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理探讨
2022-02-26王友云罗正业王磊
王友云,罗正业,王磊
(1.铜仁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贵州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乡村振兴是一项需要科技支撑、充满科技含量的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注入科技因子,发挥科技力量。基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乡村振兴是在农村脱离绝对贫困以后进入相对贫困治理的后扶贫时代,农民从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小康社会开始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共同富裕阶段迈进而实施的国家战略,这就更需要科技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而不再是基于传统农业生产力的重复和简单提高,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乡村振兴是一场以科技为基础的振兴[1]。从实践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等法律、规划和文件实施以来,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据,科技创新在实践领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积极推进中,科技创新已成为乡村五大振兴的重要驱动力。
从研究进展来看,自党中央、国务院2018年正式发布乡村振兴战略意见以来,学界积极呼应,开展实践和研究。以“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为检索关键词,我们在CNKI 检索到北大核心和CSSCI 期刊论文共计150 篇文章,其中CSSCI 期刊89 篇。从发表在CSSCI 期刊上的文章来看,主要围绕创新在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王书华、郑风田,2018)、科技创新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路径(王燕、刘晗,2018;覃志威,2018;蒋和平、郭超然,2020;尹西明、陈劲,2020;宋保胜、杨贞,2020;宋保胜、刘保国,2020;柴国生,2021;蒋军成、陈显友,2021)、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机理及理论模型构建(完世伟,2019;储节旺、曹振祥,2020)、农业创新能力评价及溢出效应(焦贝贝、张治河,2020;吴梵、高强,2020;何晓霞、高维新,2022)等方面展开研究。纵观近年来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研究成果,在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方法、作用、路径、理论与评价等方面做了一定研究,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但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渊源、逻辑机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单薄,需要深入探究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科技创新的理论诉求
在农村消除绝对贫困进入相对贫困以后,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有其自身的理论诉求。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经济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以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作为基础的乡村振兴必须依赖科技创新,而不再是基于农耕时代和自然经济时代物质型的投入,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2]。在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信息鸿沟、信息壁垒、信息孤岛等现象会导致经济上的贫困,而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更多体现在现代经济高度发展所基于的信息技术条件。因此,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基于的发达市场经济与信息社会这一经济基础,要求必须充分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必须以科技创新缩小农村与城市发展在经济、信息、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以科技创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条件[3]。只有发挥科技的力量,借助科技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乡村产业、人才、组织、文化和生态的全面振兴。这是后扶贫时代农村面对的客观现实条件、经济基础和时代要求使然,从其理论基础来看,今天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和各个方面现代化创造的物质条件,必然要求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紧密依靠现代科技创新的力量。科技造就了城市的繁荣,乡村振兴也必须借助和依赖科技力量,科技同样能够造就繁荣的乡村。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科技创新的实践诉求
其一,是产业振兴的实践诉求。乡村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才能发展起来,不论是农产品的初级加工,还是农村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都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乡村产业的振兴必须实现规模化经营,通过规模化实现生产要素的聚集,这只有借助科技的作用才能实现规模经营和产业聚集。农村产业的升级换代和产业链的延伸,也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注入科技因子,替换传统的污染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并促使产业链延伸,实现农业产业的结构合理和升级转换[4]。
其二,是组织振兴的实践诉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这里提到的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突出科技在乡村组织振兴中的作用,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制。乡村组织主要体现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四个方面,这四大组织的振兴都需要科技的支撑。比如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可以充分运用数字平台促进基层民主建设,建立农村党组织运行的数字平台,开展农村线上交流活动,创新基层民主形式。村委会可以运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将村委会平台运作好,接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府服务端口,实现县、乡、村在线系统协同办公,将乡村重大事件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内容咨询、社情民意矛盾纠纷通过平台整合起来,提升线上解决问题能力。
其三,是人才振兴的实践诉求。人才的振兴必须通过科技培训,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文化发展等各类人才有一定的科技水平,才能在乡村各方面的振兴中,发挥自己专长,为乡村振兴真正发挥作用。科学技术只有被人掌握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乡村振兴就失去了建设的主体,应通过科技培训,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同时,通过农村大学生工程等措施,向农村输送一批人才。农村如何留住和用好高素质人才,始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其四,是生态振兴的实践诉求。科技赋能乡村生态振兴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借助科技力量对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如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治理、村庄整治、农村绿化等;科技服务农村绿色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农业废弃物技术处理、化肥和农药污染治理、农村土壤整治、农膜技术推广及废弃物处理、农村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治理、农村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农村矿渣治理等等。这些都是乡村生态振兴衔接科技服务的重要领域。
其五,是文化振兴的实践诉求。在科技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同样有很多衔接点,例如:农村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通过科技创新,建设具有科技含量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具有科技元素的农村文化产业;借助科技力量进行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使现代科技元素融入其中,如使用数字化呈现技术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之成为乡村文化旅游的重要产品。
三、科技创新高质量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
乡村振兴主要包括产业、组织、人才、文化和生态振兴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振兴都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乡村振兴必须以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力,科技才能使乡村产业、组织、人才、文化和生态真正得以振兴,这就要求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和构建科技创新高质量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科技创新对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组织、生态振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动因,这不仅是实践使然,也是理论逻辑使然。
(一)科技创新带来规模效应和优化产业结构,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首先,科技创新的技术外溢带来正外部性和规模效应,促进乡村产业振兴。Alfred Marshall在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技术溢出产生的正外部效应促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但这种技术创新必然带来不同行业企业的利润差异,利润差异加速了“羊群效应”的发生,生产要素向高收益的产业集中,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由此产生[5]。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突破农村长期存在的小农意识和自然经济模式的影响,要通过科技创新带来的正外部效应,促使乡村产业集聚和产生规模效应,形成乡村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正外部效应,产生示范效果,带动更多乡村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要走出农村小作坊经营模式和家庭小规模经营模式,让生产要素集聚,通过规模化生产带来高效益,实现高附加值。
