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的地方高校师范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022-02-25殷鑫
■殷鑫
(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引 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双减”工作目标: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1]。“双减”政策的落地使大量学科类培训机构“消失”,作为师范生就业一大去向,师范生就业难问题愈发凸显。迈克尔·波特五力模型通过将影响行业竞争的各种因素汇聚于一个简单模型中,对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应届师范生进入就业市场后的竞争同样可以用五力竞争模型来分析,这五种作用力决定了师范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2]。
1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的概念与在师范生就业中的运用
1.1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2]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他认为行业竞争主要受到五种力量影响,这五种力量决定着产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五种力量一是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二是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三是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四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五是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如图1所示,这五种竞争力左右了行业的盈亏,也决定了产业的结构。产业必须基于上述五种力量合理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来长期保持竞争力。
图1 波特五力模型图
1.2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在师范生就业中的运用
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随着师范生数量的日益增多,师范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双减”政策的落地,大大缩窄了师范生的就业面,部分原本有意向进入学科培训行业的学生只能另折他路,失业的培训机构老师选择奔向公办学校考编,越来越多的师范类应届生倾向于加入考编大军,增加了应届生的考编压力和就业难度,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更加凸显。师范生的就业同样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对应力量,可以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来分析。一是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每年大量的师范生涌入就业市场,应届生之间的同行竞争是师范生就业的最大压力,这种竞争包括应届师范毕业生和往届还未就业的师范生。二是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较强:随着教师待遇的提升,大量名校硕士、博士涌入教师队伍,大规模、高层次的教师招聘正成为常态,甚至出现“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的情况。三是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受“双减”政策影响失业的培训机构教师成为了应届师范生的高质量替代品。四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高校对师范生能力素质的塑造直接决定了师范生在就业市场的价值。五是与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师范生对招聘单位的议价能力实则是其自身竞争力和价值的外在体现。
2 利用波特五力竞争模型分析双减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就业现状
2.1 行业内的竞争者——待就业师范毕业生内部竞争力
待就业师范毕业生内部竞争力主要包括应届师范毕业生和往届未就业的师范生。据教育部统计(如图2所示),近十年我国普通本科师范生招生人数、毕业人数均呈现稳步上升的局面。其中招生数由2011年的34.71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45.17万人,增幅30.16%,毕业生人数由2011年的32.1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44.55万人,增幅38.70%。与此相反,我国中小学学生人数逐年下降,学校班级数逐年减少,中小学教师出现大幅超编,编制岗位明显减少。从师范生每年的考编录取率和教师招聘数来讲,师范生靠边不亚于考公,竞争程度只能用惨烈来形容。惨烈的竞争,让大量应届师范生毕业生未能在当年顺利“上岸”,同时受“双减”政策影响,非编岗位越来越少,他们为了保持应届毕业生身份而选择“慢就业”,准备下一波招聘考试,这些已毕业但还未就业的师范生就成为了下一届师范毕业生的强大竞争者,据统计2021年全国招聘78.9万教师编岗位,而光2020届、2019届未就业,同时以应届毕业生参加2021届考编的人数就有40万以上,竞争可谓相当激烈。同时教培行业的衰败又反作用了师范毕业生:每年毕业的师范生,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考如教师编,更多的是进入了各种培训机构,现在进入教培机构的路被堵上了,导致师范生的内部竞争更大。
图2 2011-2020年师范生招生人数及毕业人数情况统计
2.2 潜在竞争者——社会中具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优质毕业生
应届师范生就业的主要潜在竞争者是社会中那些具有教师资格且准备考编的非师类优质毕业生。随着国家放开教师资格证,中小学校开始青睐于就业市场中的非师范类优秀高校毕业生,以保障师资力量,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师资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对师范生就业产生了影响。这类人与师范生相比综合能力强,经验丰富,更受学校和学生的欢迎,从而成为师范生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并且教师待遇的提升,大量名校硕士、博士涌入教师队伍,大规模、高层次的教师招聘正成为常态。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全国共有毕业生900万,其中师范毕业生达74万以上,获教师资格证参加考编的人数在60万左右。拥有教师资格证的往届师范毕业生、社会人士、非师范类大学生,参加2021届教师编考试人数在550万以上,是2021年师范应届毕业生的7.4倍,而2021年全国共开放78.9万教师编岗位,竞争相当激烈。
2.3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双减”政策影响下失业的培训机构教师
