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富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2-25吴慧珍吴宝姝周波宋振江

江西农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江西省江西资源

吴慧珍,吴宝姝,周波,宋振江

(1.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3.江西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5)

硒是免疫系统正常工作不可或缺的元素,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1]。硒元素的缺乏将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患癌及患白内障风险几率上升等危害[2]。然而我国大部分人在缺硒或严重缺硒的地方生活,这成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一大制约瓶颈。而富硒产业的发展不仅对于满足人民营养健康诉求的作用重大,而且能够带动农民增收及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富硒农产品主要分为天然富硒农产品与通过添加富硒剂的后天富硒农产品。天然富硒农产品的优异性更高,它主要是通过植物或动物生长时吸收土壤中含有的硒元素转化成有机硒。因此,发挥江西省天然富硒资源的重要优势,推动富硒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

江西省天然富硒资源得天独厚,为发展富硒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已认定的天然富硒土地中,江西省宜春市、赣州市、萍乡市的部分地区天然富硒土壤面积占比较高且质量较为优质。同时作为鱼米之乡,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充足,并且有大量适合种植经济作物的山地丘陵。适宜的气候条件、优异的土壤适种性及充足的光、热、水资源造就了江西省优越的农业资源优势,这些对蔬菜、水稻、水果等农产品的生长极为有利,有助于将天然富硒资源的优势与江西省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相结合,能更好地推动富硒产业的发展。

大力挖掘富硒资源的发展潜力,有助于富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2021年《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576号建议的答复》表示将不断提高富硒农产品的品质,持续完善富硒标准体系的建设。江西省于2020年发布《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扶持乡村特色产业,依托不同区域特点,稳中推进富硒产业的发展。当前,富硒产业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但富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产业竞争较为激烈问题仍普遍存在[3]。同样地,江西省也存在富硒发展的共性问题和特有的问题,制约富硒产业进程的推进。本文将对江西省富硒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目前富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路。

1 江西省富硒产业发展概况

1.1 优势结合助推富硒产业应用场景多元化发展

推进富硒发展的过程中,江西省结合本土实际,把优势农产品与天然富硒资源紧密结合,致力于巩固并放大富硒的资源优势,将其应用到产业的发展中,推动经济的发展。以富硒农业为主导的同时,也不断挖掘其它产业的潜力。如图1所示,江西省富硒产业在多场景均有应用,对激活富硒产业的多种功能,推动富硒农业、富硒工业及富硒服务业融合有较大优势。

图1 富硒产业应用场景分布图

1.2 生态融合助推富硒产业绿色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只顾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境因素,则会存在较大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4]。江西省在推动富硒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的融合,坚持绿色发展的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农业生产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模式也在相对转变。而且作为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省生态潜力巨大。而近年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用于生态综合治理,目前农业生态环境较为良好,对实现富硒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极为有利。丰富的天然富硒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相结合,更为江西发展天然生态富硒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打造江西绿色生态富硒品牌提供了驱动力,推动富硒产业的发展。

1.3 政府支持驱动富硒产业深入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富硒产业的发展,积极制定关于推动富硒产业深入发展的政策。依托赣西、赣南及环鄱阳湖富硒区的本土资源优势,开发三大富硒产业带,对全产业链的建设极其有利。同时政府开设了富硒农业奖补资金,支持富硒农业的发展,以期带动相关企业投入更多资金,为推动富硒产业做大做强以及打造区域品牌提供驱动力。

1.4 市场需求促进富硒产业规模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跨越温饱之后,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健康产品的需求驱动了潜力巨大的富硒产品市场的发展。中国富硒网的数据显示国内富硒农产品的需求从2017年的42.3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近50亿元,且规模仍在上升。消费者的需要造就市场的规模,如图2所示,宜春市是江西省富硒产业发展较早且规模相对成型的代表地区,该市富硒农业、工业及服务业产值三年来稳步上升,其中以富硒农业发展得最好。

