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控

2022-02-25李宇球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法氏囊活疫苗毒株

李宇球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广东湛江 524067)

传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一起被称为养禽业的三大疫病,对养禽业危害极大。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火鸡最易感,尤其对3~12周龄的雏鸡法氏囊损害最大,病毒可以在法氏囊中进行大量繁殖,导致机体出现器质性和功能性障碍。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早是在1957年在美国甘布罗镇发现,因此该病又被称为甘布罗病。1962年,根据该病典型的特征肾脏肿大,又被称为“禽肾病”,当年也分离出了病原,将其称为“传染性法氏囊因子”。1970年,在世界禽病会议上,将该病统一称为传染性法氏囊病,将诱发病原称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随着对1BD的深入研究,又分离到了法氏囊病毒的变异株和超强毒株,这就给法氏囊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鸡群感染法氏囊病以后,免疫力受到抑制,极容易并发或者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引起鸡群大批死亡,因此,该病又被形象地称为鸡的“艾滋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纳入B类疾病。

1 病原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目前已知有两种血清型,分别为Ⅰ型、Ⅱ型,其中Ⅰ型的致病力较强,Ⅱ型的致病力比较微弱。两种血清型交叉保护力很低,如体内含有Ⅱ型的抗体对Ⅰ型的感染没有保护力。Ⅰ型又有不同的亚型,各亚型之间的关联性也较低,这也是临床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病毒致病性的程度又分为经典毒株和变异株,经典毒株感染后症状比较典型,但也会因为毒株毒力的不同,导致发病程度不同,其中感染超强毒株后,病情严重,法氏囊、胸腺等器官会受到严重损伤,死亡率高达50%。变异株一般以亚临床症状为主,炎症反应不明显,也不会出现高死亡率,但是会导致病鸡法氏囊迅速萎缩,免疫力下降,出现免疫抑制现象。

IBDV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在鸡舍中生存时间一般为2~4个月,比较耐高温,在56℃的温度下仍然可以存活3 h左右。IBDV对酸碱比较敏感,一般的消毒药可以将其灭活,生产中常用的消毒药有过氧化氢、甲醛、碘胺类等。

2 流行特点

2.1 IBD在中小规模养鸡场发病率高,产生的危害较大

规模化、集约化养鸡场的饲养管理水平较高、卫生消毒制度健全,鸡场的环境条件较好,鸡群发病情况一般不严重,而且大多数的规模化养殖场选址科学,距离市区、公路、屠宰场等较远,不会引起大范围的流行蔓延。农村的中小规模养鸡场大多建在养殖专业村或者养殖小区内,为高密度养殖区,而且由于技术、条件有限,卫生消毒措施不到位,免疫程序不科学、免疫接种不规范,导致发病情况严重,常常是一家得病,很快在全村或者全区蔓延,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但也有的小型养殖场的管理严格,饲养技术水平较高,IBD的发病率相对较低。IBD的发生情况和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选址、管理科学的养殖场,疾病的发生率都较低。

2.2 肉鸡发病呈全年化,蛋鸡在4~10月份发病率高

肉鸡有专门化的肉鸡品种,饲养周期一般在35~45 d,有的品种周期要稍长,但一般不会超过90天。肉鸡饲养周期短,如果管理不善,全年都会发生IBD,但尤其3~11月发病数量较多。蛋鸡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10月发病率较高,发病高峰期集中在6~9月,这和蛋鸡育雏时间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育雏集中在春季。

2.3 鸡群发病日龄比较集中

IBD只有在法氏囊具有功能时才可以感染发病,退化以后不再感染,因此IBD的发病年龄比较集中,尤其以2~6周龄的雏鸡发病率较高。肉鸡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发病高峰期在20~45日龄,低于10日龄的雏鸡很少发病;蛋鸡发病日龄范围相对较大,主要集中在20~70日龄,这个阶段占发病总数的80%左右。低于20日龄和高于70日龄的蛋鸡的发病比例相对较低,也有少数的养鸡场120日龄的蛋鸡出现发病。雏鸡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养鸡场产蛋前(20周龄)和产蛋期(40周龄)没有进行IBD的加强免疫,导致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低,在接种疫苗前出现免疫空白期,导致感染发病。70日龄以后发病,主要是鸡群遭受强毒株或变异株的侵袭而感染发病。