“双减”政策影响下失业的培训机构教师是应届师范生的高质量替代品。当下含有学科类培训的在线教育平台纷纷裁员,线下教培机构倒闭、转型,这使得数以千万计教培人员面临失业。相关调查显示,这些本身就出生于教育行业的失业者中有近一半的人考虑教师编制。这批人常年站在讲台上课,其语言表达能力与外在表现能力是很多师范生无法比拟的,而这两方面恰恰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点。同时经历过失业之后,他们十分希望能拿到安稳的工作,在备考过程中更能够坚持下去也更有动力。
2.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高校对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
高校作为师范生的供应商,间接决定了师范生在就业市场的价值。高校在培养师范生竞争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前部分高校存在培养模式单一、课程结构失衡、实践环节弱化、职业规划教育低效等情况。部分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趋于同质化,难以因材施教发挥师范生的个性与特长,同时高校对当前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反应滞后,缺乏敏感度。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远远滞后于用人单位对师范毕业生需求的变化[3]。教学技能训练次数少,实效性不足,实习、见习、调研等学生实践教育落实力度不够,缺乏师范教育的特点及竞争优势。而且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课程基本由辅导员兼任,课程基本参照课件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缺乏专业特色和针对性,导致师范生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
2.5 与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师范生自身价值的外在体现
师范生对招聘单位的议价能力实则是其自身竞争力和价值的外在体现,主要包括师范生的学历、师范生自身能力等方面。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下,教师招聘门槛大幅提高,非师范生报考教师编制已经不再受限,师范生在就业时不再拥有优势。同时学历要求逐渐提高,本科学历失去竞争力,本科的师范生在学历上没有优势可言。因此师范生想要成为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对象,就需要通过提升自己的学历、师范生技能、整体素质等来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
3 基于五力竞争模型的提升地方高校师范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3.1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切实提高自身竞争力
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是决定师范生能力的两大因素。师范生应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校期间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扎实学好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课程,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同时要加强自身技能磨练,通过师范生技能训练、专业实习、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磨练技能,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通过一些辅导类的兼职、家教来打磨自身师范生技能。在招聘条件越来越苛刻的情况下,师范生除了要充分提高上述两大能力,还应积极考取教师资格证、普通话、四六级等相关证书,投身科研、竞赛,以使自己成为优秀毕业生,提高自身价值并获取“提前批”考试资格。
3.2 师范生应扩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师范生而言,通过考研提升自己是解决就业难题的一种方式。在师范生招聘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考上研究生意味着自身在就业市场的议价能力提高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师范生有机会成为高中甚至高校教师。同时考研不只是为了增加竞争力,更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素养,让自己在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学生更有底气。考研也给了师范生二次选择的机会,部分觉得“上岸”无望或者对师范专业本身兴趣不大的同学,可以选择跨考其他专业,从而完成转型。除了考研,考公和其他事业单位也是实现师范生高质量就业的一种渠道,师范生较之其他学生应试能力、各方面素质都要强,可以选择报考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私立学校也是一大选择,对于师范生而言私立学校虽然没有体制,但是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各方面都不错,也可以作为考编的跳板,帮助师范生实现先就业再择业。选择去基层就业是师范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另一个途径,考虑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缺教”地区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基层教师”的身份减小竞争压力,报考仅对该类教师招聘的岗位。最后,对于那些当前整体竞争力不足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去其他单位就业,如符合专业需求的一些企业。
3.3 高校应当在师范生培养上下功夫
高校作为师范生的供应商,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师范生在就业市场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力。首先要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统一性与针对性原则,课程设置中应当包括教育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且要形成一套完整、适用、实用的体系[4]。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应当纳入师范生的课程体系。同时高校要重视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在课程设置上积极适应当前师范生就业实际情况,增设从教技能训练课程,如普通话、板书等,切实提高师范生从师任教的理论素质和基本技能。其次要重视教育实习,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和师范生技能。充分利用好教育实习基地,把学生“送出去”,抓好学生课余时间,引导安排学生到教育实习基地担任学生课外辅导员、副班主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熟悉当前中小学校对师范生的技能需求。要把教师“请进来”,加强与教育实习基地交流,有针对性的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来校进行指导,充分锻炼学生师范技能,进一步提高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