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科学实验课
2022-02-25徐江
徐江
摘要:文章以小学科学实验课为切入点,对如何科学开展实验教学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助力,探究出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科学;实验;解决问题;过程结果
我从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已有十多年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些体会和反思,在这里提出来和同事们探讨:
一、做实验要以能解决问题为目的。
有位教育专家说:“观察和实验是为了寻找证据,是以对问题的假设为基础的,应围绕一个概念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要能够反映科学课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其中一节是《水珠从哪里来?》这一课。教者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出示一个完好的、空的杯子,然后往里加冰块,过了一段时间,让学生看到杯壁外有水珠产生。教者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是怎么回事。然后学生讨论这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学生众说纷纭,不得统一。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做了一个和老师开始做的演示实验一样的实验。然后又让学生讨论,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可想而知,学生还是不知道水珠从哪里来的。这节课,学生的实验没有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只是重复了老师的演示实验,看到的是一个现象,即当往杯子里加冰块后,杯壁外会有水珠出现,至于为什么会有水珠出现,学生没有弄懂。这堂课上学生实验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实验。其实这个实验只要稍加改进一下就能解决学生的疑问了。如做一个对比实验,学生每人取两个完好的空杯子,一个杯子装水,一个杯子装冰块。放置几分钟后,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装水的杯子外壁上没有水珠出现,而装冰块的杯子外壁上有水珠出现。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时候再让学生讨论,在此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杯子都是完好的,不漏的,这水珠不会从杯子里出来,那可以肯定是从空气中来的了,空气中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另外一位老师执教的一堂课《空气有压力》就引导得好。为了让学生实实在在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老师让学生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先让每个学生把吸盘按在一块光滑的塑料片上,发现掉不下来。接着再让学生把吸盘按在一块光滑的有洞的塑料片上,发现怎么也吸不住,老是掉下来。再让学生玩一玩没有针头的注射器,老师把注射器有孔的那一端堵住,让学生来拔针管,学生感到很费劲,拔不动。当老师把手松开,学生轻而易举的就拔动了。通过这两个对比实验,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我们看不见的空气是有压力的,化难为易。
在《空气占据空间》这堂课上,一位老师让学生做的实验操作也很有实际意义。他先让学生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把一个矿泉水瓶去底带盖,瓶里塞上纸,压紧,然后放入水槽,这时学生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纸团居然没湿。学生立即对今天的新知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接着让学生把一个气球放到一个饮料瓶里,用力吹气球,学生发现不管怎么用力吹,气球就是吹不大。老师再把瓶子扎一个洞,用力吹气球,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气球吹大了。开始气球吹不大,是因为瓶子里的空气占据了瓶子里的空间,阻碍了气球,所以气球吹不大。后来把气球扎一个洞后,通过吹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氣“赶到”瓶子外面去了,所以气球就吹大了。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对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有了了解。
二、要重视实验教学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教学的本质是一系列的方法和思想体系,注重过程和结果。我们在带领学生做实验时,要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
还是以《大气压力》这一课为例,这位老师也存在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重过程而不重结果这样的问题。课堂上老师发给每个小组20个钩码,把一个吸盘吸在一块光滑的塑料板上,看这个吸盘能吸住多少个钩码。实验进行到一半时,学生报告说钩码不够用了,老师说不够就算了,不做了,接着就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那么这个实验就是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一个例子,老师只要求学生做了实验就行了,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了,但是这个吸盘到底能吸住多少个钩码呢,学生还是不知道的,所以说这个实验是没有做完的,结果每个学生都填写了能吸住20个钩码,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是不科学的。其实当学生报告钩码不够用时,老师可以把两个小组的钩码合在一起完成这个实验,最终能知道吸盘到底能吸多少个钩码。这样就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做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一课的老师做得就很凸显科学课的本质。为了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老师是这样做的:让一名学生拿一个大镲,老师用力敲,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再敲一下,让这名学生仔细观察大镲的边缘有什么变化。这名学生是看清楚了,可是其它学生看不清楚,老师就把一些绿豆放在鼓皮上再敲,这时学生很清楚的看到了绿豆在 鼓皮上跳舞,学生最终知道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环节。
三、要积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当中,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他们对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的了解,培养学生探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有教师存在科学实验的设计过于死板、单一,学生能够参与实验的机会有限,这会导致学生缺少体验感,求知和探究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必然会因此受到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专门与同事进行交流,总结出他们在实验课中较为保守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因为学生年龄较小,所以教师怕他们参与实验后,会增加不确定因素,导致无法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其二是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防止他们出现安全隐患。作为一名多年的教师,对于他们的顾虑我非常理解,但科学之魅力就在于实验探究,我们想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就必须要让他们参与到实验之中。为此,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好对每一次实验课的设计,保证学生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总之,我们科学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让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关注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自我,欣赏自我与同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李正强.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J].散文百家,2020(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