图2 宜春市2018年-2020年经济产值规模

1.5 科技力量支撑赋能富硒产业转型升级

江西省政府对相关科技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了江西富硒产业研究院,同时引进了较为权威的院士团队研究富硒技术,在江西省的影响力较强。技术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效率和促进帕累托最优的实现[5]。而针对富硒农产品的研发与检测,江西已经建成了相关的研究中心,给予技术支撑。此外,江西省为更好地利用富硒资源,不断增强本省的富硒科技能力、培养富硒相关人才,联合众多研究所组建江西富硒产业创新联盟,各地区不同的富硒相关科研机构可以借此机遇加强合作与交流,以科技、人才的支撑赋能富硒产业的转型升级。

1.6 地理优势推动富硒特色产业发展

在区位条件上,江西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靠近浙江、湖南及湖北等区域,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而且江西处于我国东南部经济金三角的辐射范围内,对于引进优秀的富硒人才资源、技术资源、资金等都存在极大的优势。从产业基础方面来看,江西省的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定位,结合富硒资源优势与农业资源优势,走特色富硒产业发展之路能更好地凸显优势,打造江西区域品牌。例如宜春市作为江西发展富硒产业较为成功的地区,该市“富硒大米”“高安腐竹”“奉新猕猴桃”等富硒农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类似地,江西南端以低山和丘陵居多,适宜种植果树,其中以脐橙、猕猴桃和百香果等农产品较为出名,而且赣州市于都县、大余县等区域发现有富硒土壤,这对发展特色富硒农产品而言也是不错的机遇。

尽管江西省富硒产业的发展势头大体良好,但由于富硒产业的起步较晚,富硒产业在推进的过程中仍在资源、产品、企业及环境方面存在着一些难题:富硒资源开发程度和产品层级低、富硒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不完全、地方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以及硒镉并生问题。为了推进富硒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仍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2 江西省富硒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链条衔接不充分,资源开发与产品层级较低

江西省推进富硒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一方面江西省地域较为广泛,而富硒资源较为分散,目前开发的资源仅占总量的一小部分,这不仅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言难以达到最优化,而且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及集群效应的发挥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另一方面,尽管本省的农业资源和天然富硒资源都较为优越,但目前农户仍以出售富硒产品原料为主,而本省富硒产业主要以生产初级农副产品为主,以富硒大米、富硒蔬果、富硒水为代表,富硒产品在精深加工方面的经验也仍较少,没有充分挖掘天然富硒资源的优势,向健康功能产业推进。例如通过发挥“硒+果茶”“硒+畜禽”“硒+蔬菜”等多元化形式来满足市场上多层次的需求,突出富硒产品的天然特色,进而实现富硒产品的增值。这也显示出产业上下游之间缺乏完善的联系机制,对产业链的优化升级造成了一定影响,导致富硒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2.2 地方标准体系欠缺,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

富硒产业在江西的发展仍缺乏统一的管理,涉及硒产业的市、县基本按照本地区的规划进行安排,对富硒产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江西省省级富硒地方标准未建立完全,只有部分富硒产品的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得到建立,各个市、县的标准并不统一。加上富硒产业的国家标准体系也未健全,国家与地方之间、地方相互间的标准兼容性仍存在问题。这对富硒产品质量的监管存在较大的阻碍,不利于富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富硒资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层次也较低,在康养旅游、科研服务等方面较为薄弱。事实上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如庐山、武功山,最美乡村婺源等,而且在人文底蕴及红色文化上都拥有较多吸引人的旅游景点。同样地,江西省的高校较多,人才资源较为充足。但旅游产业、科研服务行业跟富硒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缺少科学的规划与协调,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用以增强产业间的竞争力。

2.3 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品牌知名度低

江西省富硒产业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富硒企业也较为分散,多为较小规模的经营主体,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对富硒品牌知名度的扩散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富硒品牌知名度仍然较低,缺乏江西本土特色。加之目前市场上的硒产品数量繁多,大部分富硒产品同质化严重,相互替代性强,缺乏符合公众需要的、有认可度的富硒产品。此外,江西省部分地区也出现富硒产品种类繁多,导致产品线过长、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从富硒产业品牌建设角度分析,以上情况对江西省打造富硒品牌仍存在一定困境。

