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涉农高职院校美育的创新实践探索与思考
——以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26任向红
任向红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高职教育作为新时代的类型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高技艺能力的高水平“大国工匠”的任务,美育在其培养人、塑造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涉农高职院校,积极创新美育实践,牢固树立新时代美育新理念,结合院校特色抓好美育工作,创新开展美育体验活动,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美育氛围,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实际提出一系列进一步提升美育水平的对策。
1 牢固树立新时代美育新理念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全面落实《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提升学院美育水平,学院于2019年制订了“美育细则”,全面推动美育工作,在全校树立新时代美育新理念。
1.1 强化美育担当的新面貌
学院美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价值引领,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1.2 树立全体美育的新思想
学院美育坚持面向人人、促进公平均衡,健全并不断完善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育人机制,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塑造美好心灵,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开展学生工作论坛、工作案例征集、辅导员沙龙、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以及在校园网站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的实施细则”等形式,增强全体教师的美育责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融入美育元素。
1.3 争创美育教育的新格局
学院美育工作力求扎根时代生活,坚持各系部合作联动、协同发展,更好地构建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力求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2 结合涉农学校优势,开展美育工作
2.1 结合涉农学院优势打造以美育人环境,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能力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种植类专业示范学校、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全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甘肃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甘肃省乡村干部培训基地、甘肃省农民创业培训基地等,发挥涉农品牌优势,将美育工作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引导教师和学生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充分挖掘农耕文化和百年学府文化底蕴,融合先进科技文化和高雅艺术,全面打造以美育人的环境氛围。如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甘南举办期间,学院食品化工系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20名学生奔赴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高效率、高质量地圆满完成了此次活动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各项检测工作,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展示了学生以专业技能创造美、赋能美丽节庆活动的能力。
2.2 发挥学院优势培养涉农美育名家名师,赋能乡村振兴
学院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引进甘肃农垦等大型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23名,聘用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137名,汇聚资源培养具有涉农特色的美育名家名师,为乡村振兴赋能;培育打造了具有涉农特色的“花艺压花”“乡村文化创意开发”“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研究”等美育名师工作室,鼓励实施公共艺术教育特聘教授制度,搭建校校、校政、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举办衡鉴讲堂、先锋讲堂,编撰培训手册,建立直播录播远程教室,开展在线学习。
2.3 立足“三农”服务社会,打造涉农美育校园文化
学院立足“三农”服务社会,开展对口定点帮扶、支教扶贫、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帮扶的筏子坝、大山村农民书屋捐赠书籍,为两村考生减免学费、发放奖助学金。学院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落实“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录取社会人员,设立9个校外教学点,探索实践陇原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和致富“带头人”计划,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用美丽行动赋能当地产业和乡村振兴。同时学院争创文明校园,积极打造园林景观创意展示平台,向社会开放农耕文化展览馆。利用涉农校区的优势和平台,打造集研学观赏、娱乐体验、餐饮购物于一体,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现代农业体验园”和文化旅游产教融合基地,充分开发百年兴农学府文化底蕴,力图把学院打造成认识农耕文明、现代农业、农业知识、农业政策、农业发展现状、农业发展前景、新时代农民风采等的开放性窗口平台。
3 创新开展富有成效的美育活动
3.1 完善美育学分制管理及公共通识课教学
3.1.1 美育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
学院把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从2019级起规定学生必须在线上学习“音乐鉴赏”“书法鉴赏”“舞蹈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美术鉴赏”“艺术导论”等公共艺术课程,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毕业,并开设了美育、艺术导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线下美育课程。
3.1.2 构建公共通识课程体系
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和学科特点,学院构建了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人文通识课程体系,促进美育与专业教育,以及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
3.1.3 培育建设美育精品课程
学院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培育建设美育精品课程。基础教学部还将美育系列精品课程建设纳入部门“十四五”教育工作规划中。
3.2 创新开展美育社会实践活动
