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扎堆”可以有
2022-02-25胡伟
□ 胡伟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事。“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别是农机行业的代表和委员,带来的提案或建议集中涉及农机化发展事业,这种献计献策的“扎堆”现象,不免让人一睹为快。2022 年3月初,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笔者从相关新闻报道中采撷了一部分代表建议,呈现给读者分享。
全国人大代表熊永俊建议,加大适合丘陵山区田块耕种的小型类机械的研发力度,尽快将便携式插秧机、收割机、施肥机以及各类农业果品类采摘机等实用小型机械纳入重点研发范围。同时,财政部门加大政策资金补贴力度,让老百姓买得起、用得好。
全国人大代表余必丽建议,国家及贵州省应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院校、大型农机企业科研作用,结合西部省区山地农业特点,加快适宜山地农机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力争在山地农业机械化装备应用上取得新突破,提高西部省区山地农机化应用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机装备购置补贴,特别是加大对农机化服务组织的项目支持力度,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作业服务对象和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金晶建议,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发挥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的拉动效应,提高资金扶持的精准度,促进高效节能、智能环保机械发展。要进一步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大绿色环保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方面的项目资金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李祥斌建议,国土部门了解并协助相关部门解决群众机修用地指标、规划、征地等难题,并给予机修场所便捷高效的服务,增强机修活力,提高农机效率,夺取农业丰收。
全国人大代表郭凯建议,在农作物种植和收割环节采取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手段,更好地节约粮食,保障粮食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建议,开展专项行动多措节粮提效,保障粮食和耕地安全,通过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以及农业机器人协同,挑好现代农业“金扁担”。
一些民主党派提案也涉及农机化。台盟中央提出,加快我国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农工党中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在规模化前提下,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民建中央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农机装备创新平台布局;因地制宜,分区域、分对象、分环节逐级编制完善农业机械化推进规划;聚焦农机农艺不配套、农机装备效率低、适应性差等问题,鼓励全国优势高校和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农机装备重点实验室、研究院、联合体,解决农机装备基础共性与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及重大农业机械技术集成配套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赵剡水撰写提交了8 条建议,其中6 条涉及农机化:关于加快建立我国智能农机装备创新体系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的建议、关于建立国家农业农机化生产应急机制的建议、关于科学实施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建议、关于加快甘蔗全程机械化的建议、关于建立农村特派农机化(信息化)指导员制度的建议。
如果用“雅”“俗”说事,“扎堆”这个词显然不在“雅”之列。然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集中关注农机化这件事,用“扎堆”形容却也不落俗套,这样的“扎堆”可以有。新一年全国“两会”在即,真心希望这样的“扎堆”热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