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
2022-02-25徐小晨
徐小晨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甘南 747500)
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在某些条件下,多杀性巴氏杆菌还能够向人类传播蔓延,因此该类疾病也属于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近些年来,甘南州临潭县不断加强畜牧养殖产业的有效调整,高原牦牛养殖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养殖数量逐渐增加,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来源。但从整体养殖现状来看,基层地区的很多养殖户一直坚持传统的放牧养殖管理方式,牛群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接触各种病原的概率大大增强,加上冬春季节青绿饲料供给不足,牦牛的身体抵抗能力显著下降,一旦接触到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之后,会出现外源性感染。
牦牛上呼吸道中也会定植有多杀性巴氏杆菌,当牛群受诸多不良因素影响,如温度突然发生变化、饲料营养价值相对较差等,牛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之后,会给内源性病菌侵染提供条件。当前主要的发病原因为部分养殖场对疫病防控观念比较淡薄,思想比较麻痹,养殖密度相对较大,饲草饲料过于单一,营养不全,气温忽高忽低,导致牛群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所致。在牛出血性败血症防控过程中,养殖户应以提高牛群身体抵抗能力为主,科学搭配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缓解患病牛临床症状,提高防治成效。
1 流行特点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发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重要病原。该种病原在很多牛群的上呼吸系统当中,广泛存在属于体内存在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部分患病牛的肺脏病灶当中也会携带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自然环境当中也广泛存在,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对常见的消毒剂比较敏感,耐热性能不强,高热环境下短时间内就会死亡。
多杀性巴氏杆菌能够感染不同年龄品种的牛群,其中犊牛感染之后流行率更高,发病周期更短。患病牛和带菌牛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排泄物中都会携带有大量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污染周边环境饲料和养殖管理用具之后会增加疾病发生风险。健康牛群和患病牛群直接接触或者接触被患病牛污染的养殖管理用具、饲料之后,都会造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间接传播或者直接感染,同时患病牛咳嗽打喷嚏喷出的飞沫当中也会携带有大量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可以感染其他健康牛群。牛出血性败血症季节发病流行特征不是很明显,但冬春期间流行率最高,尤其是放牧地区冬春季节气候相对较为寒冷,再加上养殖户不注重做好科学的补饲工作,牛群身体较为消瘦,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差,一旦受到外界冷应激刺激,会促使或加重该病的流行。
2 病情分析
2021年的3月下旬,某牦牛养殖场引进的30头牦牛群体当中突然出现了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以4月龄的犊牛发病为主,短时间内出现了13头患病牛,并且出现了4头死亡牛群。该养殖场的现场情况是牛舍并没有成功的建立,牛群只能够在户外露天条件下进行养殖,虽然已经进入到3月下旬,但由于所在地区海拔高度相对较高,气候较为寒冷,牛群拥挤在一起取暖,养殖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温度相对较低。大多数牛群表现为咳嗽、流泪、气喘、呼吸急促,出现严重的腹泻现象,瘤胃臌胀。发病之后养殖户尝试使用的青霉素、链霉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能够发现,引种的养殖场曾经发生过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出血性败血症。养殖户由于引种不当,导致携带病原的牛群引入到养殖场当中,从而造成了疾病的快速传播蔓延。出现该种情况之后,在征得养殖户同意的情况下,对病死牛进行了进一步的解剖处理,采集典型的病变组织,带回实验室之后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确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发的出血性败血症,并筛选出了几种敏感的药物开展针对性的治疗,通过紧急用药短时间的缓和了大多数患病牛的临床症状,但有个别患病牛因为病情严重治疗无效死亡。
3 临床症状
