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理念下的通信工程专业建设

2022-02-25缪文南王羽陈雪娇冯金垣

微型电脑应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校企

缪文南, 王羽, 陈雪娇, 冯金垣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0 引言

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成为促进新兴业态和新经济模式的重要引擎。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信息通信技术人才支持,传统培养人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1]。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毕业生所学的知识不能贴近产业发展的技术,导致学生离开校门步入工作岗位适应慢;二是企业为培养适合本企业的人才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进行再“加工”[2-3]。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高校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未能体现行业的核心能力、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

基于种种现实问题,校企协同育人的路子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协同育人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和探索,以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独立本科院校取得一定的发展,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4]。为了更好地满足行业的要求,需要高校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产教相互融合,全方位深入推进专业改革和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于2010年与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合作共建通信工程专业,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采取措施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企资源,按照“资源互配互补、专业共建、学生共育、招生学校主动、就业企业主导”的合作办学思路,探索专业建设和改革,以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ICT工程领域,拥有更强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5]。本文结合ICT行业发展特点,针对应用型独立院校工科人才培养展开了研究。

1 通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执行效率不够高

校企合作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产权、风险评估、经费调配、责任机制、教学监督等问题[6]。企业考虑的是企业运营成本与收入、合作政策等问题,高校更多期望于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实效,以及考虑合作方的责任和义务等问题,差别导致校企双方没有形成双赢的共同体,往往使得校企合作难以深入,难以共同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全方位、全链条改革。

1.2 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差距较大

从2G网络到5G网络的发展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随着ICT行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ICT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需要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懂管理、善实践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但是传统人才培养方案普遍注重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的培养,缺少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造成培养的学生还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大部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达不到标准,学生的能力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7]。这些反映出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与行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社会就业压力特别大。

1.3 校企双方师资互动性不高

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此需要不仅具有较高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还需具备ICT行业的职业技能、知识和相关实践能力的教师[8]。而目前大多应用型高校老师没有经过行业锻炼,通常是高校毕业后即进入高校工作,缺乏ICT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的锻炼,这样的师资虽然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是实践能力不高。企业工程师实践能力较强,但是理论教学能力不高。此外,企业的工程师因考核机制、工作任务等问题与在校教师互动性不强,导致校企协议下的师资建设形同虚设。

1.4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工程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针对ICT行业快速更新迭代的特点,通信工程专业往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本学科知识,轻视人文社科;强调课程知识模块,轻视课程体系的连贯性;重视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轻视工程实践联系。这使得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所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对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更加迫切[9]。

2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2.1 共建“双主体”办学模式,构建产教融合新机制

整合校企资源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校企资源的融合和应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企双方就专业和基地建设建立协同机制,推动专业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发挥ICT行业、企业标准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引进先进实验设备、打造“双师型”队伍、企业认证体系转化课程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精准实现高校对企业资源的高效运用,探索“双赢”校企合作模式与途径。

作者所在的通信工程专业秉承学校的教育理念,结合专业特色和市场需求,于2010年与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合作共办通信工程专业。双方按照“资源互配互补、专业共建、学生共育、招生学校主动、就业企业主导”的办学思路,共建“双主体”共建共管的办学模式,并由企业高管与校方领导组成管理委员会,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每年至少召开1次研讨会和管委会会议,不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解决专业实验设备滞后问题,企方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投入了1 000多万元建立9间拥有先进实验设备的通信专业实验室,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为解决工程背景师资短缺问题,企业方选派有管理经验和拥有工程背景的专业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入驻学校,目前拥有10位企业专业讲师和2位管理人员。“双主体”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全程对接的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做到实习和就业联动、合作企业及其产业链提供高新技术和设备、参与人才培养服务。

