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农”开通“信贷直通车”
2022-02-25王义正,郭盛
近年来,湖南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生猪产业发展。为响应政府号召,2021年,李志平的志顺农业决定兴建一个年存栏1万头、年出栏2万头的养猪场。
“原计划投入1000万元,但随着建设进度的不断推进,发现项目的资金缺口比较大,建完花了1800万元。”李志平回忆称,当时原材料价格上涨,原本预算内的资金根本不够,缺口较大,“身边能借的都借完了,找银行贷款的话,就算能贷到,手续比较复杂,等的时间也很久。”正当李志平一筹莫展时,农业农村部推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进入了他的视野。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是由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5月推出的一项金融支持“三农”的利好政策,通过运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收集受理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需求有关信息,汇总审核主体身份基本情况、贷款用途、用贷额度等信息,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优质主体名单,特别是运营规范、经营正常却一直未获得信贷支持的主体,由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提供担保服务,对接银行发放贷款,打造“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信贷直通车体系,通过数据共享增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务。
2021年5月15日,李志平通过“信贷直通车”申请了300万元融资需求,经过湖南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5月30日,志顺农业就收到了300万元的银行放贷。“300万元都用于购买和安装养殖设备了,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确保了工程如期完成。”
与李志平不同,何志强的长沙恒达和信蔬菜有限公司虽然没有迫在眉睫的资金需求,但这家以果品、蔬菜、水产、家禽为主营商品的批发企业的资金链却也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我们在长沙海吉星市场内一共经营7个档口,还有自己的基地,现金流需求比较大。”
虽然没有主动表达资金需求,但当地的农业农村部门还是关注到了这家企业,主动上门对接,推介了“信贷直通车”。
“很好用,我是2021年5月20日发起的300万元借款申请,7天就放款了,出乎我的意料。”此前,何志强曾向一家银行申请了300万元的商业贷款,抵押物是他的两套房子,手续办了一个多月。何志强说,相比银行的普通商贷流程,农业农村部门推出的“信贷直通车”实在是太方便了,无需抵押,放款也快。
7天并非最快的,衡阳市的鳜鱼养殖大户王建平,从申请120万元贷款,到完成放款仅用了3天。王建平成为衡阳市首位搭上“信贷直通车”的农户。
2022年,农业农村部再次下发了《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常态化服务的通知》,持续完善“政银担”合作,进一步强化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撑。其中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的金融支农专项行动”。
“我们结合湖南实际,在原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项目基础上,和‘信贷直通车’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平台同步宣传、推广、申报,事前鼓励贷、事后帮助贴,成效明显。”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我算了笔账,按照政策贴息标准,可以为企业节约近6万元。”李志平的企业还通过平台申请了贷款贴息。
在手机上也可以申请,何志强通过手机在贷款贴息平台进行了申报。“等商业银行的贷款到期了,以后会更多通过‘信贷直通车’进行贷款申请。同时又能享受贷款贴息,对农业经营主体来说,身边的这两项惠农政策当然要用好。”何志强说。
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缓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实实在在地减轻了融资成本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