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对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2-02-26宾冬明陈丽香邸捺广东省惠阳三和医院广东惠州516211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阿替普低剂量溶栓

宾冬明,陈丽香,邸捺(广东省惠阳三和医院,广东 惠州 51621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作为脑血管疾病常见的一种类型,常突然发生并且还会在发病后迅速进展,危及生命健康。AIS典型表现主要是头痛头晕、眩晕及半身不遂等,此类患者的预后常较差,是引起老年群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针对AIS患者临床主要采取静脉溶栓的治疗方式,常用的溶栓药物主要是阿替普酶,经阿替普酶溶栓可迅速溶解血栓及恢复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损伤,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然而对于高龄AIS患者,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中,控制合理的给药剂量非常关键[2]。本次研究中选取高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患者,均是确诊AIS的高龄患者,患者入选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3月。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关于AIS的诊断标准。②发病到溶栓时间在4.5h以内,对阿替普酶溶栓无过敏者。③本人均知晓研究目的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脑出血及颅内肿瘤的患者。②近期接受椎管内或者颅内手术治疗的患者。③合并精神疾病或者溶栓禁忌者。根据阿替普酶给药剂量不同进行分组:标准剂量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72-92岁,平均(82.12±1.23)岁;发病至溶栓时间0.4-4.5h,平均(2.52±0.41)h。低剂量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73-92岁,平均(81.98±1.26)岁;发病至溶栓时间0.5-4.5h,平均(2.49±0.43)h。两组性别及年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控制血压、控制血脂等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两组患者阿替普酶(规格50mg×注射用水50ml/瓶)静脉溶栓治疗。

标准剂量组主要是根据体重给予0.9mg/kg的药物静脉溶栓,总的给药剂量小于90mg。在溶栓治疗上,首先团注10%的阿替普酶,给药时间控制在1min左右,之后静脉滴注余下90%的阿替普酶,在静脉滴注的时候混合250ml生理盐水给药,给药时间在60min。持续静脉溶栓24h后采取颅脑CT进行复查,针对经CT检查未见颅脑出血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规格100mg×30s),100mg/次,1次/d,持续用药3个月;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规格75mg×7s),75mg/次,1次/d,持续给药3个月。低剂量组在干预措施上同标准剂量组一致,但是阿替普酶给药剂量为0.6mg/kg。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价。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对神经功能的评价主要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此类量表最高得分42分,根据得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以分值升高表示神经功能障碍更严重;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5]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内容具体包括穿衣、洗漱、大小便等内容,采取百分制的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②临床疗效。主要根据NIHSS评分变化评价疗效,降分率在90%以上判定基本痊愈;46%-89%为显效;18%-45%为有效;<18%为无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之和为总有效。③不良反应。统计患者心绞痛、恶心呕吐、发热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ADL评分变化比较 对比在经14d治疗后的评分情况,各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但两组治疗前后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变化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NIHSS ADL治疗前 治疗14d 治疗前 治疗14d标准剂量组 40 26.15±3.45 12.25±2.01* 52.25±5.13 73.36±6.02*低剂量组 40 26.23±3.51 12.12±2.02* 52.16±5.15 73.45±6.05*t-0.144 0.407 0.110 0.094 P-0.885 0.685 0.912 0.92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在疾病治疗效果上,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标准剂量组总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AIS属于常见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了巨大影响,并且患者发病后容易出现各种后遗症,因此早期科学治疗至关重要[6]。AIS患者发病后因为疾病阻碍脑组织血流供应,同时脑组织缺血缺氧,因脑组织未见足够血液供应,导致发生病变及脑组织坏死,引起较高的残疾率及死亡率,所以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及治疗。

AIS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阿替普酶作为一种血栓溶解药物,药物进到体内可以经血液循环迅速消除,且迅速同血栓纤维进行结合[7]。采取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借助纤溶酶的转化能够起到局部栓塞治疗的效果,明显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改善机体血液循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脑及肢体活动度,继而改善患者疾病预后[8]。阿替普酶还对血栓中纤维蛋白敏感性高,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对血栓溶解的价值突出。

而对AIS患者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普通的患者应用标准剂量的药物干预效果尚可,但是对于高龄老年群体却存在一定风险,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标准剂量与低剂量用药比较,结果显示在治疗14d的NIHSS评分、ADL评分各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但是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评分上无显著差异;此外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提示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的阿替普酶均对高龄AIS的治疗效果满意,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突出。而研究结果显示,在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上,低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提示低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治疗AIS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因此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容易被患者所耐受,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临床中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应用低剂量与标准剂量的药物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但是对比之下,低剂量的阿替普酶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却比标准剂量的用药更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阿替普低剂量溶栓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