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思想和制度基础
2022-02-26唐任伍
唐任伍
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厘清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基垒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总纲领。南方谈话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四梁八柱牢牢扎根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深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块沃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汇,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关键时期,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对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质疑之声。因此,重温南方谈话,以其精神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制度基础,再创第二个百年辉煌,依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濟体制。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厘清了“市场”和“计划”认识上的迷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形成“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体制,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二是加快“放管服”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政府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标准等手段,通过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建设服务型政府。
三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数据等要素的充分发育和自由流动,打破城乡、区域、行业对要素的分割和垄断。
四是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继续做大做强国有经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破除“民营经济退场论”,清理废除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性政策和做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利,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创造一个使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充满活力、竞相发展的氛围,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创辉煌的基础。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