而是冷静理智地全力排查病人心跳骤停可能的原因。 养成临床医生的缜密思维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C.疑云渐散。 当值的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曾经给病人注射氯化钾纠正低钾血症。讨论问题:这个病人血钾含量低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低钾血症对心肌的影响是什么? 如何纠正低钾血症?

D.拨云见日。 原来,当值的麻醉医生因一时疏忽,给病人注射了致命剂量的氯化钾。讨论问题:高钾血症的常见病因有哪些?高钾血症对机体会造成什么影响?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都会造成心脏停止跳动,机制有何不同? 在危急关头,应该采取哪些抢救措施?

E.转危为安。 经过手术团队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病人终于转危为安。讨论问题:手术团队的抢救措施有哪些是你们没有想到的?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③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及汇报情况,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区域予以引导和知识补充。 教师对案例讨论情况以及讨论最终结果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和总结。

1.2.4 案例意义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新闻事件,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2)以抗疫英雄的事迹为典型案例,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3)在《手术室里的争分夺秒》案例中,体会“时间就是生命”的深刻内涵,感受“细节决定成败”的永恒真理,学会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工作中的每个细节,这是医生的职业要求,也是医者仁心的重要特质。

1.3 效果评价

问卷调查。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问卷,对课程思政必要性、教师课程思政态度和能力、课程思政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 回收问卷175 份,有效回收率为98.89%。其中男生91 人,女生84 人,男女比例13∶12。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接受《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对教师课程思政态度和能力评价较高,对课程思政效果评价较好(见表1)。

表1 福建医科大学2019 级“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钾代谢紊乱”课程思政问卷调查结果[n(%)]

3 讨论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认识和评价,问卷分析并总结如下。

3.1 加强学生对课程思政必要性的认识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在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但仍有9.7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22.29%的学生对其必要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因此,教师应注重强调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 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原则,课程思政应贴近学生发展需求,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学生越能切身感受到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认知、所学知识能够应用于生活,对课程思政的态度就越积极,接受意愿就越强[2]。

3.2 提升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作用是关键[3]。 在前期工作中,学校通过讲座、培训、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理解和认识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课程思政的态度和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仪表端庄、举止得体、精神饱满地投入教学;教师德育意识强,能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教师能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专业知识。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依赖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教师应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阶段性回顾、总结和反思,不断积累经验。 专业教师之间要多沟通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专业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加强与思政教师的交流合作,在各种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课堂实践和教师培训中,吸收思政教师参与,让思政专业优势成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的引领[4]。

3.3 教书与育人互促互进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交织交融,有利于教书与育人的互促互进、双向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融入的思政元素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医者精神、人文情怀、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教师要明确课程思政和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会干扰专业课程自身的教学活动和减弱教学效果,相反还会提升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深化教学的内涵,提升教学的效能[5]。教师应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切忌生硬加入思政元素而耽误专业教育教学时间、 干扰正常教学节奏、冲击科学内容体系、增加冗余学习负担[6]。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微课视频、教师讲授、案例讨论、线上话题讨论、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渗入思政元素,这样既可以拓展课程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有效延伸教学空间,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 此外,实现教书与育人互促互进,教师要克服教学方式单一化问题,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要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得出正确结论[7]。

综上,课题组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式,设计并实施了“钾代谢紊乱”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专业教师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病理生理学案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慕课教育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展望
浅析《病理生理学》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