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念创新,带来学校德育的鲜活与灵动

2022-02-26姜乃强侯京华田杨洋

教育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育人德育

姜乃强 侯京华 田杨洋

德育,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贯穿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对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工程。

新时代,如何不断突破创新,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各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力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近日,《教育家》杂志举办系列线上圆桌论坛,特邀一线中小学校长,围绕“新时代学校德育的突破创新”分享了思考与实践。

先做父母再做教师,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教育家》:创新学校德育,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如何建设专兼职结合、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军:“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是智慧科学的、也是理性诗意的,因为它面向的是充满青春朝气的鲜活生命。我们提出“质量立校、管理固校、特色强校”的工作思路,在德育工作中坚持“规范管理为基础、情感关怀为纽带、文化润心为支撑、思想导航为核心”,服务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中,中国农大附中倡导“先做父母 再做教师”的师德建设,切实让每一位老师成为学生生活、学习、身心健康成长的导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能力、自理能力、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干部下沉年级参与一线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全程关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

学校鼓励教师要像农人呵护庄稼一样,遵循学生身心成长和知识习得规律,去守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做好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使学生在学业水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深入、充分、全面的教育和引导。

学校坚持综合素质评价,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学生观和评价观,转变教育教学的行为和方式,以正面的激励引导代替单一的管压,促进师生和谐发展。老师们努力想办法让学生在班级拥有归属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集体大家庭重要的一员,将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要求转化为“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使学生的在校生活有滋有味。

教育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我们用教育的春耕夏耘,托举起教师和学生的幸福发展与成长。我们也将勤修内力、走上更高质量的特色办学之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陈恒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突出德育实效。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而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是根本。

近年来,班主任队伍趋于年轻化。年轻班主任虽有其自身的优势,如专业知识丰富,拥有较高的工作热情等。但教育实践经验的不足也使一线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面临不小的困难。作为教育学生的先锋力量,班主任自身育人能力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提升班主任的育人能力,首先要解决的是老师们愿意干的问题。

让教师觉得作为班主任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让他们在学校中享有更高地位的同时,应尽可能满足他们对于教师职业的真实需求。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理论,我校分别针对班主任老师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从制度上给予了班主任群体相应的倾斜。

学校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升班主任老师的岗位津贴;减少竞争性评比,尽可能为老师减轻压力;职级晋升倾斜,突出班主任在校内的地位;增设校级骨干班主任岗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类表彰活动中,树立典型,表扬先进,让每位努力工作的班主任老师能够得到全校老师的尊重和认可,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多年来,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班主任老师,更多的班主任老师在育人理念、教育方式方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家校溝通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班主任动力不足的问题,社会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及学科名师。因此,完善班主任晋升体系,加强对于班主任工作的宣传,强调其在育人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德育课程的吸引力

《教育家》:德育课程,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和规律,科学设置德育课程?

◎郑州市中原区澜景小学校长赵京雯:我校自成立之日起就提出“慧教育”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培养“负责任、有能力、慧生活的未来好公民”确定为育人目标,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课程是完成教育任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我校除了按国家标准规定开足开齐道德与法治课程外,还设置了丰富多样、形式灵活的德育课程体系,以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其中,德育微课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内容设置、时间安排、实施方式非常灵活,可让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学之初课程”专为一年级新生设计。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孩子们参与适合自己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认识新伙伴,熟悉新环境,身心愉悦地迈好学校生活的第一步。

“叫醒耳朵课程”由音乐组教师负责实施。根据每月的德育主题,利用每天入校时间段内的10分钟时间播放爱国主义歌曲,以动听的旋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专题思政课”是学校德育课程中最鲜活的课程。德育教师团队精心从时政要闻、社会热点中发掘资源,组织以报告、沙龙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学习,生动的内容增强了德育课程的吸引力。

“學科融合课程”是学校德育课程中最有生命力的课程,将不同学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达到“1+1>2”的效果。

◎郑州市第一二三中学校长祝俊红:我校以郑州航空港区“上善共生”德育理念为指引,通过一个理念、两个目标、三个抓手衍生出多样的课程,形成了“怀德至善”德育课程体系。学校还于2020年加入了新教育实验,在朱永新教授团队的引领下践行新德育。

学校的一个理念是办学理念,即“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爱与责任的教育”。两个目标分别是办学目标:办一所高品质、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并具有公信力的现代化学校;育人目标:培养具备阳光心态、健康个性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现代人。三个抓手分别是:立德、启智、铸魂,这也是学校的三级德育目标。

在“礼”课程中立德。学校的“礼”课程包含仪式课程、节日课程、社会实践课程。通过仪式课程识礼,通过节日课程懂礼,通过社会实践课程达到有礼,从而实现立德目标。

在“智”课程中启智。学校的“智”课程包含悦读课程、特色课程、学科活动课程。通过悦读课程明智,通过特色课程慧智,通过学科活动达到乐智,实现启智的目标。

在“仁”课程中铸魂。学校的“仁”课程包含心育课程、家校共育、社会共育。通过心育课程让学生怀仁,通过家校共育让学生守仁,通过社会共育让学生为仁,为铸魂奠定基础。

◎嘉兴市海盐县武原中学校长钟战华: 我校从2013年开始推行“生活力培育”德育课程,并申报了省级课题“初中生‘生活力培育’的架构和实施”。8年来,“生活力培育”理念已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而学校的新时代德育工作也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深入开展。

学校以“校内外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生活力。活动的整体设计包括:确立活动的主导价值——生活力培育;构建活动的呼应体系——目标体系和实践体系;强化活动的综合设计——学生自主、主体多元、长程推进。