不同年龄不同抵抗能力的牛群感染多沙性巴氏杆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性,发病初期阶段大多数牛群会表现出严重的败血症之经过,发病周期相对较短,患病牛在短时间内体温急剧升高,最高升高到42℃,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正常采食,呼吸频率逐渐加快,并且有患病牛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患病牛鼻腔中先是流出很多带有血丝的内容物,随后内容物逐渐变得浓稠。由于脏器组织会出现广泛性的出血现象,患病牛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腹泻,排出的粪便当中也会加杂有少量的血液,如若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诊治和有效的治疗,患病牛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发病周期相对较长,没有死亡的牛群主要表现为水肿病变[1]。患病牛的胸部下颌都会出现炎性水肿,并且会逐渐向着前胸舌头下部的周围组织逐渐扩展,导致患病牛不能正常呼吸,舌头向外渗出,舌头显出肿大,外观呈现紫红色,短时间内患病牛就会出现窒息死亡的现象。
有些患病牛在出血败血症经过的同时,还会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引发肺脏出现严重病变,患病牛体温显著升高,并伴随胸膜肺炎,呼吸不顺畅,呼吸频率显著加快,不断地咳嗽气喘,每次呼吸和咳嗽时都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感。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患病牛的呼吸难度进一步增加,头部向外伸出张嘴呼吸。肺部出现炎症的患病牛发病周期相对较长,有时能够持续1~2周。
4 病理学变化
败血型死亡的患病牛主要表现为全身浆膜、黏膜心内、外膜和内脏组织表面都会出现大量的出血点,表现出严重的败血症经过。全身淋巴结尤其是体表淋巴结肿胀最为明显,将肿大的淋巴结切开之后切面多汁外观呈现暗红色,并且会分布有大量的出血点,心肌、肝脏、肾脏出现严重的变性情况,肺脏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肿大现象。水肿型窒息死亡的病死牛主要表现为颈部和咽喉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炎性水肿,部分水肿部位能够蔓延到胸前部。将肿胀的水肿部位切开之后,从中会流出大量大黄色的浆液性黏液,局部淋巴结组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现象,切面多汁,个别患病时还会出现败血症发病经过。肺炎型病死牛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大叶性肺炎。
解剖处理之后发现患病牛的肺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瘪现象,在肺脏组织表面会出现很多坏死病灶,并且会包括有很多结缔组织,质地较为僵硬,患病部位和四周的健康部位界限比较明显。肺小叶间会出现浆液性的浸润千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大理石纹路病变,胸腔当中会存在大量的纤维促性渗出物,肺膜上方会覆盖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2]。将渗出物去除之后,能够发现下部会存在出血现象。胸腔周边的淋巴结组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切面存在大量的出血点。
5 紧急处理
当出现疑似患病牛或确诊患病牛之后,养殖户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隔离和治疗,禁止将病死牛随意丢弃,应做好病死牛和污染圈舍的彻底清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避免疫情传播。将患病有单独隔离,并注重做好同步的环境消毒处理工作,彻底清理污染的圈舍,将圈舍当中清理出来的粪便进行严格的堆积发酵,要保证粪便、垫料、污染饲料进行严格的发酵处理,然后使用5%的石灰乳1%的漂白粉溶液进行全面的消毒,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一次。
另外,还应该做好养殖管理用具的彻底清理,坚持消毒1周,然后恢复正常的消毒程序。对于地面过度潮湿的情况,可以将生石灰撒在牛舍的地面上,利用生石灰的吸水功能吸收地面水分,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生石灰的消毒作用,杀灭环境当中的多杀性巴氏杆菌。针对病情不是很严重有治疗价值的牛群,要采取大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短时间的缓解患病牛的呼吸道症状、炎性症状和败血症症状,确保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患病牛可以选择使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使用剂量为0.1 ml/kg体重,同时搭配使用30%的安乃近注射液每头牛使用10 ml。如若患病牛存在严重的呼吸道障碍,并且表现出严重的水肿症状,选择使用20 ml氢化可的松、20%安钠咖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0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药物进行静脉注射,除了5%的碳酸氢钠单独实施注射之外,其他药物混合之后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
