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绒花的传承与创新方式研究
2023-04-06池海双吕紫嫣徐楚炜
池海双,吕紫嫣,徐楚炜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1 绒花的历史渊源
绒花在我国的历史上较为悠久,关于其确切的起源时间还未定论,但在唐朝时期,绒花便已成为宫廷贡品。绒花在明末清初时流入民间,深受女孩子的青睐,南京的花市大街、扬州的湾子街是绒花的重要生产地,这期间可以说是绒花发展的繁荣时期,但近代以来,在工业化生产的大趋势推动下,绒花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几乎湮没在机器生产的浪潮下。直至2006年,南京绒花(图1)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开始呈现复苏之态,重新被人们认识。
图1 绒花作品Fig.1 Velvet flower work
2 北派绒花与南派绒花
历史上,绒花在北京、天津、扬州、南京等地区发展较为迅速,故此,绒花有南北两派之分。
北派绒花以北京绒鸟绒花为代表,并且北京绒鸟绒花于2009年入选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绒花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北京绒花以绒花制品为主,但自50年代以后,北京绒花开始向绒鸟过渡,大多数绒鸟制品以出口为主,在当时为国家创造了十分可观的外汇收入。北派绒花中另一被人熟知的便是天津绒花,天津绒花多以红绒花为主,是天津人新春佳节必备的装饰品,红绒花寓意红红火火。因此,在新人结婚时佩戴红绒喜字也是一种美好祝福,这一习俗沿袭至今,是天津绒花传承的主要形式之一。
南派绒花以南京绒花和扬州绒花为代表,南派绒花同北派绒花的历史大多一脉相承,区分南、北两派绒花的重点在于绒花的制作工艺、造型以及色彩,南派绒花造型小巧精致,色泽温婉含蓄,北派绒花造型端方大气,色彩艳丽。南派中的扬州绒花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生产销售模式,目前扬州绒花的主要经营方式为出口外销,生产的绒制品多以绒鸟、绒鸡为主。南京绒花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对非遗项目的扶持与帮助,南京绒花传承人赵树宪老师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成立了非遗绒花工作室。
3 绒花的发展现状
当下绒花的发展现状较前些年相比已有明显好转,自南、北两派代表性绒花分别入选非遗项目后,绒花的发展进入新时代。2018年,在影视剧《延禧攻略》中大量出现的绒花制品就是由赵树宪老师制作,花型精美、工艺考究的绒花发簪生动诠释了清朝时期的服饰文化。随后,赵树宪老师与他的南京绒花和更多的品牌开展合作,例如在“帕尔玛之水”香水礼盒中出现的花蕊就是用南京绒花制作,国货化妆品品牌千妍的新品广告中也有南京绒花的身影。2021年,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蔡志伟老师与国内帽饰品牌隋宜达SUIYIDA合作的“摇滚精灵”绒花系列在南京展出,在潮流先锋的帽饰设计中加入典雅又不失张扬个性的北派绒花,这是新潮与传统的一次跨界交流,从中可以看到属于绒花的强大生命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唐花飞雪”为设计主题的颁奖礼服中,女帽的牡丹花装饰也是由蔡志伟老师设计制作,蔡志伟老师曾说:“这次冬奥会,对绒花走向世界是一个很好的推动”,除此之外,蔡志伟老师同样致力于通过新媒体传播方式向外界传达绒花的文化内涵,在公众平台中,绒花爱好者能够学习到关于绒花的制作工艺与文化习俗等,线下的汉服展览或造物节中,也能一睹绒花的风采。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复兴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强盛的重要一环,其中汉服文化的兴起带动了绒花产业的复苏,因服装与服饰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在市场中出现了“簪娘”这一行业,簪娘又以绒花、缠花、绢花、通草花等细分不同的制作工艺,这些簪娘群体年龄普遍较轻,她们的审美与创造力弥补了绒花发展过程中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传统理念,在配色、造型、工艺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图2),作为年轻一代,她们已经成为绒花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生力量。
图2 “堇禾记”绒花作品Fig.2 “Jinheji”velvet flower work
4 绒花的制作工艺
从工艺流程来讲,南、北派绒花皆经过煮丝、染色、劈丝、排线、梳绒、栓绒、勾条、打尖、传花等大致相同的传统工艺流程。而经过现代工业的发展,工具的改变和市场的细分,通常制作者会购买市场上的现有的染色蚕丝线,即“熟丝”,故制作步骤省略煮丝以及染色的过程。
4.1 劈丝
现今市场上的蚕丝线多分为湘绣线、普捻苏绣线、无捻苏绣线三种,除无捻苏绣线的另外两种,皆需要“劈丝”,即将捻在一起的两根线分开,劈丝时应用一只手捏住其中一根线向外拉出,直到与另一根完全分离,使之不会再捻在一起。
4.2 排线
排线是指通过设计,将不同颜色的线按照设计规划排列组合,通常按照所制绒花需求,排列不同数量的蚕丝线,花瓣越大则组数越多,反之则越少。
4.3 梳绒
梳绒是指将蚕丝线排列好之后,用鬃毛刷由上而下将线状的蚕丝梳成绒状,梳绒时应先用小喷壶喷些许水在蚕丝线上,防止起静电,而后用左手捏紧线排的下段,鬃毛刷由上至下刷数遍直到尾部的线变成绒状,且无线结,可用夹子将其固定于桌面,固定时应保持绒排宽度上下一致。
4.4 拴绒
栓绒是指将退火铜丝固定于绒排之上的过程,首先将退火铜丝对折,对折的一端拧成麻花状,开口一端上下各一根穿过梳好的绒排,于另一端朝相反方向拧成麻花状,双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拧,铜丝便会固定于绒排上。该过程可借助镁粉增加摩擦力,且应保证铜丝间的距离一致。