2.4 鸡群常常反复发病

通过对当地养鸡场进行调查发现,即使免疫过的鸡群仍然存在感染发病情况,有的鸡场在2免或3免后的1~3天会感染发病,而且有的鸡场还反复发病,发病间隔一般为10~20 d。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3点:一是鸡群中存在超强毒株或变异株;二是疫苗免疫对鸡群造成应激,引起鸡群的免疫力下降;三是鸡场的消毒制度不完善,卫生条件差,疫苗的贮存、运输、使用不规范,导致疫苗的效果差,引起感染发病。

2.5 IBD症状呈现非典型化

目前,鸡群感染IBD后,症状多呈现不典型化,病鸡表现为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并出现免疫抑制,接种多种疫苗后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加,病理变化也非常复杂,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大。

2.6 宿主和易感动物种类增多

在自然条件下,IBD主要感染鸡,而且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鸡都可以发病,其中肉鸡的发病率最高,蛋鸡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当地柴鸡的发病率比现代鸡种的发病率要低。形成原因主要和养殖模式有关系,蛋鸡和肉鸡主要为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养殖规模大,饲养密度高,运动量不足,而柴鸡多为放养,饲养密度小,运动量大,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发病率低。除了鸡以外,目前发现鸭、鹅、麻雀、鹌鹑等也可以感染,感染后多没有明显的症状,成为IBDV的携带者或存储宿主,这也表明,随着变异株、超强毒株等新毒株的出现,宿主和易感动物的种类在逐渐扩大。

3 防控措施

3.1 疫苗免疫接种

IBD传染性强,造成的损失大,对于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预防的关键措施就是选用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但是随着病毒变异的增强以及疫苗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疫苗免疫的效果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研发免疫效果好、安全性高、工艺简单、成本低的新型疫苗是防控此病的重点。目前,预防IBD的疫苗种类较多,主要有灭活疫苗、活疫苗等。

3.1.1 活疫苗

IBD的毒株种类较多,根据不同的毒株制备了不同的活疫苗。目前,常用的疫苗毒株有B87株、MB株、W2512株等。B87株或克隆B87株的毒力较弱,也是使用比较久的疫苗毒株,该疫苗对法氏囊的损害较小,但也对法氏囊病的保护力较弱,主要用于非流行季节的防控;MB株属于中等毒力的毒株,由此制成的疫苗主要应用于发病严重的地区和鸡场,非流行区域要禁止使用;W2512株为强毒株,主要用于肉鸡免疫。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还研发了变异株双价活疫苗、多价活疫苗等以适应疾病的变化,加强预防免疫工作。

活疫苗能够调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效果好,对IBD的保护力强,而且活疫苗使用方便,采用饮水免疫,不需要注射,人工费用低,但是活疫苗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缺点,活疫苗的毒株毒力不同,接种后会对法氏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其免疫力,导致免疫抑制现象,毒力越高造成的损害越大。不同种类的活疫苗对法氏囊病母源抗体的敏感度不同,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如果接种前对母源抗体水平不清楚,很容易导致免疫失败。

3.1.2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也是预防IBD的常用疫苗,经常应用的主要有两种全病毒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灭活疫苗,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又研发了病毒衣壳样颗粒疫苗。全病毒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疫苗,是将完整的病毒颗粒经过化学、物理方法灭活处理,使其失去复制繁殖功能。制作全病毒灭活疫苗的毒株多为强毒株,免疫原性较好,但是这种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能力差,对该病的保护力较低;亚单位灭活疫苗是利用DNA 重组技术制作的疫苗,疫苗的靶向性强,不仅可以诱导体液免疫,而且还可以激活细胞免疫,免疫能力强,而且毒株没有复制功能,不会对法氏囊产生损伤。但是这种疫苗的保护力比活疫苗低,工业化生产要求高;病毒衣壳样颗粒疫苗是非常理想的一种疫苗,不含有病毒核酸,不能进行复制,但是可以模拟活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又没有活疫苗的毒性,不仅免疫效果好,而且又具有安全性,同时这种疫苗生产周期短、适宜扩大生产,是目前比较优良的一种疫苗。但是生产这种疫苗需要的技术高,对设备和工艺要求也高,因此生产成本也高。