其次,科技创新的配置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乡村产业由量到质的内涵发展。一般说来,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往往采用高发展、低利用、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6]。但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淘汰落后产能,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应通过科技创新的配置功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乡村产业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度存在设备、技术和管理落后的问题,资源配置不合理,产出效率不高,生产要素无序流动,产业发展注重量的扩张,不注重质的提升,这是一种外延式扩张的道路。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配置功能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促进乡村振兴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充分释放技术优化促进结构优化的效力,通过结构的优化,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要实施乡村产业集约化发展,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最终实现乡村产业的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型。
(二)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赋能乡村组织振兴
当今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和行为模式,对政府治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政府实施好的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如政府可通过构建政务信息平台,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治理模式,实现协同治理,避免行政分割带来的各自为政现象[7]。在乡村组织振兴中,要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构建乡村政务服务信息大平台,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村民之间的信息共享,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治理能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在农村信息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组织管理好信息服务平台。应在农村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将科技专家切入到平台中,真正实现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目的,科技专家通过平台的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把握农地的自然数据,为农民的农业活动提供指导方案;通过平台实现政府对农业的管理,使信息服务平台成为农村的“网上政府”,平台提供的数据成为政府的可溯源数据,确保农产品的绿色、安全。总之,要充分依托大数据技术,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服务农村的信息平台,提升治理能力,发挥农村各类组织的治理效能,强化服务理念,实现乡村治理转型,赋能乡村组织振兴。
(三)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当今,大数据技术正深刻影响着文化产业发展,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文化的传播形式和传播载体。同样,科技创新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如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切入,让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借助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内容通过智能性、交互性、虚拟性和个性化的特征表现出来,增强传统文化产品的传播力、感染力和表现力,使传统文化在新技术下得到激活,以乡村新型文化业态呈现。应通过科技创新让当今基于数字技术的文化业态在农村发展和繁荣起来,这对于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和信息获取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治理转型、发展农村新兴业态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乡村文化振兴的着力点,必将极大赋能乡村文化产业振兴。
应在农村建立一批文化产业聚集区,组建一批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团,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且富有创新能力的农村文化企业。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对传统手工艺品的改造创新作用,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增添现代科技元素,增加产品的创造力,使之更符合现代市场需求。例如:以农村苗绣、箫笛、傩戏面具等传统工艺品为切入点,结合科学技术,融入现代理念,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互渗透。要通过科技创新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充分利用数字网络、高清影视、激光显示等新型技术,让农村地区深埋在地底的“死”的珍贵文物灵活地展现出来,让农村深邃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结合,使农村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借助新的技术展现独特魅力。尤其要充分借助现代高科技的展示手段,使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方位、立体再现,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四)让科技创新成为绿色发展之源,赋能乡村生态振兴
首先,科技创新推动农村污染从源头到终点的防治,实现环境保护。在乡村振兴中,应采取清洁生产和循环管理的方式,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尽可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做好废品回收利用,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应积极实施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创新,做好农村水源、空气、土壤等污染的防治工作,确保农产品生产安全可靠,确保农产品安全、有机、绿色,为我国食品从田野到餐桌的全流程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要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进行乡村绿化与生态景观营造、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秸秆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建设。依托技术手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还原乡村自然、和谐、绿色面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留住乡愁,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其次,科技创新促进能源和资源的节约,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乡村振兴中,应通过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大幅度降低资源使用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新技术引进找到新的或可替代资源,扩大资源的使用空间,如到开发和使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要通过科技创新改变自然经济状态下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解决投入大产出小的问题,用科技保证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依托科技创新和技术投入,促进农业由保量增产逐步转向提质增效,依靠绿色技术加速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体系,着眼于农业环境改善、农产品品质提升和食品安全等突出问题。加强科技创新在培育新产品与新动能、探索新模式与新业态中的核心作用,满足居民对绿色、健康、高品质、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
(五)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需要掌握科技创新本领,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后扶贫时代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的重大战略,必须紧紧依靠人才。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好乡村人力资本,培养乡村产业、组织、文化、生态振兴各方面的人才,让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掌握科技创新的本领,真正赋能乡村人才振兴。重点抓好农民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一定的技能,成为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要加强农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好乡村治理的党政人才,尤其是要培育好适应农村新型治理体系的“一肩挑”干部,使其成为农村基层的领路人、群众的贴心人和致富带头人;要进行农村教育、卫生和农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三支一扶”等优惠政策引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和创业,充实农村教育、卫生和农技人才队伍;要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为其真正服务农村提供各方面的保障。要健全各类人才机制,激发农村各类人才队伍的创新力,通过健全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务实的人才培训机制和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使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