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2022-02-26甘科胜
甘科胜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监管局,广东 深圳 518106)
0 引言
猪圆环病毒病属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体为猪圆环病毒。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严重威胁着仔猪健康生长。患病猪会出现明显的体质量下降、消瘦、腹泻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耐过猪大多成为僵猪,严重影响生猪养殖效益。因此,养殖人员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经济损失。
1 猪圆环病毒病流行特点
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体为猪圆环病毒。该病毒主要分为Ⅰ型、Ⅱ型两种,其中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具有致病性,是诱发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病原,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即使在酸性环境中也能长期存活,在70 ℃高温下仍可存活15 min。戊二醛、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高效消毒剂可杀灭猪圆环病毒。
猪圆环病毒Ⅱ型可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及品种的猪。患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随其分泌物、排泄物排出,然后感染饲料、饮用水、用具等,健康易感猪接触后即可感染。该病毒不仅可经呼吸道、口腔等途径传播,还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猪圆环病毒进入猪机体后,主要存活于肺脏、脾脏、呼吸道及淋巴结中。猪圆环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在猪受到冷热应激、突然更换饲料、突然断奶及营养不足的影响后免疫力下降,往往会引起猪圆环病毒病的暴发。猪圆环病毒病急性暴发时,发病率高达50%,致死率为20%~30%。如果该病和猪瘟、伪狂犬病、高致病性蓝耳病、链球菌病及细小病毒病等混合感染,则会导致患病猪病情加重,致死率极高。
2 猪圆环病毒病临床症状
2.1 仔猪先天性震颤
仔猪先天性震颤常见于初产母猪所生的仔猪,大多在7 d 内发病。一旦猪圆环病毒入侵仔猪大小脑、脊髓,仔猪即会出现震颤、抖动现象。一般仔猪在站立时震颤抖动加剧,躺下时震颤抖动减轻或消失,遭遇外界应激后症状加重。仔猪大多因颤动无法吃乳而饿死,即使人工辅助仔猪吃乳成活,仔猪后期也会成为僵猪并长期带毒。
2.2 仔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仔猪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在临床上常见于刚断奶的仔猪。患病仔猪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精神状态不佳,皮毛粗糙无光泽,咳嗽,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贫血,黄疸,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如果猪患病期间继发细菌感染,则病死率在50%~90%。
2.3 皮炎肾病综合征
皮炎肾病综合征在临床上常见于8~18 周龄的猪,病猪四肢和会阴等部位出现红色圆形病灶,部分呈紫色不规则状,病程可持续14~21 d。病情严重的猪出现皮下水肿,停止进食,高烧,且多在2 d 内死亡。
2.4 仔猪肉芽肿性肠炎
仔猪肉芽肿性肠炎在临床上常见于40~70日龄的仔猪。病猪大肠、小肠淋巴结受到猪圆环病毒Ⅱ型的影响,会出现肉芽肿性炎症、淋巴细胞缺失、肠系膜水肿等症状,病猪排黄色稀状粪便,部分呈黑色,生长发育停滞,病死率在50%左右。
2.5 增生性和坏死性肺炎
增生性和坏死性肺炎在临床上常见于6~14 周龄的保育猪、育肥猪。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症状,病灶部位呈灰红色,发病率较低,致死率较低,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
2.6 母猪繁殖障碍
母猪繁殖障碍在临床上常见于初产母猪。病猪孕后流产,产下死胎、弱胎或僵尸胎,发情期延长,易返情,屡配不孕,典型症状是流产,发病率在60%左右。病情严重的猪会难产死亡。
