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女排精神”融入高校公体排球教学研究

2022-02-26尚玉涛昌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何家宝焦作工贸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杨静新疆师范大学王融会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灌篮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女排排球

尚玉涛 昌吉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何家宝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杨静 新疆师范大学 王融 会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一、“女排精神”融入公体教学的必要性

进入2020 年后,高校学生开始以00 后作为主力军,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养占绝大部分。郑悦[1]在《00 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政教育方法探究》中阐述道00 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毅力。部分学生受到家长的过分宠溺,在开启集体生活后,一时难以适应。部分00 后大学生呈现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问题,遇到困难产生畏缩心理,很容易被困难打倒,对老师和家长产生依赖性,在面对困难时往往寻求“保护伞”,做事缺乏毅力,容易放弃,抗压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在课程中融入中国女排坚韧、敢于拼搏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当今大学生群体获取网络信息的技术在逐步提高,从网络多元化的思维来讲,他们的思想意识正在受到很大的冲击。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会因为意识形态的不成熟、不稳定,对于回归本分、回归本心,在文化自觉上往往会受到崇尚个性发展、自由主义、认识不足的西方思潮多元价值观的浸润。新时代的中国女排面对各种压力挑战,不忘初心,在老一辈“女排精神”的熏陶下,继续创造着新的辉煌,也是我们高校学生需要学习的新时代品质。

对于当代高校学生来说,独立的生活习惯、对于集体主义情感认知较为缺乏,在面对集体和个人选择时没有较为高尚的取舍观,对于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应会正确看待,如增强集体观念、不搞个人主义、不搞特殊化。在一些集体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集体观念较强,而集体精神的表现就是战术上的配合与协作。如排球比赛中,总会遇到因判断失误而造成接不到球,或因其他原因没有接到球,而排球比赛规则中又有球不能落地以及必须过网最多三次才能将球击出的规定,因此凡是队友接不到的球,队友总要随时进行补位救球。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进攻威力,为了便于给下一击的队友创造有利条件,需要每名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将集体的威力发挥到最佳水平,我们必须时刻准备,不停地跑动和扑救。所以,经常参与排球运动能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团队合作。在教学中,排球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和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练习结束后,与同学们进行一些交流和沟通,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展现出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灌输集体观念,强调队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练习与比赛的过程时,在纠正技术动作时,认识到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是难以成功的,只有每个队员在集体中努力,相互团结协作,才能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2]。

综上所述,新时代体育课程不仅是对身体及体育技能的学习,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国“女排精神”作为每个时代的最强音,也是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代大学生在排球课程中汲取坚韧、拼搏、集体主义和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女排精神”的渊源

从世界排坛的发展来看,在竞技排球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的排球运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进入20 世纪80 年代,各队在要求身材高大的同时,都讲求快变的打法,进攻和防守的技术也越来越全面。将后排进攻有机的纳入战术体系中,形成了一个“纵向进攻”的体系,由前后排球员相互掩护。拥有高度与速度、变化与全攻全守兼备的“全面型”打法。因此,中国女排创造了世界排坛的奇迹,达成“五连冠”的成就辉煌,也开创了世界女子排坛一个崭新的时代。

(一)中国女排的组建

1951 年组建中国女排国家队。成立后,中国女排在1956年法国举行的世界排球锦标赛上收到了国际排联(FIVB)的邀请。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女排、荷兰女排和联邦德国女排,以6 战全胜的成绩获得亚军。

(二)中国女排的崛起

随着日本女排在20 世纪60 年代的崛起,挑战苏联女排的霸主地位。于是20 世纪60 年代的日本女排一度备受国人关注,周恩来总理在此期间特批日本教练协助中国女排训练,使之训练更加系统,发展方针更加清晰。直至1976 年,袁伟民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宣告新的中国女排国家队正式成立。中国女排最终以3-1 的比分击败亚洲霸主日本女排,在1979 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上实现突破,首次称霸亚洲。