2.4 硒镉伴生问题严重,富硒科技支撑能力不显著

江西省富硒产业发展的一大威胁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其中以硒镉伴生现象较为严重。植物通过在土壤中吸收硒元素能促进其生长,但土壤中的镉会影响植物吸收硒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及作物的产量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以在富硒土壤中生长的柑橘为例,实证研究表明硒镉伴生现象的存在让柑橘的BCF值比模拟环境的值高出一倍,这能说明硒镉伴生现象会显著影响柑橘从土壤深层吸收硒元素的能力以及增加柑橘植物体内污染浓度的数值[6]。从中可以看出硒镉伴生问题会限制优质富硒农产品的持续生产,而硒镉伴生问题的防治不仅要求较高的技术门槛,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治理成本。此外,江西省富硒产业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江西的科研能力有所提升,但不论从科研院所总量、科技创新投入或人才队伍建设来看,总体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针对江西省富硒领域来看,真正研究富硒产业的专业团队相对较少,企业主要依托于高等院校或其他省外研发团队来进行合作。近年来富硒产业发展的速度较快,但目前富硒相关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应用人才及管理经营人才比例相对较少,目前来看仅有江西富硒产业研究院(宜春农业科学院)与江西省富硒农业研究院专业性较强,但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3 促进江西省富硒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天然富硒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推进全产业链升级

富硒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科学规划和支持息息相关,面对江西省富硒资源分散,开发程度较低问题,政府应该发挥统筹规划的作用,协调好如何开发与利用好含金量高的天然富硒资源。而企业针对富硒资源开发程度低问题,应该做好长期战略规划,合理利用好富硒资源,加强与其他富硒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此外,全面开发从富硒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促进富硒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突出江西省富硒产品的特点与优势,增强省内富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未来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同时需要开发多样化、全方面的富硒产品。

3.2 进一步推动省、市、县地方标准体系的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针对富硒产业标准体系不完善问题,政府要肩负起管控者的责任,应联合多方力量完善相关标准,推动富硒企业按照要求高标准生产。同时,要突破目前江西省富硒三产融合度较低的困境,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政策对产业的发展进行调控,在富硒产业发展初期提供信贷或补贴红利,给予针对性帮扶。或者鼓励金融机构适当放开贷款,降低富硒企业的融资难度,激发富硒企业积极参与融合的主动性。加速推进富硒农业、富硒工业及富硒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多元化开发富硒资源的价值。

3.3 全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打造有特色的区域富硒品牌

针对较大规模,有发展潜力的富硒企业应该进行培育,采用多层次、多手段的扶持方式,推动一部分富硒企业做大做强,发挥模范作用。同时江西应结合本土实际,发挥本省的农业优势,将有特色的农产品与富硒资源结合起来,迸发更大的产业优势,促进经济的增长。政府还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对富硒行业的行为进行规范,改善富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此外,政府在打造江西富硒区域品牌的过程中应积极招商引资,争取把大企业和优秀企业引入江西,培育良好的富硒产业发展氛围。

3.4 突出科技支撑的力量,有效处理硒镉伴生问题

针对土壤中硒镉伴生现象,首先政府应该发挥好监管的作用,对土壤污染严重的相关涉镉单位严格管控,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涉镉相关企业的生产行为,同时组织领导干部对点负责,形成连带问责机制来推动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次进行资金投入用以研究土壤污染的修复,整治涉镉污染源问题。相应地,涉镉单位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还应考虑环境成本因素与可持续发展。然后应该发挥社会公众的强大力量,利用消费者和媒体构建公众监督体系,有效对相关企业不规范的相关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制衡,促进产业的绿色发展。此外,应该突出科技支撑的力量,从技术创新层面来看,首先可以较低富硒技术的操作难度,让更多人感受到富硒技术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其次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赋能富硒产业的发展。还要持续投入对富硒人才的培育,提高相关人才使用富硒技术的能力。与此同时,江西省可以通过内部培养或外部引入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富硒专业人才的引进。

猜你喜欢

江西省江西资源
模拟成真
江西银行
考了个大的
我给资源分分类
吃两个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