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2022-02-26李晨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城乡融合

□文/李晨晨

(西安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核心之一。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结合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从城乡产业经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社会发展等4 个维度出发,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黄河流域34 个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黄河流域34 个城市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且黄河下游城市城乡融合水平整体高于黄河中游和上游。从推动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文献述评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经济区。长期以来,困扰黄河流域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地矛盾、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等,致使黄河上游和中游一些农村地区农业发展滞后,产业模式陈旧;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垃圾污染物处理能力较弱;农民普遍收入较低,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将进一步扩大。但城乡二元结构已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桎梏,城乡矛盾已然成为当前最尖锐的矛盾,严重阻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社会和谐进步。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不仅是农业农村发展问题,也包括整体经济体的发展是否均衡,特别是城乡能否融合发展的问题。在城乡转型的新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既是解决我国城乡差距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

国外学者对城乡关系的研究较早,从空想社会主义至今,城乡发展问题得到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前期的研究都偏向于城市,直到20 世纪末,关于乡村的研究逐渐增多,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系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体系,但对我国当前的城乡一体化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国内研究基本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以及当代政府的城乡关系政策为理论背景,以结合中国国情为特点来进行研究。部分研究内容涉及城乡关系的演变历史、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模式,实证研究则多以构建指标体系计算协调度为研究方法,也有部分学者研究城乡融合的影响因素。国内研究定量研究较为丰富,但是紧密结合当下时代背景针对黄河流域城乡融合研究的文献较少。

二、城乡融合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确立。城乡融合发展包括城乡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多方面的融合,它并非是要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而是要使两者之间互相渗透、紧密联系、功能互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选取的城乡融合发展指标应能反映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所以,在选取评价指标时,本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综合考虑城乡经济、产业发展、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

本文结合现有理论研究,基于乡村振兴背景,遵循数据的可获取性、客观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从产业经济、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社会发展四个维度包含24 个具体指标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表1)

表1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一览表

该指标体系在已有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梳理,结合黄河流域城市特色和具体情况进行选定。其中,城镇化率(X1)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X2)反映城镇化进程以及产业结构水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X3)和城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之比(X6)反映城乡居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人均GDP(X4)和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5)可以衡量该地区的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能力和水平;环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X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8)、污水处理率(X9)和二氧化硫排放量(X10)可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和治理效果,以及宜居程度;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X11)可以反映政府在城乡融合方面做出的努力;公路网密度(X12)和人均邮电业务量(X13)可以反映城市的交通运输发展状况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水平;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X14)可以反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X15)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16)反映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城乡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之比(X17)反映城乡居民对文化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城乡人均医疗保障支出之比(X18)反映城乡居民在健康保障方面重视程度的差异;城镇登记失业率(X19)和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X21)反映城乡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状况;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20)反映了政府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X22)反映现代化发展的经济成果是否在城乡居民之间合理分配;城乡恩格尔系数之比(X23)反映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程度;城乡人均消费支出之比(X24)反映城乡居民在生活质量上的差距。

(二)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指标所需数据取自2010~2020 年《中国统计年鉴》、34 个城市的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城乡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部分缺失数据采用均值法和线性插值法填补,数据来源可靠。

在对指标进行融合度测评前,要先对数据进行正向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指标体系中,正向指标越大,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越大,逆向指标越大,则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越小,因此在分析前,要先对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在这基础上,因为每个指标的度量单位存在差异,因此还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三、研究方法

当前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主观赋权法,主要取决于专家水平和决策者的意向,评价结果有较大的主观性;二是客观赋权法,即根据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或指标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权重。其又以主成分法和熵值法为主,但主成分法在提取主成分时会造成一定的信息损失,因此本文选择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后,最终计算得到黄河流域34 个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如表2 所示。(表2)

表2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一览表

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由表2 可以看出,在2010~2019 年10 年间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黄河流域34 个城市的城乡融合水平在逐年增强,城乡关系在不断改善。一些城市如宝鸡、洛阳、三门峡、兰州、西宁、聊城等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有显著提高,从2010 年的0.5 分左右提升到2.5 分左右,说明这些城市在这10 年间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注度较高,实施力度较强,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

本文根据黄河流域范围把文中34 个城市划分为黄河上中下游城市。黄河上游城市主要包括青海、内蒙古、宁夏和甘肃的部分城市,其中有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定西、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黄河下游城市主要包括山东和河南大部分城市,其中有淄博、青岛、滨州、东营、潍坊、菏泽、济宁、泰安、济南、聊城、德州、濮阳、郑州、新乡、开封和安阳等城市。黄河中游城市包括陕西省、山西省和河南省个别城市,其中有太原、西安、忻州、宝鸡、运城、榆林、临汾、晋城、晋中、洛阳和三门峡市。由表2 绘制黄河流域34 个城市按照黄河上中下游划分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趋势图,如图1、图2、图3 所示。(图1、图2、图3)

图1 黄河流域上游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统计图

图2 黄河流域中游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统计图

图3 黄河流域下游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统计图

由图1 可以看出,黄河流域上游城市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呈波动式上升状态,每个城市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其中,西宁市的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得分从0.6353上升到2.345;鄂尔多斯市的变化幅度起伏较明显,可能是因为经济发展禀赋不足,基础薄弱,城乡融合发展不够稳定。

由图2 可以看出,黄河流域中游城市城乡融合发展一直呈稳定上升状态。其中,宝鸡市变化最大,从2010 年的得分0.5149 最后一名上升到2019 年得分2.6239 第一名,说明宝鸡市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比较健全,运城市在2010~2019 年间一直处于最后一名,有可能是农村发展的支持水平不够,导致城乡差距无法快速缩小。

由图3 可以看出,黄河流域下游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基本呈稳步上升状态。其中,2012~2016 年发展浮动较大,可能是由于在国家实施城乡一体化(2012~2017 年)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下城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两者共同作用下使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且城市之间差异明显。

由表2 绘制黄河流域34 个城市按照黄河上中下游划分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趋势图,如图4 所示。(图4)

图4 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图

由图4 可以看出,黄河下游城市城乡融合水平整体高于黄河中游和上游城市。下游城市的城市现代化发展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也较强,因此这些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黄河上游的城乡融合水平在2010~2017 年较高于黄河中游。2018 年以后,中游城市的城乡融合综合得分明显超过上游城市。上游城市的城乡融合在前期的发展速度明显较快,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城乡差距本来较大,相较其他差距小的地区发展速度有一定的优势。在后期所有城市发展速度都缓慢增长趋于平缓时,中游城市的背景优势逐渐体现出来,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优于上游地区城市,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也更高。

五、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建议

(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需要“牵引力”,应加大对农村的资产投资,发挥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探索农业农村新的价值和功能,因地制宜。还应将城市人口适当引导至农村,更有助于全社会释放创业潜力,提高效能,促进整体创业率提升,带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

(二)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农村交通环境,保证能够日常出行,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不断完善农村医疗保健体系,进一步解决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持续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弱化农民与市民的异质性、强化同质性,使得城乡融为一体,协同发力。

(三)改善生态环境。在城乡融合的过程中,还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城乡之间应共同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优化城乡居民生活的自然环境。城市应该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治理,进一步考虑规划对工业产业的布局;农村应该加强对居民对普及安全饮用水、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等相关环保意识,不能以发展经济为由破坏生态环境;政府也应加大财政对环保的支出。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城乡涌动创业潮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