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同体视域下“二三一”德技并修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2-02-26罗元元王海营唐晓凤黄祥国唐陶富
罗元元 王海营 唐晓凤 李 杰 黄祥国 唐陶富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000)
职业教育以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办学方向,肩负着培育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职业院校学生是高技能人才,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息息相关。致力于职业发展,师生共同成长,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不变的价值追求。
1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适应、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不匹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不统一等问题;职业教育教师存在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教学有余而创新不足等问题;职业教育学生存在长于智而疏于德、常于想而疏于做、强于技而疏于劳等问题,因此,在师生共同体视域下构建“二三一”德技并修育人模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要素,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二三一”德技并修育人模式的构建途径
2.1 实现“二个共育”
通过学社共育,满足眼视光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产教融合复合型知识体系,培养德技并修人才,以达到眼视光领域对德技并修人才的要求。
2.1.1 学社共育
学社共育是德技并修育人模式的亮点与特色,通过与地方政府共同办学,产教融合、课程资源共享等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1)地方政府共建。结合地方政府实践工作的精神和要求,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政府共同探索了“规划先行、平台铺路、课程驱动、共育共赢”的合作模式,形成了平等参与、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了合作共育的教育格局。
(2)校企协同共培。新时代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应该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贴近工作实际,缩短就业适应期。校企协同合作共同培育人才的模式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1]。
(3)课程资源共享。教师、学生、院校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将国内顶级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汇聚到线上,供那些师资优势不明显、相对缺乏资源开发成本的高校运用在教学工作中,帮助他们有效、快速地开展高质量教学。
2.1.2 知行共育
引导学生从思想上以及行为上做到有机统一,形成良好的心态,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将其落实到道德实践中,达到“知行合一”,而且能够长期坚持下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五育并举共行。“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全体教育人的共同目标,是重建基础教育生态、回归教育原点、提升育人质量和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着力加强、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弥补创新精神不够、实践教育不足的短板。着力加强多方配合,协作育人[2]。
(2)理实一体共进。打造线上虚拟仿真体验平台、实体性教学平台、专业化社会实践教学平台等多样化载体,集成网络信息化技术虚拟优势,整合虚拟验光、虚拟配镜、虚拟加工等社会实践资源、行业企业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基地等资源优势,将学生的“学”转换在体验与感悟的行为内化之中,增强学生道德内化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打通制约眼视光领域实践教学的堵点和盲点,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3]。
(3)德技双修共创。从“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的首要问题出发,新时代工匠人才应遵循“大德”为先;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诉求出发,新时代工匠人才应不断提“质”增“素”。坚持修德与修技并举,坚持服务自身发展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并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4]。
2.2 推进“三个融合”
推进德技并修与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评价体系相融合,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德技型人才。
2.2.1 德技并修与培养方案融合将德技并修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确保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
2.2.2 德技并修与培养过程融合
将德技并修融入人才培养规划,在教学资源、教师队伍、教学设施方面选用优质资源、专业队伍及先进设备。
2.2.3 德技并修与评价体系融合
开展德育综合考核机制与“1+X”证书考核制度,将德技并修与评价体系相互融合,确保培养人才、重德强技。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和质量文化,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2.3 建设“一个共同体”
构建师生共同体,整合优质资源,让师生在道德发展、学习学术共同体、创新竞技、社会服务等各方面作为发展的主体与对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最终达到师生共同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2.3.1 道德发展共同体
将师生视为道德教育中需要共同发展的对象与主体,在以有意义的生活为基础的、师生共同浸润其中的、学习道德的生活范式中,确立师生道德成长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最终让师生自主地投入道德生活和不断地建构道德经验。
2.3.2 学习学术共同体
将师生视为学习学术中需要共同发展的对象与主体,在学习学术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5],最终达到师生学习、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2.3.3 创新竞技共同体
将师生视为创新竞技中需要共同发展的对象与主体,共同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技能大赛,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共同体,最终实现师生创新竞技能力的提升。
2.3.4 社会服务共同体
将师生视为社会服务中需要共同发展的对象与主体,共同体以共建共享、发展共赢为主旨,构建起全方位引领、全领域统筹、全要素集聚、全覆盖推进的社会服务新格局,帮助社会解决各类民生问题。
3 师生共同体视域下眼视光领域“二三一”德技并修育人模式特色与创新
3.1 “二三一”德技并修育人模式特色
3.1.1 通过机制创新,形成有机衔接