1981 年在日本举行的排球世界杯上,战胜卫冕主办国成为世界冠军,成为中国三大球中第一个世界冠军,这是中国女排在袁伟民指导下,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成绩有了新的突破。“女排精神”这个词也随即由作家鲁光在《当代》杂志上首次提出。

进入90 年代中国女排的成绩有一定的下滑,老一辈优秀队员相继退役,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1989 年第5 届世界杯和1990 年第11 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均卫冕失败,分别在决赛中不敌古巴女排和苏联女排屈居亚军。1995 年被聘为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一度走出低谷却始终与世界冠军无缘的郎平,在舆论再度四起的情况下,从主教练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进入2000 年中国女排进入一个中兴的时期,悉尼奥运会止步于八强,随后陈忠和接过中国女排的教鞭。这一时期女排的成绩有所复苏,陈忠和上任后大胆使用新人,培养出如刘亚男、冯坤、周苏红、杨昊、赵蕊蕊等一批优秀女排运动员。在他的率领下,尽管在2001 年的日本女排大冠军杯赛中折桂,但在2001 年和2002 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中接连失手,与冠军失之交臂。

三、分析与讨论

(一)融入内容、途径

大学体育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要求老师在课堂中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科学的体育教育和锻炼手段,达到增强在校大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生活质量和体育素质的提高[3]。大学体育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抓好体育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强思政融入,能有效达到德育与体育的有机结合,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实现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4]。我们在排球教学中传递的“女排精神”有:传递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传递中国女排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传递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的优秀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排球理论课、排球技能课(如基本传球、垫球、发球、基础战术等)以及教学比赛中进行融入“女排精神”,使学生真正可以理解“女排精神”的内涵。

(二)理论课内容方面

按照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要求,每学期必须有一节理论课,讲述该项目的场地、规则等等。所以理论课可以根据排球的基本知识和规则,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融入“女排精神”是非常必要的,此环节的融入是非常关键的,老师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把女排精神融入至理论课教学中。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排球是一种熏陶和感染,也是促进学生对该项目感兴趣的一个依据。如中国排球的发展历史,中国女排在中国排球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结合中国排球发展讲到1981 年女排世界杯“万人空巷看女排”,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女排世界杯上夺冠的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爱戴,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表现出了祖国至上的精神面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中国崛起而奋斗的时代最强音。”“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通过这些内容不仅吸引同学们喜欢甚至热爱此项运动,更能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技能课内容方面

排球的公共课程主要由运动体能和运动技能两部分组成,体能部分主要包括运动员的移动和跳跃。技能主要是:垫、传、扣、发球四项技能。排球的体能训练是整个运动最枯燥乏味的部分,大部分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最想先拿到球去练习,所以往往会造成体能基础差的现象。因此在体能训练中积极激励同学们向女排学习,学习她们坚韧、刻苦、吃苦的优良品质。用“女排精神”刺激同学们、感化同学们,从而更好地完成体能训练。

在技能练习方面,排球练习运用上肢较多,所以在练习过程常常会出现小臂被排球击痛,造成小臂红肿,在传球时容易手指顶伤,或是伤到指甲等。学生往往在这时候是容易产生退缩的想法,授课老师可以尝试用老一辈中国女排训练的故事,让同学们认识到取得成绩必须付出努力和汗水,激发同学们练习的积极性。

(四)比赛方面

排球比赛中特有的球不能落地、最多击三次必须过网的规定,使得参加排球比赛的人为了发挥自己的进攻威力而不惜跑位救险,或者其他原因没有接到位的球,为了下一击创造便利条件,总要做好随时补位,同伴因判断失误而不能接球,作为队友要做好随时接球的准备。因此经常参加排球运动,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5]。在这个过程中是最锻炼同学们协作与拼搏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以教练员的身份积极促进同学们的配合协作,在暂停或赛后总结的时候强调团队协作、团队拼搏的重要性。

四、结论

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给了我们新时期体育事业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传递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传递中国女排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传递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的优秀品质。提高学校公共体育部对体育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体育教育中倡导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把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平时教学活动中,是我们新时代体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女排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红楼女排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