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类职业教育“工匠良师”课程思政体系研究

2022-02-26徐云杰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良师工匠思政

徐云杰 管 珣 张 梁

(湖州师范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2021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2]

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培养需要职业教师,职业教师作为现实的从业者、传道者,必须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职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在培养学生成为职业教师的道路上,既要教授给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又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坚守立德树人的信念。要始终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就必须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知识、技能和素质融为一体。本研究围绕培养“工匠良师”的目标,探索了在机械类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自然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方法。

1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建构基于人们所处文化氛围和所发生情境的理解,在社会层面上建构知识,允许学习者与他们自身所处的环境相联系[3]。机械专业的工匠所处的环境是机械行业,工匠精神依赖的知识体系就是机械专业的知识体系,机械行业的职业能力注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依据建构主义知识观决定学习观和教学观。建造在理论知识基础上与实践知识基础上的教育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前者关注“知道是什么”,后者关注“知道怎样做”[4]。如果用理论知识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实践知识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很难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机械类职业人才培养应建立在实践知识基础上,而不是理论知识基础上,应以实践知识为出发点对机械类职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全面思考。

机械类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行业“大国工匠”为目标,传承工匠精神,培育更多人才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基于建构主义,知识方面,使学生熟悉该领域的前沿技术,掌握机械专业的基础理论,理论知识以技能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能力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即精湛的操作技能培养;素质方面,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在“两山”理念中的绿色和创新思政元素引领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结合培养目标,围绕机械行业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特色,基于社会建构主义,以实践知识为出发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知识服务于职业技能,同时将职业素养渗入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中,形成“德”为引领、“技”为主体的“德技双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2 “工匠良师”课程思政元素的凝练

紧扣湖州师范学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政品牌,思政元素的凝练从“情境性”和“社会性”着手,抓住 “机械”“职业”“师范”三个关键词。以机械为基础,承载绿色和创新的使命;职业为定位,践行“工匠”的职业操守和精神;师范为特色,培育职业教育的师德师风。基于这个思路,以“两山”理念的绿色和创新为引领,从工程师、技师两种职业入手,在国家、社会、职业三个层面提炼“工匠良师”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遵守职业规范,弘扬工匠精神、责任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协作精神和献身精神,以匠心做思政,用思政育匠师。“工匠良师”即以“两山”理念的绿色和创新为引领,培养学生成为培育“大国工匠”的良师。

2.1 绿色环保元素的提炼

湖州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以“两山”理念为引领,深入挖掘其中适合机械专业的绿色和创新两个核心元素。“两山”理念的绿色引领环境的法治发展,要求学生学习践行生态治理政策,坚守职业道德,践行职业规范,护航绿色发展,包括法治观念、政策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1)法治观念。针对工业生产中可能产生的烟气、粉尘、废水、噪声等环境污染因素,提炼“两山”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国家环境法治思政元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培养学生树立法治观念,依法守法。

(2)政策意识。关注国家、省、市三个层面与机械行业领域相关的最新政策文件,例如,碳达峰、碳中和、打响蓝天保卫战、五水共治等,培养学生在政策的引导下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作为工程师和技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职业标准,以工程的生态责任为己任,传承绿色和创新精神,培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师德师风。

(4)职业规范。培养学生作为工程师和技师应遵守的职业规范、机械行业内的基础准则,深入理解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依规作业,以身示范,遵守教师职业规范,以己育人。

2.2 创新意识的凝练

科技发展和创新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根本出路,“两山”理念的创新需要具备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遵守工程伦理,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思政元素包括工匠精神、工程创新、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1)工匠精神。讲述“大国工匠”创新故事,展示“大国工匠”形象,弘扬“大国工匠”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2)工程创新。在教学中融入工程设计的创新、施工的创新、组织管理的创新、运行的创新和市场的创新。在工程创新中融入工程师伦理素养,加强工程师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3)家国情怀。立足学科前沿技术,引导学生了解行业技术的国情,培养四个自信;融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湖州的地方文化。践行“明体达用”的校训和“君子之风”的校风,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爱家情怀。

(4)使命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造强国的使命担当;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助力我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使命担当;培养“大国工匠”的使命担当;传承工匠精神的使命担当。

2.3 时间、空间、社会三个维度的凝练

时间、空间、社会三个维度的课程思政与“两山”理念的绿色和创新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形成了立体的“工匠良师”课程思政体系。

