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学生党建工作探析
2022-02-25王光光
王光光
[摘 要] 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党建工作却处于相对较薄弱的环节。从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将学生党建工作延伸到学徒制阶段,以借助“互联网+”构建“党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建立有效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党建考核评价体系,以构建“专业—支部”双轮共建的现代学徒制“三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设法形成学生党建工作新态势。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学生党建;“互联网+”;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7-0037-03
纵观各高校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如何开发课程体系、如何实施教学计划等方面。而企业则更多关心的是如何将学生(学徒)留下为企业创造收益,如何通过学校资源对本企业职工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然而,学生作为学校党建工作建设的主要对象,校企双方在现代学徒制合作模式中几乎未涉及学生“党建+”方面的工作。所以,如何使学生在企业也能方便、及时地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真正做到离校不离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一个薄弱点。因此,如何做好现代学徒制学生党员的发展与教育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发展现状
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学徒制发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英国在1993年首次提出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现代学徒制与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相比,是一种适应阶段性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开展前提,以稳定师徒关系为重要标识,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办学形式,以工学结合为基本教育模式,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核心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试点院校都在大力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者们在这个领域开展了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党建工作还缺乏系统的可视化分析。
说起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需要先了解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刘晓在《我国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考略》中详细阐述了我国学徒制的发展历程,主要划分为原始社会学徒制、奴隶社会学徒制、官营学徒制、行会学徒制、工艺局学徒制、徒工式学徒制等阶段,这些学徒制的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基础密切相关[1]。刘卫华在《现代学徒制的溯源、发展与建构路径》中提出,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在演变和本土化实践过程中不断借鉴国外相关制度,有力推动了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2]。赵志群、陈俊兰在《我国职业教育学徒制——历史、现状与展望》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來学徒制的发展经历了生产现场学徒制、学徒制向职业学校教育过渡阶段、正式学徒制消失与非正式学徒制存在阶段[3]。陶军明、庞学光在《脱域·再嵌入·共同体:现代学徒制的演进与愿景》中阐述学徒制大致经历了手工业时代的“家传世学”式学徒制、农业社会的传统学徒制、学校职业教育式学徒制、多元主体的现代学徒制等阶段[4]。
纵观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现状,首先,在理论凝练方面未能升华,导致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无法达成共识。例如对“什么是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到底是什么”的认识缺乏一定的统一性,从2014年正式提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众多试点院校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却没有及时提升至切实可行的具体的行动和实践举措,实际现状与理想目标存在一定的错位。其次,国内现代学徒制发展更多的是关注人才培养模式,过度地照本宣科国外现代学徒制的模式,未能正确把握学生(学徒)、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之间的关系,也未能很好地掌握学校和企业间的平衡发展。最后,目前现代学徒制在各行业的实际应用以及现代学徒制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希望以后相关研究可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去探索,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实践操作指南。
二、学生党建工作建设与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有效契合
(一)受益对象的有效契合
现代学徒制打破了原有学校单独培养人才的旧模式,构建了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具有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特点的新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在企业进行教学实践,进而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炼职业精神,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学校和企业的要求,达到三方共赢。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工作的理论前沿阵地,是学生管理水平的综合力量,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为载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把他们培养成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不管高职院校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改变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现代学徒制和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受益对象都是契合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育人目标的有效契合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还关乎整个国际和民族的发展,因此,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育人目标,贯穿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现代学徒制要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要培育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达到育人目标,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育人主体的有效契合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体主要是各类基层党组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主体主要是学校、企业和学生,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与企业之间沟通的纽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所包含的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推动者是各类基层党组织,同时他们也是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广大党员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直接教育者,又是学生思想的启迪者,同样是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执行者[5]。
(四)育人内容的有效契合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包括教育培养、发展党员、党员管理等方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可以借助学校和企业双方去实现和落实学生党建工作的建设内容,加强现代学徒制学生的思想管理,使其早日加入党组织,从而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职业精神,创新组织服务机制,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现代学徒制学生党建工作研究现状
关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方面的研究较少,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师徒关系和现代职业教育相互结合的产物,但是学制短、实习周期长的培养模式导致了很多学生党员刚入党或者入党不久,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还没得以发挥就进入了实习期,这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各高校的学徒制工作大都处于试点阶段,相应的教学、课程、制度等均不完善,这给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首先,部分合作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培养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不够,企业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益,因此企业常常将党建工作放在不太重要的位置,甚至被忽略,即使党建工作较好的企业也没有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学生党员中。其次,现代学徒制学生通常第一学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第二学期开始在企业进行教学和实践,由于学生长期待在企业,无法及时与学校党组织交流、沟通,加上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党组织功能的弱化,甚至部分企业没有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导致学生、学校和企业在党建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很难按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学生党员管理缺乏一定的保障。所以亟须正视学徒制为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些均会成为创新学徒制学生党建工作的先遣条件。
四、“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党建工作的策略
(一)构建“党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也是育人主体,通过探索“党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新模式,需要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校企双方学术委员会的同时,也建立双方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会、共同考察学生党员、考核思想觉悟程度等协同工作。建立 “双导师制”,安排学校党员教师和企业党务工作者共同考察和管理学生党员,将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将学校党组织“场外”关心和企业党组织 “场内”关怀相结合,构建以企业为主的党组织生活模式[6],形成以制度为保障,共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二)搭建“互联网+”党建教育新平台
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微文化”“远程教育”等网络创新路径,构建学生党建工作媒体传播平台,将学生校内党建相关工作移植到移动端口,发挥移动端口、手机App的灵活操作优势,缩短学生与学校空间上的距离,实现现代学徒制学生与党组织的有效沟通。教育内容要多从学生乐于接受的角度出发,配合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内容形式,开展多类型党组织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增强网络阵地的影响力[7]。
(三)建立有效的现代学徒制学生党建考核评价体系
校内课程安排、校内学生党建考核评价机制等均不能适用于学徒制的学生党员发展,探索建立相关课程考核、学校与企业联席、入党积极分子测评等制度,建立健全多元考核机制,让制度贯穿于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和转正的整个过程。加强对学生党员在企业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客观真实的评价,从而规范学生党员在企业的行为,引导学生党员尽早地适应工作崗位的要求,强化他们的党员意识,提高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8]。
(四)构建“专业—支部”双轮共建的现代学徒制“三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创新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以校企合作育人为主线,构建“双导师身份管理、校企场地互换教学、双主体育人、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及校企双方适用的教学及质量考核标准”,以党建驱动双方建立现代学徒制“三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晓.我国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考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9):72-75.
[2]刘卫华.现代学徒制的溯源、发展与建构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1(7):81-84.
[3]赵志群,陈俊兰.我国职业教育学徒制: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9-13.
[4]陶军明,庞学光.脱域·再嵌入·共同体:现代学徒制的演进与愿景[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4):139-146.
[5]徐冠中.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有效契合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1-83.
[6]顾嘉.协同育人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党建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21(32):108-109.
[7]刘斐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探索[J].知识文库,2020(2):170-171.
[8]李海波.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4(8):45-47.
編辑 栗国花
Analysis on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WANG Guang-guang
Abstract:Modern apprenticeshi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 the student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is in relatively weak link however. This article from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pilot with the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tend students’ party construction to apprenticeships phase, to use “Internet +” build “party +”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platform,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tudent party construction examin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to build “professional—branch” double to build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tegration of three pairs of ” talent training mode, try to form the new situation of student party construction.
Keywords:Modern apprenticeship;the student party construction work;“Internet+”;train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