通过机制创新,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创新研制了德技并修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过程、评价体系相融合的路径,有效解决了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严重脱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错位等问题[6],使得学校与企业形成有机的衔接。通过以服务社会需求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在利益、情感和价值上的认同感。通过建立学生人格优化教育系统、实施红色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等,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3.1.2 通过制度创新,设计育人模式
构建并实施了“二个共育、三个融合、一个共同体”的眼视光技术德技并修“二三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社共育、知行共育的人才培育模式和技术培育路径,为育人模式提供了基础性的框架。实现了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在全国高校起到了示范作用,产生了广泛影响。
3.1.3 通过体系创新,培养职业能力
通过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建立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我们以培育现代职业教育德技并修型人才为目标,探索了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人才培育体系,构建“二三一”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2 师生共同体视域下“二三一”德技并修育人模式创新
3.2.1 以“德技并修”为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
一是进一步明确人才目标定位,把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二是转变育人理念,把德技并修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灵魂,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三是明确办学特色定位,努力打造工匠文化特色品牌。在“立德树人”的总要求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工匠大师精益求精、创新创造、坚持坚守、诚信敬业的工匠精神,促进工匠文化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大国工匠。
3.2.2 以“二个共育”为支点,搭建学生发展新平台
学社共育、知行共育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个共育”为人才培养注入了活力、完善了培养体系,使学生眼界更开阔,学习方式更灵活。“二个共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沃土,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搭建了学生发展的新平台。
3.2.3 以“三个融合”为核心,构建德技并修新模式
将德技并修与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评价体系相融合,构建师生共同体视角下的“二三一”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
3.2.4 以“师生共进”为目标,打造教书育人新体系
现代教学观需要在教学中以师生共进为目标;师生共同体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为目标,在师生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进行交往而形成的,以民主平等、对话交流、协商共享、师生包容、教师引导为特征的关系体系[7]。教学中建构合作型师生关系,需改变传统教学中注重教师灌输的单向线性教学模式,构建一种师生互动、凸显师生主体性的教书育人新体系,从而使道德发展、学习学术、创新竞技、社会服务四个方面环环相扣,循环往复。
4 实践成效
4.1 培育工匠精神,思想道德水平提升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格,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自觉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强化使命感、责任感。
4.2 推进德技并修,学习学术水平提高
学生成绩优秀率达85%,专升本率达30%,眼视光学生在校期间均取得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赛奖项6项、省赛奖项37项。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建设了3个核心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2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自2015年起至今,4人晋升一级职称,2名教师立项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湖南省国内访问学者,1人取得硕士学位。教师在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评优秀指导教师12人次,获一等奖2项。
眼视光技术的育人方式在湖南省开设眼视光技术专业的高校中获得高度认可,并得到推广应用,兄弟院校与企业先后邀请王海营老师进行专家讲座与论证,共同进行国家眼视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除此之外,眼视光技术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为其他院校做出示范,部分院校也紧随步伐,进行育人方式改革。
4.3 强化师生共同体,创新竞技能力增强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16项,获评湖南省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26人次。
教师立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8项,发表相关论文70余篇,主参编教材9本,专著3本,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项,发明专利1项,在校学生规模以每年30.60%的速度扩大。
4.4 践行公益使命,社会服务功能加强
师生共同组建了亮瞳公益协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益宣讲等活动30场,参与人数约为3.2万人,共计对32 567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视力普查并建立了眼健康档案。多次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为贫困地区的人群进行眼健康筛查,学生邹佳海、罗妍被评为湖南省“三下乡”优秀个人,唐晓凤、王海营、罗元元被评为湖南省“三下乡”活动优秀指导者,“亮瞳公益帮扶计划”也在第四届湖南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青年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中获得银奖。
“二三一”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来源于对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总结提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反映所有的职业教育特质。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技能类专业也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技术技能专业核心特质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