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黑龙江省农机化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2022-02-25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艺农机化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 王秋菊 唐云涛

当前,黑龙江省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在农机化技术应用与推广、农机装备维修与维护、农机化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全面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特别是2018 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北斗导航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机智能化迎来了难得机遇,在《国家精准农业应用项目》支持下,黑龙江省累计安装推广北斗智能终端56991台,自动驾驶系统近1 万套,极大地降低了农机作业强度和农机操作难度,实现了农业机械精准作业,作业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为实现农机管理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当前农机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购机补贴政策引领作用逐渐弱化

目前,黑龙江省农机装备总量逐渐呈饱和状态,现行购机补贴政策的一些不利因素开始呈现,如市场机制弱化,虽然客观上保护了弱者,但也使落后企业得以生存,优秀企业难以在竞争中胜出。更有甚者,部分企业把获得补贴作为第一追求,专门针对归档数据进行针对性投机,忽视了产品技术升级和工艺改进,这就完全背离了优机优补的政策设计初衷。这种状况不调整,不利于农机化和农机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

2.农机装备研发投入明显不足

黑龙江省在农机装备研发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相关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对农机化技术创新缺乏足够动力,发展进程相对缓慢。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农机化应用仍以传统拖拉机及其配套设施为核心,信息化、智能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3.农机化研发和管理人才缺口严重

黑龙江省经济基础薄弱,优秀农机装备人才缺口十分严重,基层市县农机化部门普遍存在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一是在软实力方面,农机科研院所与科研人才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与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二是在农机化管理方面,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对农机化发展观念相对落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三是在实用人才方面,社会化服务组织普遍缺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熟练操作人员非常缺乏。

4.农机农艺协调发展仍不到位

农机和农艺融合缺乏相互可行性验证,新机具与农业新技术平行推出,导致新种植模式与农机化技术不匹配。在耕作制度方面,不注重土壤类型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普遍应用旋耕、免耕和深松等传统整地方式,缺乏因地制宜对整地技术进行融合优化,影响了农机化均衡优化进程。

5.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质量亟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凝聚力、服务能力和规范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各服务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合作,也缺少社会增量资金注入;二是产业化水平偏低,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链完整度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服务内容存在缺项、漏项。

7.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黑龙江省农田基本建设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大部分丘陵山区,机耕道、场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也存在安全隐患。

二、关于农机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导向,引导企业新发展

目前,黑龙江省农机化率已高达98%,基本实现了有机可用的战略目标。随着农机化新阶段的到来,优胜劣汰、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明显加快,购机补贴政策导向应作出适当调整,从鼓励农民购机向推动企业自我研发创新方向转变。因此,建议农业农村部选择黑龙江省开展改革试点,将购机补贴改为减税免税或直接退费,制定科学量化、反映市场占有率及应用效果的考核指标体系,让“技术领先、质优价廉”者多得,鼓励正当的市场化竞争,倒逼企业自身“造血”,让勇于创新的企业脱颖而出,为农机化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突破农机化薄弱环节

大力推进产、学、研、推一体化发展。一是加强农机装备系列化设计,满足当前一般规模农业生产,提升中大型农机作业效率,让增量农机装备效率最大化。二是优化农机地域差异性,研发部门应从实用性出发,针对黑龙江省幅员辽阔的特点,加强农机装备适用性改进。三是提高农机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加快研发高效、低耗、智能农机装备;在农机化管理方面,依托黑龙江省农机调度指挥平台,逐步实现全作物、全产业链的农机作业信息化管理。

3.建立健全融合机制,实现农机农艺协调发展

组织成立“农机农艺相融合”合作机构,定期进行农机农艺相融合措施研讨,相互开展新技术新装备验证,从而搭建起栽培技术与农机装备生产之间的桥梁,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为载体,以绿色增产的农艺技术为内容,积极推进农机农艺的协同发展,共同完成传统作业模式的改革创新,为农机化持续发展、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农机化管理部门转变职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农机化管理部门服务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农机化高质量发展。一是不断探索转变职能,以全程服务促政务管理,加强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做好规划,创新招法,协调各地区农机化均衡、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设立专项资金,进一步支持公益性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打造一支精锐力量,在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中发挥领军作用。

5.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努力实现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

组织农机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农机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和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支持各类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构建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提升服务主体规范化运营水平,鼓励农机服务主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服务标准。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利用新媒体搭建交流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培训、使用维修保养、服务质量反馈等新型服务,促进农机化服务创新发展。

6.推动农机标准化作业,发展集约化农业生产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达2.39亿亩,农机作业集约化、标准化意义十分重要。为保证分工合作协调运行,必须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化模式,各级农机化管理部门都应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标准研究,完善不同区域主要农作物耕种技术路线和机具配套模式,推动农机作业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猜你喜欢

农艺农机化黑龙江省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