在实施西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选择中药进行辅助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缓和患病牛的临床特征。可以选择使用射干45 g、桔梗35 g、瓜蒌45 g、黄檗45 g、苦参35 g、陈皮35 g、黄芪35 g、知母35 g、栀子35 g、生地35 g、泽泻30 g、牛膝35 g、天冬35 g、甘草35 g、厚朴35 g、生石膏120 g,水煎煮之后加入鸡蛋3枚、植物油200 g,一次性内服,每副药连续使用3次,直到患病牛临床症状消退。对受到威胁的牛群,应紧急免疫接种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合理控制免疫接种量,保证免疫接种效果,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
6 预防措施
6.1 做好环境调控
本次发病主要是因为养殖场内部规划建造不合理,在没有合理修建牛舍的前提下就引进了牛群,由于处于寒冷的春季节,外界温度忽高忽低,牛群出现严重的冷应激刺激,再加上牛群当中可能会携带有多杀性巴氏杆菌,从而造成该种疾病在牛群当中快速传播蔓延。所以为了更好地防范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流行,保证养殖安全就需要养殖户加强对牛舍的科学建造,要结合具体的养殖规模,配置相应的养殖环境,确保牛群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保证圈舍具有良好的通风保暖性能,能够为牛群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避免冷应激刺激对牛群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6.2 规范引种行为
引种不合理、不科学是造成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生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未来在牛养殖管理过程中就需要饲养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科学引种的重要性,在每次引种之前,一定要将引种行为上报引种当地的动物防疫部门,由专业的防疫工作人员到达养殖场,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和检测,确保安全之后出具产地检疫证明正常运输。另外在引种之前,饲养管理人员也需要对引种养殖场的养殖现状、养殖行为做出全面的调查,要充分掌握牛群的生长发育情况,疫苗免疫接种情况、抗体水平、疫病发生流行情况、药物防控情况,不能到疫区引进牛群[3],要确保引进的牛群身体健康,不存在带病情况。到达养殖场之后不能够立即和原有的牛群混合养殖,应该放置在隔离舍当中进行3 0d以上的隔离观察,并严格落实检验检疫制度,确保健康之后才能够混合养殖。
6.3 科学喂养
养殖管理期间,养殖户一定要注重做好各个养殖细节的有效把控,减少环境中的各种应激刺激,增强牛群的身体抵抗能力。为了有效抵御各类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创造良好的身体基础,要求养殖户定期对圈舍内外部环境进行严格的清扫。养殖场所使用到的各种饲养管理用具不能够随意串舍,要注重加强对运动场的针对性清理和严格的卫生消毒,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切断病原的传播渠道[4]。
根据牛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实际需求,做到科学搭配合理搭配饲料,确保饲料营养价值全面,饲料新鲜整洁,不存在严重的发霉变质和带毒的情况。引进的饲料应该放置在干燥整洁地势相对较高的环境,避免饲料储存场所地势低洼,存在严重的积水,尤其是降雨季节,应该注重做好日粮的检查工作,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不存在发霉变质。根据牛群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做到科学的分群处理,要保证不同年龄不同来源的牛群不能够在同一个养殖环境当中养殖,确保整个牛群的个体大小一致,培养健康的牛群。
此外,还应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充分掌握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发生流行现状,并对周边养殖场的发病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结合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要将日常疫苗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到养殖管理的各个细节,在疫病高发流行期可以选择使用巴氏杆菌灭活疫苗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接种。日常应该注重做好每年春秋两季的定期疫苗免疫接种,这样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在免疫接种过程中,体重100 kg以下的牛群每次肌肉注射4 ml;体重在100 kg以上的牛,每头肌肉注射6 ml疫苗,有效期能够达到9个月以上[5]。
7 结束语
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对牦牛养殖产业威胁相对较大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养殖管理人员需高度重视,结合实际病例进行针对性分析,准确掌握该病的流行情况,并对患病牛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加强日常防控,控制其危害范围,促进牛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