灭活疫苗最大的优势是对法氏囊没有损伤,使用时不受母源抗体的影响,母源抗体高或低都可以接种,尤其病毒衣壳样颗粒疫苗的发展情景比较大。

3.1.3 疫苗的选择

预防IBD要根据当地该病的流行规律和养鸡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预防接种。一般要根据鸡群中母源抗体的水平来确定首免日龄(14日龄左右),首次免疫多采用灭活疫苗或弱毒活疫苗,第二次免疫(28日龄左右)采用中等毒力活疫苗。商品肉鸡多在45日龄前出售,可以不进行二次免疫。对于种鸡要在20周龄、40周龄分别再用IBD油乳佐剂灭活苗进行加强免疫,以确保母源抗体水平。

活疫苗多采用饮水免疫,饮水中不能含有氯元素以及其他消毒剂,也不能用金属制品稀释疫苗,要用无毒的塑料制品。给鸡群饮用疫苗水以前要给鸡断水一段时间,一般夏季断水2~3 h,冬季断水4~5 h。灭活苗采用胸部、腿部肌肉注射或者颈部皮下注射的方法,注射要避开神经、血管,以免对鸡造成伤害。

3.2 加强消毒,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要制定科学的消毒程序,科学选择消毒药物,正确使用消毒方法,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每批鸡出栏后,要对鸡舍进行彻底、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毒,及时清除垫料、粪便,饮水槽、料槽等器具要先清洗再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墙面和地面用火碱溶液进行消毒。严禁外来车辆、人员等未消毒进入鸡场。发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病死鸡以及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从发病鸡场、孵化场购买雏鸡。

3.3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给鸡群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冬天要做好保温,夏天要防止热应激,使鸡舍的温度保持在20℃~25℃。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保持空气新鲜,及时排出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的气体。每天定期清理粪便,以防发酵,产生氨气等。成年鸡感染IBD后,多为隐性感染,不容易被发现,因此要严禁不同日龄的鸡群混养。在鸡群受到气候突变、更换饲料或转群等应激情况下,要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减缓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

3.4 治疗措施

3.4.1 隔离病鸡,做好消毒

如果鸡群中出现发病鸡,要采取隔离、消毒、治疗等综合措施,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对于鸡群中的疑似病例,要立即挑出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并对鸡场进行彻底消毒。鸡舍消毒可以由原来的1周1次改为每天1次,鸡舍的各个角落以及饮水器、料槽等器具都要彻底消毒,同时还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要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并在饮水中适当补充电解质和多维素,提高鸡群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3.4.2 应用IBD高免卵黄抗体治疗

对于确诊的病鸡,可以用IBD高免卵黄液进行紧急接种,一般低于20日龄的雏鸡,可以用1 ml/只进行颈部皮下注射,高于20日龄的雏鸡,注射2 ml/只。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后经12 h病鸡就会有明显好转,食欲逐渐增强,经2~3天的治疗,治愈率在90%以上。为了增强机体抗免疫能力,还可以注射干扰素、白介素等细胞因子,同时饮水或者饲料中还可以加入抗病毒和细菌的药物,增强治疗效果,并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3.4.3 利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有很多的中草药具有抗病毒、杀菌抑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利用中草药防治IBD有明显的效果,而且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毒副作用小,没有残留,价格便宜,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治疗成本,随着对中草药的进一步研究,中草药的提纯、加工工艺逐步提高,利用也更方便,发展前景也更大。徐建忠等[1]研究表明,利用紫锥菊和黄芪等中草药制作的中药方剂紫黄散,可以显著减缓IBDV对机体造成的免疫抑制作用;陈春林等[2]研究表明,利用中药复方黄金颗粒(主要成分为:枸杞子、菟丝子、黄芪、金银花、女贞子等)治疗人工感染的鸡法氏囊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达90.0%,有效率高达93.3%。沈永恕等[3]对来自不同养鸡场的患病鸡利用复方中药鸡囊瘟速效散(主要成分为蒲公英、黄连、黄檗、金银花、大青叶、黄芩、黄芪、车前草、木香、苍术、甘草等)进行了治疗,平均治愈率高达95%,患病死亡率仅为4%。

4 结束语

IBD是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发展,而且IBD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变异株、超强毒株的出现也使该病的防控难度增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卵黄抗体吸收慢,又很容易传播经蛋感染的疾病,治疗不是特别理想,因此做好免疫预防、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完善消毒管理制度对预防该病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开发利用中草药,加强中药组方的研究,充分利用中草药资源,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法氏囊活疫苗毒株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禽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研究新进展
鸭苗注射禽流感疫苗的时间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在防治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上的推广应用研究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与猪伪狂犬活疫苗混合喷鼻试验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