4.5 勾条
勾条即“滚绒”,北京绒鸟绒花也称之为“搓条”。即将绒排用剪刀依次剪下后,于搓丝板上将扁状的绒排搓成圆柱状的绒条。勾条时应用左手捏紧铜丝的末端,另一端铜丝放置于搓丝板上,用匀力搓,防止搓断铜丝。
4.6 打尖
打尖于北京派系又称为“刹活”,是指将圆柱状的绒条用剪刀修剪成两头尖的锥形,方便绒花的造型,使其更美观生动,打尖时应注意绒条的流畅度,如果是对尖则应注意两边的对称程度等。
4.7 传花
传花是指将打尖好的绒条用线捆绑成花瓣进而再组装成花朵的过程。该过程应注意整体花的造型与视觉美观程度,绑线应平滑整洁,无铜丝外漏,绑线颜色需要与花朵颜色和谐。
5 绒花传承新形式
传统绒花的制作形式有常见的发簪胸针,主要以花卉、飞鸟、游鱼为创作题材(图3、图4);有绒制品摆件,包括人物、动物、植物;还有挂画,所选题材多以蝴蝶花卉为主,由此可见传统绒花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工艺造型上也比较保守。通过对绒花制作工艺的资料查找可知,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绒花形式相较传统绒花形式更为多种多样,在蔡志伟老师的绒花工坊里有放置在玻璃罩中的牡丹绒花、月季绒花、玫瑰绒花,花朵小巧精致,在灯光照耀下美轮美奂。在簪娘群体中,绒花的创新形式更为大胆,有用绒花做成鱼灯的,将经过夹扁修剪的绒片当做鱼鳞层层叠加,鱼头鱼尾用大小不一的绒片组装,一只活灵活现的鱼灯就做成了。还有将绒花与掐丝结合的(图5),用夹扁后的绒片做底,把一根铜丝对折搓条,再将搓好后的铜丝固定成想要的形状粘贴在绒片上,修剪组装好就是一朵漂亮极的掐丝绒花,有工艺精湛的簪娘也能将掐丝绒花做出点翠的效果。最值得深思的一种形式是绒花与现代工业品的结合,将修剪好的绒条依次粘贴固定在电动开合器上,调整形状后打开开关就能看到绒花在眼前绽放,绒花自有史以来就以静态展示为主,从未有过“会动的绒花”,与电动开合器的结合是一次十分创新的尝试。
图3 绒花:菊Fig.3 Velvet work:Chrysanthemum
图4 绒花:福寿三多Fig.4 Velvet work:Many blessings and longevity
图5 缠花与绒花掐丝蝴蝶Fig.5 Wrap flowers and flannelette pinching butterflies
绒花在创新性传承中,发掘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这些新形式使绒花出现在更多不同的场景中,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不仅提高了绒花的知名度,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绒花的传承与发展(图6)。
图6 绒花团扇Fig.6 Velvet flower fan
6 绒花发展过程中的建议
6.1 坚持绒花传承的规范性
非遗绒花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以及社会传承等,其中在社会传承中又有一种是通过自学而习得的传承方式,目前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绒花的制作教程,这些可归为绒花兴趣爱好者,不过对于非遗绒花的传承,仍需把握传统制作工艺,在历史中积淀的工艺美学是绒花传承的重点,也是非遗传承人坚持传递的文化内涵。
6.2 加强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绒花打开了知名度,并且已经在市场中占有一定销售额,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市场竞争,“内卷”一词在市场中也频繁出现.低价销售、做工不良的绒花制品,不仅影响非遗绒花的口碑,不利于非遗绒花的传承,而且“谷贱伤农”,不利于绒花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方面市场需要加强监督与管理,杜绝恶性竞争,保证绒花市场的良性发展。
6.3 扶持创新型人才、组织机构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非遗绒花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近年来非遗绒花发展势头良好,在此基础上,需要招募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投入到非遗绒花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掘更多的绒花新形式,让非遗绒花真正地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也需要政府及相关组织机构在资金、场地、文化宣传等方面对非遗绒花进行扶持,发扬这项传统手工技艺。
6.4 把握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这一辩证问题同样适用于非遗绒花。截至目前,非遗绒花在创新性继承与发展问题上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那就是发展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赵树宪老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们有一些的非遗项目,自己就沉湎于保护之下,一定要让它贴近市场,走向市场。”不难看到,未来的非遗绒花一定会在越来越多的市场中出现,需要注意的是继承与发展要齐头并进,不能让非遗绒花成为无根之水,也不能让非遗绒花沉湎在过去。
7 结语
绒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扬好非遗绒花对于传统文化的复苏来说是一次积极的引导。绒花在几百年的岁月沉沦中,始终不曾掩埋自身的光辉,在新世纪的中国,它再次绽放在国人的眼前并多次走出国门,绒花的魅力令无数人叹服。本篇通过对绒花的历史、发展现状、制作工艺以及新形式的研究,希望能够带领更多人去了解、认识非遗绒花,将这项美学艺术作品永远地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