(1)时间维度。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维度思考过去、当下和未来。如关于绿色环境保护法的时间线,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规定环境保护的条款,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2018年“美丽中国”作为国家目标被明确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涉及30个绿色条款。横向维度思考同一时间节点的古今中外,弘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如从三星堆出发探讨来自平行时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铸造和巴蜀文化铸造的文明对话。

(2)空间维度。从一个知识点,如操作规程,到一条知识线,如行业标准,再到一个知识体系,如机械师范课程体系。

(3)社会维度。充分考虑人、文化、环境等因素对行业、职业带来的影响。

3 “工匠良师”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课程思政体系的设计依据“泰勒模式”的四段式循环过程,这四个阶段分别是目标设定:课程学习试图达到何种目标;课业选择:提供何种学习经验才能达到此目标;内容组织: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学习经验;效果评定:如何确定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

“工匠良师”课程思政体系从学知识、练技能、增素质、成匠师四个方面进行组织。

学知识,即学习专业理论课的知识。思政目标是学会遵守法律法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融入工程伦理,锻炼学生依据最新政策和标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

练技能,即通过技能实践课训练职业技能。思政目标是学会遵守操作规范、规章制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以名师名匠为榜样培养工匠的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精神。

增素质,即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目标是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增加君子之风、国学经典、人文素养教育,增强工程师职业素养、技师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意识。

成匠师,即在学习专业知识、练技能、学通识课中培养职业感悟和情怀,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思政目标是成为理论扎实、技艺精湛、品德高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合格的“大国工匠”。

效果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和思政学习中。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学习者学习进程,因而采用“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思想,进行项目式学习,过程性知识达成、技能达成、素质达成多维评价。

“德”——塑造“大国工匠”职业人格品质,“技”——养成“大国工匠”的两种职业能力,多维评价促建、促改,通过“德技双修,四步进阶,多维评价”形成“工匠良师”课程思政体系。

4 “两山工匠”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实施课程思政,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构建了“一体三环六步”主体化教学方式组织实施课堂教学。

4.1 “一体三环”的教学组织

课前自习、课中互动、课后提升,全程思政、全程评价、全程改进,教学过程六位一体,教师教学组织闭环;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智慧教学,学生学习闭环;课前引融、课中渗融、课后深融,学生素质培养闭环。

4.2 六步实施课堂教学

提出适合机械类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析→推→练→评→改”六步教学法。用项目牵引、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团队合作等方式实施闭环教学,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情境性以及互动性。

创:创设情境,设立任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企业、社会的背景下熟悉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大系统,面对真实世界的各种复杂问题共同建构知识。基于项目设立目标任务进行全面实践训练,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

析:互动交流,分析任务。通过反思和团队合作来分析、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以及解决问题时考虑的法律、社会、环境等思政元素,主动融入“两山工匠”思政元素。

推:示范引领,推进任务。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将“两山工匠”的课程思政内容渗入知识点中,推进任务完成。

练:分组实践,练习解答。主动观察、模仿、思考、感悟,并反复操作,才能将知识内化并形成能力,积累经验。

评:实时采集,评价分析。采用过程性多元评价方法,以学习中主动参与的程度、团队学习的能力与贡献、意义建构的水平、思政元素的融入等因素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

改: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结合学生表现,对团队的表现给予反馈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结合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评价,教师改进创设的情境和项目目标任务,推动项目的持续建设。

5 实施效果

5.1 教师层面

(1)通过提炼“工匠良师”课程思政元素,完整地、全面地、系统地梳理了课程思政与知识、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2)深入、全面地培养了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增强了教师思政能力,提升了教师素养,以己育人,以良师育“良师”。

(3)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智慧教学能力,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明体达用的教学理念。

5.2 学生层面

(1)明确了课程的价值目标,提高了育人效果。讲好“两山”绿色故事、践行“两山工匠”精神、构建“工匠良师”课程思政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2)注重课程设计,满足了大学生对有难度的高质量学习、有技术的高质量操作、有水平的高质量思政的需求,增加了课程的挑战度,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

(3)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工具,实时互动与统计,同步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接地气,课堂互动感强,学生参与度高。

猜你喜欢

良师工匠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医学教育家培养工程:一种让良医成为良师的有效探索
良师“林黛玉”——《香菱学诗》教学杂想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良师·阶梯·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