生活力培育。这是学生培养的核心追求,强调让学生在丰富的经历中通过自我体验,滋养生命成长的活力。活动由学生自主设计、全程参与,其主导价值就是在实践中实现学生的生活力培育。

构建活动的呼应体系。确立新时代德育活动的目标体系。体现年级特色,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明晰品格要求,经历完整的过程体验,实现认知力、实践力和生命活力的自然绽放。

强化新时代德育课程的综合设计。学校强化活动的综合性设计,突出学生自主、主体多元、长程推进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多方面素质,让学生在自主组织、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收获成长。

杜绝空泛枯燥说教,德育课程有细节感染人

《教育家》:如何让德育课程有吸引力、感染力,引导学生爱上德育课程?如何将学校德育教学融合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湖北省洪湖市第一小学校长张锋: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校德育包罗万象,德育途径千差万别。怎样围绕办学特色开发德育课程,让学校德育有扎根的土壤、有附着的力量,我校进行了一些探索。

充分利用长江和洪湖的资源开展湿地教育、生态教育、环保教育,学校形成了生态环境教育的办学特色,并为学校德育搭建了新的平台。中小学德育最忌讳的就是空泛枯燥,一所学校无论具有怎样的特色,其教育教学活动都蕴含着丰厚的德育价值,如何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让德育有细节、有感染力,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校园文化,让学生在环境中熏陶。学校将更多的空间用于特色文化建设,让每个角落都发挥育人功能,校园处处都有可学的课程。楼梯间有长江珍稀水生动物的介绍,走廊展出的是历届学生“笔记自然”在全国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围墙的橱窗有《洪湖岸边是家乡》的系列图片……

地方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学校德育主要围绕红色传统教育、蓝色理想教育、绿色生态教育活动展开。通过生态环境教育,让学生了解长江、洪湖的生态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关注环保等社会问题;通过“垃圾分类”、利用废物手工制作比赛等,培养学生的节俭习惯。

实践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学校是生态环境部首批命名的“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小湖长、小河长试点学校”,每学期我们都会组织一次小湖长、小河长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德育离不开有效的载体,学校的绿色生态教育特色为德育提供了平台和路径。

◎四川省乐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罗羿:去年9月,学校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每个孩子都领到了“学校星空田园出品”的大米。一时间,学校发大米成为本次学校开学的新闻。其实,这只是学校众多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学校建构了多维德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日进日新,做细常规教育。每一个进入附小的孩子,入学的第一天都会领到一本《附小学生新生指南》,指南上有关于学校的介绍、每天的作息时间、课余时间怎么安排、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等内容的介绍,重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适应小学生活。

循序而育,更新传统教育。每逢节日,学校会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程。如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等,学校会组织开展植树、劳动、爱国等主题的教育活动,许多活动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家长也会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良好品格。

多元融合,创新育人课程。学校构建了附小学生公民素养培养课程,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我”为中心,从儿童的视角呈圆弧形向外围延展,让学生去学习和探索“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自然”“我与社会”等内容。

稳中求进,探索融合课程。学校专门在校外租地20亩,建立了全市首个学生劳动生活实践基地。学校还开展了蔬菜种植、午间做饭、栽桑养蚕等活动,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品格得以强化和形成。

创新德育既需要深入而深厚的宏大叙事,也需要有细致而深度的冥思苦想。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站在专业的领域进行思考;利用隐性的教化和影响,教会学生探索生命的可能意义;挖掘他们自由的天性,培养他们对真理的探索;激发他们对未来世界的创造之心,真正做到以德育人。

多方联手协同育人,建“家校社”德育大平台

《教育家》:学校德育的开展,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重视支持,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青少年德育工作网络?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校长韩瑾: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格健全、智慧闪耀的大写的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以一个社会有机组成的个体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懂得和掌握生存之道。做到了这一点,他就是以对社会、对他人负責的精神,构筑了一个健全而坚强的个体。

我们倡导全社会育人、全场域育人、全维度育人。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我们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丰富德育资源;将育人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关注不同学生的特点,以“五育”全维度评价学生发展,重视学生学习思维和行为素养的养成。

学校注重通过传统节日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注重以特色活动彰显“适性教育”风采。学校的学生评价手册从“身心、知行、智识”着手,将12个月的教育主题分别确定为:有律、有序、公益、有信、好学、有责、审美、健体、有礼、有情、有节、悦心。

教育是慢的艺术,学习是发现、体验、表达的过程。我们鼓励倡导“一班一品”的班本文化与项目式学习。有的班级进行线上读书挑战,有的班级走进自然研究水资源净化……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从问题出发,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自我、尊重他人,从而获得融入社会、改造世界的能力。

◎山东省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时秋静: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我们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核心素养为重点,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合力育人平台,旨在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通过“校内基础课程为主、校外拓展课程为辅”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使德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互融合,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行为,把行为固化为习惯,把习惯升华为品格,为小学阶段完成“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

全面抓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各学科课堂教学都是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载体和主阵地。各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培养等德育任务,都需要落实到位,从而提升学科育人功能。

完善校外拓展德育课程。学校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整合社会资源,打破课堂边界实施场馆联动,开展德育基地建设与课程创建。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升了审美素养、人文素养,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形成“家校社”大德育合力。小学阶段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的参与外,需要社会各方资源的融入,尤其是学生家庭的参与。为此,学校在德育工作中,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家委会、家校有约公众号等途径与方式,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的育人合力。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育人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