2.2 对标职业教育标准,构建以ICT行业为引领的“分段、分类、分层”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挖掘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打造与区域行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对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制定以市场导向、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培养的育人模式,并让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由高校、企业、行业等多方共同商讨制定并定期更新。构建以ICT行业为引领的“分段、分类、分层”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专业办学在行业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分段即校方(大一大二)授课按照通识课程、学科基础、专业教育构建的课程体系,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夯实数理和专业基础;企方(大三大四)结合行业、企业制定职业学习课程,课程体系引入了中兴SMART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图1)和MIPS教育法(图2),其中MIPS教育法改变传统课程结构,采用项目化教学(表1),每个方向开设了不低于48学分的工程专业课程。这些课为在校学生创造了与企业相似职业环境,将职业教育内容与企业职业资格认证相融合,如IP网络技术工程师、CDMA网规网优工程师考证。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考取相关证书,实现“学习即工作”的办学特色,实现企业对ICT行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密切结合。

图1 SMART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图2 MIMPS教学法

表1 程控交换机课程结构前后对比

分类即以专业课程和实训平台为支撑,在大三大四学习阶段构建“现代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方向”2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方向进行学习;

分层即针对ICT企业岗位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基础技能项目、基础课程项目、专业综合项目和毕业设计项目的四层次项目化实践教学系统,实现学生能力的精度逐步细化、广度逐步聚焦。在具体操作中,除教学内实践项目外,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依据学校规定设置课内外学分互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3 紧跟行业需求,打造成长性实践教学团队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挥学校、企业的双方资源优势,打造了一支职业素质高,能力强的成长型实践教学团队,并在师资培养、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按照校企双方合作的原则,推动我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由单一校内教师构建的师资队伍演变为由本校专职教师、企方工程师共同构建“混合”师资队伍。在分工上,校方师资负责该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方派出经过企业培训获得行业资格认证的工程师常驻学校教学,负责专业课教学、专业实验实训指导、生产/毕业实习安排、毕业设计指导和学生就业等。此外,为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结合ICT产业升级需求,学校先后有38名教师深入企业行业进修,强化工程实践水平。

为了更好发挥“双师型”队伍作用,通信工程教研室成立学生科技团队和双创空间,紧密结合专业学习方向,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并实施学生科技团队的导师制,加强学生专业引导、科研素养培养,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帮助制订学生职业规划,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逐步引导教师向创客导师方向转型,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实验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创新教育的引导能力。

2.4 引入IEET认证,使专业发展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工程教育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引导和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ICT行业的大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IEET专业认证标准系统涵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利于促进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推进专业从粗放型走向精细化的建设。

通信工程专业基于工程教育理念,通过IEET认证建设,探索围绕ICT行业发展引入职业标准和成果导向,着眼于建设优秀的ICT人才乃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双循环”(评价—反馈—改进)的持续改进模式开发课程体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关系;探索多元化考评模式,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质量体系建设。例如:2014年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2014级增设了移动互联方向,结合移动终端技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016年通过人才培养研讨会后,在2017级培养计划中新增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将原有的2G/3G的通信技术课程整合其中。同时设置课外创新学分,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计划,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持续改进和推动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打造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3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3.1 深化产教融合,创建了“六维协同”的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

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建立了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建设校内外实训实践平台、开发教学资源、组建成长型师资队伍、实施教学全过程、推进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六维协同”的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致力推进双方全方位、深层次、持续性的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做实校企合作。

3.2 引进企业教育法,构建“知识—能力”并行的新课程体系,实现课证共生共长

针对ICT行业发展特点,运用MIMPS教育法、开设了中兴SMART职业教育体系系列课程,构建了以成果导向、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与企业认证互嵌共生、互动共长,增设了IP网络技术工程师、CDMA网规网优工程师考证。同时根据行业发展,采用高校教材与企业教材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企业教师与高校教师联合编写教材。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企业、高校、学生多重评价方式,增进学生与教师的反馈互动,推进应用型专业教学与企业标准融合,促进人才培养打破校企藩篱的开拓性发展,使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能够精准地服务于ICT产业链。

4 总结

加强校企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本文就结合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阐述了深度校企合作的模式,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引入IEET工程教育的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多年的实践,以校企产教融合构建为导向的的工程教育改革,有助于推动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实现专业建设与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校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