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绒花 花团锦秀过大年

2022-02-25刘爻寒

中国新时代 2022年2期
关键词:绒花南京

刘爻寒

绒花,绒花,逢年过节,开满京华。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辞旧迎新,民间有许多传统习俗。在江苏省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中,一群各怀绝技的匠人,正在以巧手制作各式各样的民俗工艺品,喜迎新年。绒花就是其中之一。

绒花,也称宫花、绒鸟,是一种做工精美的中国传统仿生花,历史十分悠久。《红楼梦》“送宫花周瑞叹英莲”一章中记述的“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即为绒花。

仿真花在中国的历史至少要追述到秦代。成书于五代的《中华古今注》就有记载:“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嫔当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罗为之,插五色通草苏朵子。”这里的“五色通草苏朵子”就是用通草纸制成的一种仿真花饰品。

也有另一传说,相传杨贵妃左鬓角上有块伤疤,每天都需要佩戴鲜花来遮挡。到了冬天,长安的鲜花都凋谢了,一个心灵手巧的宫女就用绫、绸做成假花献给杨贵妃。后来,这种“头饰花”传到民间,逐步发展成独具风格的仿真花。

前几年的电视剧《延禧宫略》也让绒花火了一把。里面的富察皇后温婉娴静,不喜奢华靡费,虽贵为中宫皇后,却崇尚俭朴,甚至向皇上建议,后宫嫔妃舍弃珠翠,改以通草绒花为饰。这个故事也有史实依据,《清史稿·后妃传》中记载:“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通草绒花”是一类仿真花的总称。通草花的主要原料是中药材通草制成的通草纸,而绒花的主料是优质蚕丝。剧中的饰品为绒花,是由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和他的5个徒弟用时1个月制作而成。

随着大众被南京绒花的精美所折服,有不少人为绒花属于哪个城市而吵得不可开交。北京有绒花、天津有绒花、扬州也有绒花,正宗的绒花究竟是哪个?

事实上,据历史记载,绒花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制作流派,其中,南派以扬州和南京为代表,最早在唐代就直供宫廷;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派,与南派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外观上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南派绒花细腻、造型生动,北派绒花造型夸张、粗犷。

南京绒花,花开富贵

南派绒花以扬州绒花和南京绒花为代表,早在唐代就直供宫廷。南京绒花是南京具有代表性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

南京绒花的历史十分悠久,相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至明清时期,南京已有专业作坊生产绒花,除专供宫廷的样式外,多在本地出售。绒花的制作和销售,一般是前店后坊,以家庭作坊为主,工人以同一家族的妇女为多。老艺人周家凤创作的“龙凤呈祥”“龙凤喜烛”“凤冠”等绒花,具有典型的明代绒花艺术风格,现被南京民俗博物馆收藏。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为南京绒花的极盛时期。当年,南京的三山街至长乐路一带,曾是热闹非凡的“花市大街”,这里是绒花的海洋,经营绒花的店铺盛极一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全城约有40多户绒花的制作工坊,主要分布于城南门东、门西地区,以“柯恒泰”“张义泰”“马荣兴”最为著名。

过去,走街串巷的绒花手艺人常常根据顾客要求即兴创作,题材来自民间喜闻乐见的事物,运用家喻户晓的吉利语言,采取实物谐音与艺术形象相结合的手法,寄托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作品往往是独一无二的。比如传统鬓头花“万事如意”,就是以万年青、柿子、如意的图案组成的,谐“万”“事”“如意”的音,寓吉祥祝福之意。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扬州的绒花艺人齐聚于南京工艺制花厂。他们设计生产的现代工艺品轻巧、生动、可爱,多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产品较为规整,成为当地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

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介绍,绒花制作,需经染色、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10道工序。赵树宪制作一朵直径约10厘米的绒花,至少得花两三天时间,还不包括选购蚕丝等前期准备工作。红、粉、黄、绿等色的蚕丝绒,在赵树宪的钳子下被穿上钢丝,弯成花朵、柿子、元宝、如意、凤冠、龙船、丹顶鹤、万年青等各种形状的绒花制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

南京绒花色彩富丽,造型精巧,寓意吉祥,常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玲珑活泼的艺术形象。在当地,婚嫁喜事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一事三节”时,人们普遍有用绒花作装饰的习俗,借以祈福、辟邪。

虽然在20世纪末,南京绒花也曾逐渐走向衰落,但可喜的是,随着如今名声越来越大,非遗市场也在不断拓宽。比如南京绒花和化妆品品牌合作,推出与口红同色号的联名款绒花,电视剧《骊歌行》的联名款绒花也已上架线上店铺。

据赵树宪团队的庄珊珊介绍,每个月至少有十几款新款绒花作品推出,姿态各异,“现在很多款式都是供不应求,购买者也不再只是汉服爱好者,还有更多想要收藏绒花作品的普通顾客。”而在江苏园博园中,南京绒花也拥有一间独立展馆,20多件大型绒花作品,惊艳众人。

北京绒鸟,老北京抹不去的记忆

“绒花,绒花,逢年过节,开满京华。”受满族文化影响,老北京人也有用绒花来做装饰的风俗。与南京绒花一样,北京绒花也是由头饰绒花发展而来,始于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从前,老北京小孩帽子上那些艳丽的毛绒装饰品、女人们头上戴的绒花、小壁挂、盆景,以及马、骡、驴等家畜头上的装饰,几乎都是绒花制品。可以说,这些绒制品在老北京处处可见,因禽类造型的数量较多,北京人把绒花也叫“北京绒鸟”。

