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2-02-26杨娜李菊红石河子大学
杨娜 李菊红 石河子大学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发布之后,在教育界与体育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其中缘由就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所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年级都将开设“体育与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成为小学初中阶段第三大主科。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现在也已经成为初中阶段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专题教育,在新课标中规定,专题教育以渗透为主,融合到相关科目中,原则上是不单独开设这门课程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渗透到其他学科当中,以其他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是国家未来之星,其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轻视,然而初中阶段又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初中阶段如何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变得至关重要,体育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它有着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它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着比较特殊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塑造人的身体形态,而且也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并且在初中体育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应对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学业生活,以积极而又热情的心态投入学习之中。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特殊的,刚从小学升上来,面对的是从未有过的繁重学业,可能会导致初中生的心理敏感且脆弱,再一个就是他们的思想体系正在初步形成,也是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但他们的思想并不成熟,对现实生活缺乏合理的认识,容易脱离实际,且他们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这个时候他们的思想非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个时候对初中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至关重要。根据在中学实习过程中的观察与问询以及阅读大量关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了初中生现存的心理问题。
(一)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刚进入中学之后,体育课与小学的体育课差异较大,导致了学生在集合排队过程中比较懒散,不能进行快速地移动,并且在队伍中喜欢东张西望,喜欢和周围的同学进行打闹,在热身的时候,他们不会整齐地跑操,也不会遵守老师的命令。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没有团队精神,缺乏团队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与班级脱离开来。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标新立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
(二)意志品质薄弱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它特殊性是在室外上课,并且有大量的身体活动,并且在室外上课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于恶劣的天气环境,比如大风、沙尘、寒冷等,在这种天气下,学生往往会失去对体育的热情,对体育产生一种厌烦心理,不想上体育课,做动作不规范,拖拖拉拉,还有就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不再去练习,这就是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心理承受能力差
部分学生,在平时的测试成绩中表现很好,但一旦到了期中、期末和体育中考等大考时,就会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从而影响技术动作发挥,进而导致成绩不理想,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受伤或晕厥等情况,例如投掷类项目,部分学生在平常练习时动作做得完美,投掷成绩也非常优秀,但是在比赛或者考试过程中,会由于紧张或者压力大而导致出现动作变形,投掷成绩也一落千丈。
(四)过分关注别人的看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过于注重自己的形象,由于害怕自己在体育课堂上或运动会上丢脸,不敢表现自己或者不敢参加比赛。这些学生大多比较内向、性格孤僻、自我保护意识强、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评价上,从而在做技术动作时无法放开,畏首畏尾的,影响自己的技术动作。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2022 年新课标的发布,预示着体育在众多学科当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新课标规定,体育课除了要把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之外,还应把健康的思维方式、健康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内容,纳入体育课中。初中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可以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让体育精神可以得到进一步传承,让体育课创造的价值进一步得以实现。此外,另外,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初中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国民之花的初中生,不但要有良好的体质,而且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是提高与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法门之一。
(二)丰富素质教育内涵的需要
根据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在初中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在运动中解决一定的心理问题。在日常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同龄人进行交流,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在体育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学中,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其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代杰出人才。通过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可以丰富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
(三)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
义务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专业方面的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初中生在以后步入高中、大学或者社会时,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并且体育这一学科在一些方面来说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更好地锻炼自己。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体育项目大多是集体性的项目,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摩擦,认识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健全自己的思想体系与人格。
三、体育教师于体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思想价值引导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思想不成熟的初中阶段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引领,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栽培和教导,他们价值观代表了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因此,处于青春时期的初中生的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所以必须要求教师和家长通过正确的思想价值引领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科学开展体育活动,提升学生团队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已经有部分的提升,但是在心理素质方面还有点欠缺。比如部分学生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当挫折来临时,也是自己一个人独自面对,不向他人求助,不把自己的负面消极情绪发泄出来,长期的情绪积压导致心理的扭曲、失控、不平衡,进而出现复杂难解的心理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可以让学生交流沟通的体育活动,增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团队之间的项目,通过团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了解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三)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信心
体育活动对于意志的磨炼是具有积极的作用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自控制力和情绪控制力,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认识体育与心理健康的联系。在体育活动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合理而又精彩,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比如在刚开始阶段,教师应该选择比较容易的技术动作,学生容易完成,这不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在学习后期,教师应该适当地添加一些学生难以完成的动作,正确的引领学生,缓解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畏惧和紧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让相信自己可以完成。
(四)组织体育竞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加深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被体育运动所折服,必须采取科学的体育竞赛,并且竞赛要公平公正,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又不使他们丧失信心。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合作与竞争,同时还要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此外,在竞赛过程中,成功和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败,还要体育教师要让学生在经历比赛失败之后,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不是一味地否定自己,而是在比赛之后可以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学生应该明白面对困难时要有不服输的信念,体育教学中既有比赛规则,又有比赛对手,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纪律、公正、团队精神的培养。
(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不同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并根据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从多个角度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例如,针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主动邀请他们进行课外的体育锻炼,并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选择相关的体育项目,并且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表现,并针对学生的不同特征,给予他们更多的展示和参与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预防和调整学生的焦虑、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并进行多样化的体育锻炼,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进行心理问题疏导
由于现在“双减”政策的实行,所有教师都要参加延时服务,延时服务也成了体育教师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在延时服务中不仅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体育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出现缺陷的学生,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心理疏导,支持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大家,促进他们与同学或教师之间的交流,给予他们力量,让他们在关爱中成长,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
(七)教学方法多元化,以提升兴趣为重点
针对部分对体育厌烦的学生以学习兴趣为驱动力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改善或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技能的学习兴趣,例如逆向教学法,创设情景教学法或设置目标法,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提高体质,增进健康。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用对教学评价,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己、进行自己全面的评估,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进一步培养学生虚心接受评判和建议的良好习惯,并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其对自身有正确的认知。
(八)借助其他媒介,培养体育精神
在体育课休息时间或课后服务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体育比赛,比如让学生观看中国女排2016 年在里约奥运会中的比赛,让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女排精神,并且将女排精神贯穿融入学习和生活中。同时,教师也能讲出我们获得首块奥运金牌的过程,让同学们认识到,近年来,我们国家的体育教学一直在进步,无论是排球,乒乓球,跳水,都有很好的表现。强化学生的运动意识,让同学们认识到运动员的艰苦历程,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由于智能手机与电脑的普及,并且中学生的信息除了来源于学校,家庭外,剩下的全部来源于网络世界,然而这些信息肯定会使中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方面会面临压力,压力一部分来源于网络世界,一部分来源于现实世界。然而体育课作为身体活动课,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增进学生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发现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地进行疏导和引领,进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而言之,体育教师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改变,能够从生活和学习方面关注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不断为社会发展培养出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