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挂角
2022-02-26宇剑
宇剑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饱受新媒体及其他科技产品的轰炸,人们不再只听到围墙内的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鲜少有人会停下来思考什么是诗,什么又是散文诗,这是社会的多元,也是社会的虚无。
抖音时代和直播时代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场域,供人们消遣,也供人们反省,就像刘邦反思秦二世而亡,李世民反思隋二世而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惊人的,也是统一的,历史和现实一样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像个轮回,循环往复,我们既无法躲避,也无法战胜。
我于2009年开始接触诗歌,至今也有10余年,但我觉得我仍远没有进入“诗”的内核,甚至还只是在局外盘旋,或是踱步。直到我读到兰波、波德莱尔、勒韦迪等先贤们的作品时,那细腻的表达,深邃的语言,令我着迷,让我不禁想起了杜甫老先生,他写的“一卧苍江惊岁晚,几回青锁点朝班”,虽然“青锁点朝班”是一件极其庸俗的事情,但是,置身在“一卧苍江”之下,便有了浓浓的诗情。能把这诗情表现为诗,是怎样高超的诗人?能领略到这文字为诗情的人,又是怎样的读者呢?
我早出晚归,裹挟在时代的地铁上、公交车上,甚至是流水线上,像个机器人,这时候,我需要表达,需要记录,需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这时候,散文诗就开始靠近我了。比如,镜中看花,水中望月,凭栏望远,或者在书中怀古,甚或是日常的唠叨与情绪都是需要书写的一部分,我记录自己的同时,也在记录这个世界发生的种种温暖,或者寒冷。
散文诗是一种最朴素的文体,在诗歌宏大的范围里,诸多流派,诸多主义,争鸣不休,恰恰只有散文诗不显山,不露水,埋头创造,潜心发掘,百年发展,一大批优秀的散文诗人,写出了散文诗新的宽幅,新的精神向度,新的纵深。
有人说宏大词汇里的慷慨激昂未必能够推动时代进步,具体而微的坚守与抗争才是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根源。这大概也是散文诗在新时代、新媒体情境中的真正走向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以我的理解,所谓散文诗的境界应是一種特定的情境,它来自特定的感觉方式和思维方式,诗不过是外衣,散文诗也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形式,没有诗意的生活,这些冷冰冰的词语堆砌起来的诗章,也毫无温度,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语言的练习,诗是一个圆,它涵盖了多维度的真善美。像方程,也像艺术品,重要的不是华丽的词汇,和完美的修辞。
散文诗的力量不在于声音大,动静大,恰恰是那些细微之处的光芒和温暖使人性的光辉得以展现。那才是散文诗真正的力量,绵延世代,源源不断。
高尔泰先生说:“失重不等于自由,跟风不等于审美。”在众多的声音之中,附和是最大的声音,虽然是自由选择,仍然是没有自我。我们仍然只有确立真正的主体意识,才有可能在今天的眼花缭乱之中,找回失落的自我。
也许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是最好记录文字的所在,至于诗和诗意就交给时间和生活吧,我自己没有发言权,他人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