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以安康学院为例

2022-02-26

安康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创课程学校

廖 鑫

(安康学院 发展规划处,陕西 安康 725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的关键靠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更是科学研究的主战场。在新发展阶段,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人才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在“十四五”时期,高校在贯彻新理念、落实新要求方面,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更开放、更灵活、更多元的方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切实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能力,让培养的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入门快、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这是推动“双创”教育改革升级并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安康学院围绕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方向,坚持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构建了契合学校发展特色的“1+2+N”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是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是指“校内+校外”两个孵化基地;“N”是指校内若干个专业实验实训室、科研机构形成的创新创业技术支持平台。构建了“课程+实践+项目孵化”三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智力和人才支撑。

(一)围绕办学特色,构建课程体系

围绕“1+2+N”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在教学与实践方面构建了“必修课+公选课+第二课堂活动+创业实践”四位一体特色课程体系,丰富了课程内容和模式,以课程改革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学改革

聚焦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实施了混合教学改革、双师课程改革、考试方式改革、毕业论文综合改革等六项课程教学改革;搭建了MOOC平台,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

(三)优化实践环境,积极培育项目

安康学院已建成占地24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按照“院系培育、企业引领、专家指导、师生共创、学生实施”的思路,积极开展创业实践项目培育与孵化。近年来,组建创业团队68个,先后入驻孵化园项目50余个,涉及电子信息、农林生物、食品加工、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其中12个项目进入市场运营。特别是文创产品设计与推广中心项目,以发掘地方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创产品为目标,积极服务地方文创产业发展,成效良好。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被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四)注重校企合作,开展帮扶指导

围绕意识培养、能力提升、实践指导、项目孵化等,邀请校友、行业企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及政府部门业务骨干到校开展创业交流和专题培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业热情;围绕学生创业实际问题,积极开展点对点帮扶,帮助创业团队办理营业执照、相关资质认证、项目申报等。充分发挥学校二级学院、双创协会和合作企业的力量,组织开展项目路演大赛、“互联网+”比赛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面,但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思想和观念上对“双创”教育的认知不足。

一方面,教师认知还不深入,参与“双创”教育的教师自身认识、实践不足,以固有的教学思维对学生开展理论知识的宣讲,显得枯燥、生搬硬套,提供不了实战性、可操作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学生理解存在偏差,部分学生单纯地把“双创”教育理解为教自己如何做生意,而自己没有创业计划,认为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无关,所以在校期间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顶层设计不完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2]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发现,学校在顶层设计上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目标、考核测评指标设定以及教学活动要求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毕竟真正应用性强、结合度高的专业中有这方面学习兴趣、能够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是少数。顶层设计的不完善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影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对教师方面也缺乏具体的目标设定、考核标准,教师在实际教学指导中弹性大,甚至工作流于形式。

(三)师资队伍不够健全

专业、多元、健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笔者对2018—2019学年和2019—2020学年实际参与“双创”教育的师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1、表2。

表1 2018—2019学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结构

表2 2019—2020学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结构

从表1、表2可看出,参与学校“双创”教育的师资主要为行政人员(兼任)、辅导员、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四个类别,两学年各类别教师的人数变化比较明显。特别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没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双创”教育在师资的数量上、结构上、稳定性、教学方式上仍存在问题。

一是人数偏少。截至“十三五”末,学校有专任教师600余名,但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足20人,人数较少,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的教师更少。

二是结构单一。参与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校内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偏少。校内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工作,缺乏企业管理、生产实践等工作经验。学校对“双创”教师也没有系统、成熟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工作机制,也是导致人员结构单一的重要因素。

三是稳定性差。部分任课教师由行政人员兼任、辅导员担任,由于干部岗位变动快,流动性比较大,且行政人员的教学精力也有限,导致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明显。

四是教学方式单一。日常教学多是线下讲授,信息化教学应用不够,受新冠疫情影响,一段时间进行是网上教学,但行业企业专家能力不足,网上教学不能胜任。从实际教学内容看,列入培养方案需开的“创业基础”“创新思维”等课程,全校仅有个别教师有相关专业背景且愿意开课,学校只能利用MOOC等资源予以补充教学,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

(四)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短板

学校虽建立了“双创”课程体系,但随着实际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增多,课程结构和组织实践方面存在短板。

1.课程结构不完善

目前的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创业基础、创业机会识别、地方行业企业问题讲座、求职礼仪、就业创业指导等基本知识层面,没有建设面向非专业学生的企业化管理实训平台,更没有企业管理、项目运营、咨询服务、财务税收等方面课程。

2.教师队伍缺乏“双创”培训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近3年先后组建的60多个项目团队,三分之二的团队成员未接受过企业管理、财务税收等方面相关课程的培训和学习,校内指导教师也没有创办企业或挂职学习的经历,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项目虽然按企业化运作,但现实中仍存在差距,学生无法形成“创新思维+创业实践+项目培育+成果转化”链式思维模式。

(五)合作交流不深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涉及校、政、行、企多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更能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开放办学层次。然而实践中,合作交流受政策、机制上的局限,不够深入。

