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心血管高危人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2-02-25冷大庆
冷大庆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功能科 辽宁 锦州 121100)
心血管病变作为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病变,其对中老年人群,特别是心血管高危人群,具有较大的影响[1]。颈动脉是人体内重要的血管之一,然而随着人体的衰老以及血管出现硬化,人体动脉内逐渐形成动脉硬化的病变,这些病变导致人体动脉出现阻塞、狭窄的情况[2]。所谓的颈动脉狭窄,就是指颈动脉是人体与脑部之间输送血液的重要途径[3]。颈动脉狭窄常出现在人体颈总动脉的分叉部位以及颈内动脉的起始部位[4]。即使对患者应用先进、有效的措施,仍会存在半数患者在治疗后,无法生活自理的情况。因此,临床早期发现、诊断、治疗,是对患者进行及时干预的有效措施,可以及时判定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4月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心血管高危人群150例,根据超声检查的中层厚度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三组各50例。A组患者的IMT<1 mm,年龄45~85周岁,平均年龄(63.89±1.21)周岁,男30例,女20例。B组患者IMT在1~1.5 mm内,年龄45~85周岁,平均年龄(63.91±1.22)周岁,男31例,女19例。C组患者IMT>1.5 mm,年龄45~85周岁,平均年龄(63.90±1.23)周岁,男32例,女18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同意本试验且积极参与;②既往出现过心脑血管病变,或存在糖尿病、吸烟史等危险因素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血液疾病者;②存在传染病变者;③心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
采用飞利浦EPIQ仪器,让患者采取平卧位,头部偏向对侧,将患者的颈部充分暴露。经过患者的胸锁乳突肌部位,实施纵横方向的扫描,详细观察患者的动脉血流以及血管壁变化情况,进而测量患者的颈内动脉膜中层的厚度。对整体患者的颈动脉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搏动指数(perfusion index, PI)、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 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应用常规的方法对患者的冠状动脉实施造影检查,评估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CAG3支病变、CAG单支双支病变。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各组颈动脉血流参数差异,包括PSV、PI、EDV、RI。
②冠状动脉病变-阴性:冠状动脉造影狭窄在50%以上,管腔面积缩小50%。单支病变:只有一支血管狭窄≥50%。双支病变:双支血管狭窄≥50%。三支病变:三支血管狭窄≥50%。
危险因素和心血管事件分析,其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家族史、年龄≥50岁、肥胖、糖尿病、吸烟史;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急性脑栓塞、急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采用t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三组患者的PSV、PI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DV、R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颈动脉血流参数(±s)
表1 颈动脉血流参数(±s)
组别 例数 PSV/(cm·s-1) PI A组 50 62.32±16.43 2.32±0.19 B组 50 76.32±16.33 2.89±1.11 C组 50 87.54±33.22 2.78±0.05 F 14.601 10.793 P<0.05 <0.05组别 例数 EDV/(cm·s-1) RI A组 50 14.32±6.23 0.87±0.21 B组 50 14.33±5.89 0.86±0.19 C组 50 14.44±6.55 0.89±0.22 F 0.006 0.272 P>0.05 >0.05
2.2 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率均存在显著差异,A组的CAG阴性检出率显著高于B组、C组;B组的单双支病变检查显著高于A组与C组;C组的三支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P<0.05)。见表2。
表2 冠状动脉病变[n(%)]
2.3 危险因素和心血管事件分析
三组患者危险因素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危险因素显著少于B组和C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见表3。
表3 危险因素和心血管事件分析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占总人群9.5%[5-6]。在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96.2%),其次是血脂异常(54.9%)、糖尿病(51.6%)、超重(41.9%)和吸烟(29.7%),此外,18.1%的高危人群有饮酒习惯。与男性相比,女性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肥胖的患病率更高,但吸烟和饮酒的患病率更低。高危人群往往同时聚集有多种危险因素。最常两两同时发生的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占总高危人群的16.7%。最常见的三种因素组合则是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也就是常说的“三高”,占总高危人群的23.3%。在男性中,高血压和吸烟是最常见的成对危险因素(20.7%),而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成对危险因素(23.6%)[7]。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当前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一旦患者发生脑卒中,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而这一问题更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中老年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显著升高,且大部分患者的主要发病因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临床表现的特点为受累颈动脉病变是由内膜开始的,常累及弹性和大中等肌性颈动脉,如果颈动脉腔发生阻塞的现象,则供应此颈动脉的组织或者是器官就会发生缺血或坏死[8]。