3.2.1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积极开展艺术实践体验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三下乡”、职业活动周、节庆等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如举办题为“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与传承——非遗传承献礼建党100周年”的讲座,以剪纸文化交流和剪纸技艺体验的形式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体验通过指尖上的艺术来表达家国情怀、传承红色文化、延续红色血脉,感受“技能让生活更美好”,通过学习剪纸描画新时代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时代新风尚。如师生积极参与实施“乡村稼穑情·振兴中国梦”全国农科学子聚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调研走访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石节子村13户人家的13个乡村美术馆,体验石节子村乡村美术馆对高雅艺术和乡村文化的创新融合,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赋能乡村振兴的热情。师生团队撰写新闻稿《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探访天水市秦安县石节子村文化》《发展繁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等,并在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网发表,结合活动创作了乡村文化创意手工艺“药草绣包”、书画“乡村宜居”及系列剪纸文创产品等美育作品。
3.2.2 探索以美育人、化人活动形式,促进学风校风建设
结合学生思想教育,探索以美育人、化人活动形式,创新开展各类美育相关活动,如“垃圾分类,我在行动”金点子大赛、示范宿舍挂牌、学生党员示范宿舍等。学院还围绕重要节点,如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军训、毕业典礼、先进表彰大会、国家宪法日等,举办活动开展美育教育。学院鼓励各系积极开展“最美教室”“最美宿舍”“最美行为”等评比活动和争创精品活动,促进校园学风校风建设。举办通识素养大赛、“书优美笔记、建优良学风”笔记评选、党员优秀笔记展评、PPT大赛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也提升了学生感悟和创造美的意识及能力。学院在“建校纪念系列活动”中,通过以“校史认知活动”“我对校训、校风、学风的理解”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及举办“院庆文艺晚会”等,让学生了解学院百年兴农强农的不凡历程,理解校训、校风、学风的文化内涵,真正将校训、校风、学风融入实际行动中,组织展演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增强校园文化自信和归属感、荣誉感。
3.2.3 加强艺术社团建设,打造引领社团开展美育活动的师资队伍
学院团委加大从普通在校生中挖掘、选拔、培养艺术团成员的力度,鼓励社团积极参与和开展校内外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学院团委为众轩堂、翰墨缘、飞天等传统文化社团配备了艺术特长的美育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其开展美育活动,并通过监督和奖励的方法,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高美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社团美育活动质量。
3.3 融合美育创新校园文化传承实践活动
3.3.1 促进美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
促进美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以开放、兼容的发展理念,邀请校内外的艺术家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如学院自开设“衡鉴讲堂”以来,每周一讲,围绕“道德、法律、文化、生态文明、陇原故事”等模块,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活动。
3.3.2 促进学院与社会的艺术文化交流活动
学院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扩大学院与社会的艺术交流合作。如山西省话剧院大型历史话剧《立秋》全国巡演第809场走进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院师生共同观看了演出。同时,学院还发挥人文社科专业师资优势,开展农耕文化创新传承赋能乡村发展实践活动,师生深入各地参与传播陇东农耕文化、天水伏羲文化、陇南茶文化、临夏古生物化石文化、民族地区饮食文化等,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倡议。
3.3.3 促进美育与文创、乡创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院与甘肃马巴荣清生态农业观光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鼓励师生开展文创乡创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团队吸纳学生积极开展“甘肃非遗手工艺传承开发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剪纸文创产品开发促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乡村文化手工艺品创意开发”“‘本草味道’花草药茶冲饮包研发”等项目研究,引导学生传承非遗、创新开发剪纸及乡村文化手工艺产品、创意设计草药茶包装产品,通过美育教育引导,提升学生审美趣味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助力文创、乡创企业发展。
4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学院美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美育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学院的美育组织管理机构还不够健全,美育工作缺乏整体设计和规划,工作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美育基础设施还需要不断投入建设;三是,美育师资和课程建设不足。目前,学院教师队伍中具有美育专业背景的教师还从事管理和兼职其他专业的教学工作,专职美育教师不足。
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健全美育工作机制、强化美育基础条件建设、注重美育师资队伍培育和美育课程建设,筑牢美育保障基础。
4.1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美育管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落实保障配套条件,保障美育工作的经费需求。不定期组织研究美育工作并探讨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前景,相关部门和院系负责人要切实担起责任,形成领导负责、部门分工、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
4.2 进一步加大美育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美育工作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衔接配套,加大对美育基础设施的投入,补充美育器材,加强建设学校农耕博物馆、教室美术馆、校园美丽生态长廊等艺术场馆,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增强学校美育工作赋能地方产业的社会功能。
4.3 进一步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
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对美育工作的研究探索,进一步培养具有涉农特色的美育名家名师,通过培训不断增强全体教师的美育责任感,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打造具有涉农学院特色的美育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