1.合作机制不健全

一是“走出去”机会少。学校缺乏与优秀的双创学校、孵化器、企业建立长效性、批次性互学互鉴的合作机制,不定期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有限,教师只能在短期的培训中从观念、意识、见识上有所转变;二是“请进来”次数少。缺乏导师进政府、进企业常态学习机制,也缺乏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从管理服务、政策支持等方面建立帮扶机制,仅靠单次的报告或讲座并不能对教师实际指导能力的提高带来太大的帮助。

2.共赢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入驻学校孵化园的80%以上实践项目有合作企业指导,企业的参与不仅解决了经费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经验和生产一线真实需求,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业团队与食品企业合作,解决了食品安全风险管控问题,实现了企业生产、课程实训和团队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但调研发现,企业和学生团队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与学校希望达到的创新实践目标存在矛盾,学校追求教育效果最大化,着眼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而创业学生本人和帮扶企业总是有追求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冲动,因此,学校、帮扶企业、学生团队共赢机制需要再研究、再提升。

三、新阶段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

“十四五”时期,面对新发展阶段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决策部署和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笔者建议通过以下路径实现学校的“双创”教育升级。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阶梯式教学指导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学校应从顶层设计上细化不同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深化“双创”教育内涵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新理念,丰富学习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理念,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课程,鼓励推行MOOC等线上资源,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学习交流。注重专业特色与实际训练相结合、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发挥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支撑互补作用,建立“家—校—企”教育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创新的思维模式,促进理论知识的应用。

2.完善政策,拓宽发展渠道

研究制定创新创业学分置换政策,把创新创业培训与研究成果合理折算成学分,充抵部分实践教学或公共选修课学分。在符合学位论文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毕业生用创业成果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感和成就感,为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拓宽渠道。

(二)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一支多元的、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要体现师资的多元化、精技能、熟业务,就必须从师资选拔渠道、业务培训和政策保障上改进和提升。

1.建立校内外师资共同体

在校内,从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工作岗位选拔有相关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以及拥有特定资质的教师组建师资库,专职进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人员参与创新创业指导,与校内师资库形成师资共同体,通过开设“创业讲堂”“青年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专题活动,发挥不同领域人才的优势和资源,宣讲新政策、传递新要求、指导新技术,培育新项目。

2.强化教师培训

为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在技术研发、商业模式构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等方面开展系列化专题培训和辅导,使教师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吸纳成功经验和先进办法,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指导水平和质量。

3.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激励政策

通过制定师资选拔、考核、激励管理政策,把好选拔关,严格考核关,从而提高师资的整体质量;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项、省级金奖和有标志性成果产出的教师,为他们开通职称晋升绿色通道,不断提升教师的内生动力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获得感。

(三)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平台,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建立面向全校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建立系统化培训指导机制,在理论指导下先模拟训练,再进入孵化园实践,形成“实训+项目+竞赛”创新创业教育培育链,让大学生在科学理论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发掘学习兴趣,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修正认知[3],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提高能力。

首先,围绕实训,学校要组织专业化、多领域的人才编写符合学生实际的创新创业教材,增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项目运营类公共选修课,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有目标、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围绕项目,以SYB、KAB等专业性课程培训为支撑,挖掘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学习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创业认知;建立创业“朋友圈”,努力创建一批可行性强、符合产业发展的高质量项目进行培育和孵化。

最后,围绕竞赛,学校要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进行竞赛辅导,强化学生参赛技能,提升竞赛水平,提高成果质量,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的积极性和兴趣。

(四)健全管理机制,改进服务方式,创新项目孵化管理模式

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批判意识、树立创新精神为基础,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升内涵建设。

1.健全专业化管理机制

不断总结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运营经验和校企合作共建实践项目的管理教训,分类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厘清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职责,建立完善的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在管理上敢于创新,走出传统管理模式,引入专业化孵化器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对运营企业建立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提升运营效益[4],使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长效稳定。

2.建立创新创业学院

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学院,提升全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第二课堂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的组织管理;通过整合多部门资源,形成教学共建、资源共享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第二课堂归口管理。

3.探索项目孵化“飞地”模式

统筹创建“创新创业学院+校内孵化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立体架构和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依托学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平台资源优势,探索项目孵化“飞地”模式。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项目孵化联动平台。校内作为“飞入地”,为项目提供咨询、展示的物理空间,通过开展沙龙、讲座、培训活动,提高管理咨询、技术指导和科研服务能力,助力项目团队快速成长;校外企业生产基地作为“飞出地”,鼓励学生到“飞出地”参与项目实际生产、运营和管理,促进项目培育和市场化运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成功率。

(五)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破除校园思维,面向社会发展,深入把握政府、企业、投融资机构等的实际需求,通过政策引导、条件创造、资金支持等,切实将大学生的激情释放出来[5]。学校教师要带领项目团队、社团、双创协会等学生团体深入社会开展调研,增进学生对社会需求、产业发展的了解,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寻求更多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鼓励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到政府、企业挂职锻炼,参与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提升理论指导实践的水平,熟悉更多的政策,积累工作经验,增强政策解读水平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学校领导层要主动拜访知名的双创学校、孵化机构等,学习他们的先进工作经验和成熟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在人才培养、项目孵化、校地合作和管理咨询方面上要深入交流和学习借鉴,邀请行业企业专家驻校指导,共同探寻多层次合作点,不断提升学校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以开放升级助力双创升级。

猜你喜欢

双创课程学校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