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德育人视域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2022-02-26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以德育人体育院校思政

史 宽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山西 运城 044000)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当中融入思政元素。在“以德育人”的推动下,讨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层面构成及实践活动选择,有利于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密切地结合起来,从而对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研究,使其重心不但聚焦于体育课程所面对的课题和教学方面,且聚焦于如何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适度且合理地融入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与执行过程中,将存在于政治思想教学和体育课堂教学之间的壁垒打破,使体育文化科目的德育教育能够合理贯彻在学生体育文化培训之中[1]。体育课程思政基础建设,必须秉承开放和长久的眼光,切实打造出合乎体育教学理念的多样化体育课程。

1 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树魂

体育课程思政的基础建设,要符合院校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整体导向和规定,使学生积极主动将自身的长远目标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塑造服务国家和回馈社会的观念与精神。需要给体育课程思政基础建设树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魂[2]。确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的立业导向,正确引导教育学生在体育运动学习过程中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概念,用辩证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去了解和把握蕴含在体育学习中的运动规律与实质,从而具体指导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

2 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塑型

“以德育人”的成果是检测院校工作的标准。体育教育工作的质量怎样、成果怎样,是必须对比“以德育人”规范来考虑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体育事业工作中的关键,每日任务、基础建设和执行应符合“以德育人”的规定,且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2.1 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课程整合过程中,要为体育课程思政基础建设塑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点,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与“以德育人”的成果紧密联系起来,推动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确立“思政导向+细致的培养过程+高品质的培养成效”的基础建设。坚持不懈将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体育文化高度凝练,使其融入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过程[3]。

2.2 推动体育课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大教学育人价值

在“以德育人”视角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具有导向作用。健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文化品行的培养,坚持体育课程思政的基础建设,保证其导向性,从而展现出体育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的价值。健身运动是体育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运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管理能力,对学生体能训练方法和战术能力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作用,要重视观察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情绪、能力。体育课程思政教书育人价值的最优呈现,以学生主要的活动水平为基础。

3 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难题思考

3.1 体育院校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理论基础和认知水平不足

全方面推动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基础建设,必须将其发展教育的观念引入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这一引入过程必须由众多体育院校教师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育人,全体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利用“三全育人”,提高思想政治基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较好的师貌为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注入活力。将育人与自我道德情操和岗位涵养紧密结合,严格自律,关爱学生,严肃课堂教学,尊敬课堂教学,保证以德立己,以礼立教,以礼立行。

3.2 体育院校课程思政的资源挖掘和实践活动创新不足

促进体育院校课程建设并不是喊一两句与思政文化教育相关的宣传口号,或是加设几类与思政文化教育相关的体育文化基础理论、课程内容或体育竞赛新项目那样简单,在进一步发掘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影响因素和资源的基础上,应选用“基因转换”的方法真正地融入体育院校课堂教学环境。因此,体育院校要创新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将原先的一些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更新成适用于体育文化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式与方法,促使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的境界提升。

3.3 体育院校课程思政的量化考核规范和课堂教学评价管理体系缺失

体育院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心。在以德育人视域下,对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开展评估和检测,加强以德育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引效果,突显体育文化塑造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并重视以考评和点评正确引导学生在体育文化学习与实践中保持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与思想观念,夯实基础知识,勇于创新和挑战,勇做一名符合新时期需要且拥有较高政治觉悟和思想的青年,保证身心健康,专业素养优质,德才兼备。现阶段,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在考核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上仍存在与我国体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不符的问题,仅仅将学生出勤率、考试合格率及专业能力评分状况作为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成绩,缺乏在课堂教学中对大学生情感观念和协作思想的评价。尽管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在课堂教学总方向中设定了情感观念与价值观念指标,但意识形态的细化评定难以操作,精准地设定场景客观捕获学生的真正思想动态,从而进行科学研究、合理点评存有较大难度。在缺乏可供量化分析的思政文化教育考核指标的情形下,体育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很难激励和正确引导学生发展。

4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体育课程思政基础建设贯彻落实“以德育人”基础方针的整体需求和义务,也是体育课程思政基础建设落实党的教育政策的主要引导[4]。

创建体育教学品德教育共体,加强学生时间观念和团队意识的塑造,保证学生的素质培养与品德教育相结合,同时进行“以德育人”课堂教育,仅仅围绕德育基础,树立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体育教学品德教育认为应以“以德育人”的理念统摄体育课程思政基础建设,跨校、跨地区、跨专业建立科研团队,协力讨论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政文化教育、坚定信念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的对策和改进方案。

体育教学品德教育严格承担“以德育人”岗位职责,其导向是通过教育学生,使其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与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促进每个学段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都能贯彻落实“守好一段渠,种好自留地”的任务,促使体育教师指导和参加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创建中小学、初中、高校全学段一体化的体育教学与思政教学体系。在“以德育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基础建设早已不只是高等职业教育环节任务,每一个学段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都有自身独具的责任与使命,体育教师是贯彻落实这一责任与使命的主体[5]。

“以德育人”体现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导向和基础规定,“育英”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是“以德育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期待和要求。“教书育人”是“育英”的条件和基础,其根本任务在于“立业”,这一任务必须在院校教育的课程中展现。体育教学作为“以德育人”的着力点,在体育课程思政基础建设中要针对“以德育人”“教书育人”创建考核管理体系[6]。管理体系自始至终要坚持促学生“成材”,贴近大学生的日常锻炼和生活作息,不断创新文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身体、精神、社会道德领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体育教学要有独特的教育管理观念和表达形式,必须涵盖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5 结语

体育锻炼可使学生增强体质、锻炼意志。这无疑是对学校体育运动的总体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道德的灵魂科目,不仅要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而且要涵盖教育的全部科目。学校体育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是体育课程和教学领域贯穿学校人才培训体系的概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也是学校体育实施道德教育的基础项目。虽然学校体育本身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但在新时代,在道德教育的要求下,学校体育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深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式。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体育思政是一种新的、既定的体育教育观念。现阶段运城职业技术大学正积极探索它的构成。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晰的政治方向和建设思路[7]。面对建设资源不足的问题,要先回顾,再逐步探索和推进体育教育和思政建设相融合。

猜你喜欢

以德育人体育院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以身立教 以德育人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幼儿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期的班主任
德育为本,弘扬清风正气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