2.7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病猪同时感染猪圆环病毒Ⅱ型、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等多种病毒后,就会出现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猪持续性咳嗽,呼吸不畅,全身潮红,食欲下降,循环障碍导致猪耳尖、尾端及股、前肢腋下等多个部位的皮肤出现瘀血斑,生长发育迟滞,饲料利用率下降。
3 猪圆环病毒病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可发现其淋巴结出现明显的病变,包括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等,水肿明显,切面质地硬,颜色为白色;肺部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症状,肺脏肿胀,质地硬,呈橡皮样;肝脏和脾脏体积缩小;肾脏水肿,颜色呈土黄色,同时伴有红色的坏死斑点;结肠黏膜充血,胃部溃疡,小肠黏膜充血。
4 猪圆环病毒病诊断要点
4.1 常规诊断
诊断猪圆环病毒病时,有经验的兽医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病猪的临床典型症状、病死猪的病理剖检,即可做出相应的诊断。
4.2 实验室诊断
猪圆环病毒病类型较多,为保证诊断的有效性,诊断人员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技术为免疫学检测法。诊断人员无菌采集病死猪的扁桃体、肺脏、淋巴结等脏器病变组织,放置到4%甲醛溶液中固定,然后制作成石蜡切片,再用猪圆环病毒单克隆抗体实施免疫组化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上述病变组织均显示PCV-2 强阳性,即可确诊。诊断人员还可直接使用猪圆环病毒试纸条进行快速检测,从病猪前腔静脉采血5 mL,然后利用试纸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可确诊[1]。
5 猪圆环病毒病治疗方法
猪圆环病毒病发生后,养殖人员应第一时间隔离病猪,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猪及早扑杀并无害化处理;对于症状较轻且尚有治疗意义的病猪,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法予以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5.1 西医治疗
5.1.1 抗病毒治疗。兽医对病猪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应优选生物制剂,将干扰素(3 万IU)一瓶+黄芪多糖注射液10 mL 充分混合后,按照哺乳仔猪肌注3 mL/头、断奶仔猪肌注6 mL/头、育肥猪肌注10 mL/头给药,每天一次,连续用药3~5 d;或使用板蓝根、双黄连、穿心莲等抗病毒注射液。
5.1.2 预防继发感染。常用药包括:阿莫西林,按照病猪体质量2~5 mg/kg 剂量使用;卡那霉素,按照5~15 mg/kg 剂量使用;氟苯尼考,按照20 mg/kg 剂量使用;氨基比林,按照2~5 g/kg 剂量使用。将上述药物配合维生素B12使用,预防继发感染效果更佳。
5.1.3 提高免疫力。黄芪多糖注射液,按照病猪体质量0.2 mL/kg 剂量使用;灵芝多糖注射液,按照0.1 mL/kg 剂量使用。
5.2 中医治疗方剂
5.2.1 扶正解毒散。党参8 g+丹参8 g+鸡头黄精8 g+ 地黄10 g+ 赤芍10 g+ 白术10 g+ 杜仲10 g+菟丝子10 g+板蓝根15 g+肉苁蓉15 g+淫羊藿15 g+黄芪15 g+当归15 g,将上述中草药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煎熬成药液并放至常温,每只病猪灌服60~120 mL,每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5 d。该方具有扶正祛邪、补中益气、保肝护肾及解毒排毒等功效,治疗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等疫病效果显著。
5.2.2 清瘟败毒散+四物汤。甘草20 g+熟地黄30 g+黄芪30 g+当归30 g+竹叶30 g+犀角30 g+板蓝根40 g+大青叶40 g+赤芍40 g+桔梗40 g+丹皮40 g+知母50 g+黄连50 g+黄芩50 g+连翘50 g+地黄50 g+玄参50 g+栀子60 g+生石膏90 g,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后放至常温,每只病猪灌服100~150 mL,早晚各一次,药渣拌料饲喂病猪,连续用药3~5 d。
6 猪圆环病毒病预防措施
6.1 严格引种管理
生猪养殖时,如果引种管理不当,极易引入患病猪、带毒猪,导致猪圆环病毒病传播扩散。因此,养殖人员在引种时要认真做好管理工作,从正规猪场引种,并落实健康检疫工作,核验引种猪疫苗接种情况,在保证其健康的情况下再引种。如果引种猪场同群猪有病例,则应暂停引种。引种前可适当给种猪饲喂黄芪多糖和维生素,减轻其运输应激;引种后的猪需要隔离饲养21~28 d,隔离期间做好饲养管理工作,隔离期满且无异常的情况下再合群饲养,禁止过早合群,防止疫病传播扩散。