北京绒鸟就是用蚕丝绒制作成的花、鸟、虫、草、走兽、风景等传统手工艺品的总称,北京的丝绒工艺品行业也统称为绒鸟行业。

北京绒鸟清代最为盛行,《旧京文物略》这样记载:“彼时旗汉妇女戴花成为风习,其中尤以梳旗头的妇女最喜欢彩色鲜艳、花样新奇的人造花。”

当时,清代宫廷仕女及富贵人家女子佩戴的饰花规格较高且花朵成组,普通百姓家的妇女所戴的饰花规格稍低且略单一。

清末民初,北京城内外岀现了很多家绒制品铺子,大多是前店后厂。在崇文门外花市大街制售绒鸟的铺子就有东胜永、瑞和永、鸿兴德、春华庆等10余家。新中國成立前,绒花的销路主要是庙会,一般销售最好的有“大福字”“红蝙蝠”“吉庆有余”“聚宝盆”等。男人把花插在帽檐上或帽缝间,女人则别在胸前或插在头上,显得喜气洋洋,充满了老北京的民间生活气息。

北京绒鸟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主要用天然桑蚕丝(后来也有用腈纶)、黄铜丝(宫廷里使用白银拉丝)为主料,经过配色、挑干、煮丝、着色、砰丝、披丝、熏活、栓拍、搓条、剪撮、刹尖刀绒、刹形、熨烫、组装等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工序制作而成。

旧时春节,老北京民间还曾有“姑娘爱花、小孩爱炮、老头爱顶新毡帽”之俗语。买朵绒花过新年,也是老北京的人文风俗。此习俗一直流传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人们的衣着装束较为朴素,但到了过年的时候,妇女们仍会换上新衣裳,再买朵绒花佩戴在头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品味和审美也改变了,佩戴绒花的人越来越少。手艺人们开始大量创作绒鸟、绒鸡、绒兽等工艺品,到了世纪之交,颇具中国特色的绒制大熊猫更是走红海外市场。

天津:头上有抹红,才算是过年

除了过年要穿红色的喜庆色之外,红绒花是天津女人除夕夜头上必须戴的饰品。在过去,无论是大姑娘小媳妇儿,还是孩子老太太,头上都得别朵红绒花,寄托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点缀着浓浓的年味儿。

红绒花,又称“京花儿”,顾名思义是红色的,确切地说是用红色的绒丝制成挺括的红绒棒,再编制成各种造型的图案,赋予寓意。红绒花分为很多种,有各种花卉形状的,有小动物造型的,而更多的则是聚宝盆。

聚宝盆是红绒花永恒的主题,一只做成凤梨状的聚宝盆在绒花的正中间,左右两侧分别加上不同的图形。除此之外,还有蝙蝠,取其“福”音;有金鱼,取其“年年有余”;有牡丹,取其“富贵”;有凤凰,取其“吉祥如意”;有仙鹤,取其“长寿”;也有生肖,给本命年的女人安福千秋……

早年的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一般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先用丝绒包裹铁丝,随后按照所需花样,经过“拴、铰、对、搓、拧”等工序盘绕塑造而成,上面再点缀花朵、金鱼、蝙蝠、寿桃等,寓意“喜庆有余”“增福增寿”等。各个组合不仅要求严密完整,天衣无缝,不给人以堆砌之感,还要在配色上讲究“润、亮、清”。

制作有工序,佩戴也要有讲究。除夕晚上,先戴石榴花,象征着把一年的财气和福气留在家里,零点一过,便要换上聚宝盆,代表着马上聚敛新一年的财运和福泽。

而身份不同,佩戴的绒花种类也不同,沒出嫁的大女孩戴石榴花,小女孩戴一串儿梅花海棠,已婚妇女则要戴聚宝盆,年近古稀的老人只戴红纸做的石榴花,象征着长寿和子孙满堂。买花也有讲究,妈妈的花女儿买,姑娘的花姑姑买,聚宝盆则需要儿媳妇给婆婆买……

如今,鞭炮、烟花很少放了,戴绒花的习俗也大多留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里了。

但值得高兴的是,有一群年轻人,将非遗玩成了日常。随着古装电视剧的热播,绒花之美吸引了大量传统美学爱好者和传统服饰爱好者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汉服了解绒花工艺、尝试制作绒花,进而投入到对绒花技艺的传承之中。

贵阳95后女孩小丸子就因汉服而爱上绒花工艺,并将兴趣与热爱变成事业。她通过赵树宪教学的视频,最终成功做出了绒花。她刚开始做出的绒花没有那么精致,绒也显得有些凌乱,不够整齐,传花(绒花工序,将绒条组合成造型)也缺乏灵动的美感。后来在网上认识了很多手工爱好者,大家互相沟通交流,加上这两年来每天不间断地练习,她的绒花手艺才渐入佳境。

“现在,它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常常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是坐在桌前做绒花,真的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做成了事业。如果将来有一天不能再做绒花了,我想我会非常失落和迷茫吧。”小丸子说。

2022年,小丸子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开一间自己的工作室,另一个则是希望能拜专业的绒花非遗传承人为师,继续精湛自己的手艺。

非遗传承,已在路上。

猜你喜欢

绒花南京
南京比邻
当代绒花的传承与创新方式研究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南京不会忘记”
绒花
“扬州绒花”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我的眼中有月亮
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