目前,诊断外周血管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手段就是超声,因为超声具有重复性好、无创以及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外周血管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中。本次研究以中层厚度为依据实施分组,结果表明:A组患者PSV为(62.32±16.43)cm/s、PI为(2.32±0.19)、EDV为(14.32±6.23)cm/s、RI为(0.87±0.21);B组患者PSV为(76.32±16.33)cm/ s、PI为(2.89±1.11)、EDV为(14.33±5.89)cm/s、RI为(0.86±0.19);C组患者PSV为(87.54±33.22)cm/s、PI为(2.78±0.05)、EDV为(14.44±6.55)cm/s、RI为(0.89±0.22)。可见,不同中层厚度PSV、PI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三组的EDV、R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CAG阴性率为46%,单双支病变为6%,三支病变为48%,B组患者CAG阴性率为10%,单双支病变为54%,三支病变为36%,C组患者CAG阴性率为4%,单双支病变为32%,三支病变为64%,三组患者CAG阴性、单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组患者危险因素有(2.40±0.55)个,心血管发生率为0.00%;B组患者危险因素有(3.05±0.65)个,心血管发生率为28.00%,C组患者危险因素有(3.85±0.78)个,心血管发生率为60.00%。在危险因素和心血管发生率方面对比,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有效分辨心血管高危人群,以便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伴随患者中层厚度逐渐增加,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也越重,同时IMT增厚患者危险因素和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以中层厚度>1.5 mm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明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颈动脉狭窄程度,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以此为依据可对科学的治疗方案进行选择,提升治疗效果,对颈动脉狭窄积极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意义重大。动脉硬化发展以中层厚度为重要标志,同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中层厚度发挥的作用较大;伴随中层厚度分级程度提升,也增加心血管危险因素,也会增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多种因素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不同疾病阶段不同因素也呈现不同的作用,对中层厚度进行动态、定量测定,可快速了解患者病情,并与临床相结合实施分型,可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预后预测和防治。张东勇[9]研究中选择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150例,以颈内动脉膜中层厚度为依据实施分组,与本次研究分组一致,结果表明:三组患者RI、PSV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27%、60%,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也证实了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
人体颈动脉发生病变的常见部位多为颈总动脉,且常以人体颈总动脉分叉部位比较多见,且患者的病变部位常会形成涡流,显著提升患者发生病变的可能性,且患者的左侧颈动脉发生病变概率要显著高于右侧动脉[10]。人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患者的动脉壁的内膜是常见的病变部位,当动脉内形成病变并突出患者的管腔时,由于其存在一定的脂质聚集或者管壁应力显著增加,患者存在的病变极易发生破裂的情况,且患者暴露的脂质以及胶原可以激活人体内的血小板,并启动患者的血凝反应,进而形成血栓,是导致患者脏器发生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1]。而颈动脉硬化作为一种人体全身慢性疾病,患者的病变主要对人体的大中型动脉进行侵袭,并以患者的主动脉、冠状动脉以及脑动脉居多。由于人体的颈动脉与心脏、大脑两个重要器官相连接,再加上颈动脉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部位,患者一旦发生病理改变将主要侵袭冠状动脉以及脑动脉。并且,患者的颈动脉位于人体的表浅位置,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干扰相对比较小,再加上对患者进行高频探头的检查,可以获取高质量的检查图像,患者的临床准确率比较高。
现如今,针对颈动脉病变检查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T血管成像以及超声成像技术。首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即使是诊断血管狭窄的最好标准,但是由于会让患者造成创伤,而且禁忌证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尤其是老年人群或者体质比较弱的患者都不能进行检查,也不能有效地显示出病变内部的结构和表面的形态特征[12]。其次是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此项技术随着医疗技术和器械的不断改善渐渐地取代了CT血管成像技术,但是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的设备非常昂贵,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所以在临床上没有广泛推广[13]。而彩超组可以将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管壁实际结构、患者的血流情况等信息充分显示出来。并且,彩超对患者血管壁内膜-中层或者微小的病变较为敏感,进而分辨患者存在的不同病变,有助于医生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以此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14]。彩色超声成像技术在外周血管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而且诊断率也非常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无创诊断方法[15]。因此,通常医生对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查时,多数医生首选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更是广泛应用在医生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以及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工作中。
综上所述,将颈动脉超声用于心血管高危人群检查中,具有较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