6.2 加强饲料管理
生猪养殖时,养殖人员要重视饲料管理,保证饲料质量;要科学配制日粮,保证饲料营养均衡,适口性好,提高饲料转化率;要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满足生猪生长对于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提高生猪抗病力和免疫力;要妥善贮藏保管饲料,确保饲料贮藏室通风条件良好,降低饲料霉变概率。养殖人员如果发现饲料有霉变现象,则禁止继续饲喂猪群;禁止用泔水喂猪,冬季喂湿料时应进行适当加热,禁止喂给冰冻饲料,避免刺激猪的胃肠道[2]。
6.3 定时定期消毒
生猪养殖时,卫生消毒是防治猪圆环病毒病流行的重要举措,因此,养殖人员要意识到消毒的重要性,制订完善的卫生消毒方案与计划,将消毒工作落到实处。目前,猪圆环病毒高度敏感的消毒剂有高锰酸钾、过氧乙酸、氢氧化钠及过硫酸氢钾等,养殖人员应灵活选用消毒药剂,轮换使用上述药剂进行消毒,防止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消毒剂而导致猪圆环病毒出现耐药性。同时,养殖人员要根据不同场所、物品合理选用消毒剂。例如,对环境进行消毒时优选3%氢氧化钠溶液、5%石灰水等;对器具进行消毒时优选0.1%过硫酸氢钾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对空舍进行消毒时优选甲醛、戊二醛喷雾消毒或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确保达到最佳消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养殖人员进行消毒时应控制好消毒液浓度,防止出现毒害问题[3]。
6.4 落实疫苗接种工作
目前,防治猪圆环病毒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因此,养殖人员要意识到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合理选用疫苗。常用的猪圆环病毒病疫苗包括全病毒灭活疫苗、嵌合病毒灭活苗、亚单位疫苗等,其中亚单位疫苗的应用最为常见。养殖人员要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第一,经产母猪和公猪首次免疫后,隔14 d 加强接种一次;后备母猪及青年公猪配种前接种一次,间隔14 d 后加强接种一次;怀孕母猪在孕10 周、12 周时各接种一次;种公猪年接种两三次;仔猪在5 周龄时接种一次,间隔14 d 后加强接种一次。接种疫苗后,养殖人员应定期落实免疫抗体检测工作,如发现接种失效,则及时重复接种一次。接种疫苗前14 d 至接种疫苗后21 d 禁止喂给抗生素类药物,如土霉素、青霉素等,避免影响疫苗效果。如果接种疫苗后生猪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进行脱敏治疗。
6.5 重视药物保健
生猪养殖时,养殖人员可通过药物保健方式提升猪群的抗病力、免疫力,进而降低猪圆环病毒病发生率。养殖人员应合理选用保健药物,根据不同类型的猪制订针对性的保健性用药方案,确保达到理想的保健、防病效果。例如,对母猪进行保健性用药时,养殖人员可在其分娩前后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支原净等药物,防止病毒垂直传播[4]。
6.6 紧急隔离处理
生猪养殖时,养殖人员要定期做好检疫净化工作,针对在检疫中发现的病猪、带毒猪,应及时进行紧急隔离治疗,隔离治疗期间为病猪营造舒适、安静、卫生的环境,降低病猪的死亡率;针对症状严重无治疗意义的猪,应及时扑杀处理,对于病死猪及其污染物,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常用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焚烧法、深埋法等,深埋法的应用更为广泛。在养殖场比较集中的地区,应集中设置焚烧设施,同时焚烧产生的烟气应采取有效的净化措施,防止烟尘、一氧化碳、恶臭等对周围大气环境的污染。对于不具备焚烧条件的养殖场,应设置2 个以上安全填埋井,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深度大于2 m,直径1 m,井口加盖密封。每次填埋病死猪后,应覆盖层厚度大于10 cm 的熟石灰,井填满后用黏土填埋压实并封口[5]。
7 结语
在猪圆环病毒病高发背景下,养殖人员要明确预防工作的必要性,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制订健全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率。对于患病猪,养殖人员应及早做好隔离诊断治疗工作,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