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分析

2022-02-25杨平丁瑞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华院校素养

杨平 丁瑞静

[摘           要]  现如今,我国教育领域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中,但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面临着较为浅显、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科教育以及思政教育中的充分渗透。具体来看,学科教师应从丰富教学内容和拓宽教育渠道两方面着手,促进传统文化和学科教育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积极组建高素质教师团队并丰富思政教学内容,以达成深化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目标。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7-0163-03

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相关内容和教育目标同核心素养培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若想真正提升核心素养培养成效,高职院校应当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渗透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研究背景

高职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基于“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对人的发展进行三种类型的划分,分别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具体体现在六大核心素养上,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以及实践创新。这六大素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呈现出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关系,能够在各种情境中发挥出其整体性作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丰富且独具我国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历久弥新,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仍能够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并对现代社会发挥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高职院校所开展的传统文化教学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深化落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在不断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核心素养。

二、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弘扬爱国思想

近些年,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以及全球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各个国家之间产生了更为密切的交流,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学生能够对各种西方文化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使其产生了一定的文化冲击,当下一些学生推崇国外节日,却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及背后故事不甚了解。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这有助于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产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并树立爱国思想,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认同和自信的基础上,投入到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1]。

(二)强化民族凝聚力

除了弘扬爱国思想以外,对高职生展开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够起到强化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民族精神文化蕴藏在我国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中包含着诸多如无私奉献、诚实守信以及助人为乐等优秀的精神文化,教师在向学生宣传这些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意识,能够达到强化民族凝聚力的效果,进而发挥出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实施素质教育

结合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情况来看,其大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域存在一定的欠缺,由此可见,若想真正达成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目标要求,应进一步强化实施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此举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真正成长为具有优秀思想道德和文化品位的人。高职阶段的教育不能够仅局限在针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方面,还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优化开展文化层面的教育。强化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文化修养以及职业技能的综合提高,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竞争力。

三、传统文化教育助力高职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一)融入学科教学

1.豐富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教育同学科教学的结合可以对原本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来说,其本身有着形成文化认同以及强化民族自信的功能,基于此,教师应当基于适当的传统文化元素对更加生活化的教育内容进行设计。学生在不断学习传统文化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以及自身视野的开阔,与此同时,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背后所包含的精神价值的认同,有助于培养高职生的优秀人格和民族使命。结合目前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实施的传统文化教育都仅仅是在形式层面,普遍是采用专题教育形式或者是作为一种教育补充,但传统文化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更加强调体验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熏陶,需要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科教育中全方位渗透。我国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但目前其开发程度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没有最大限度实现对其的利用。因此高质院校的学科教师应当将其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文化基础结合起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对现有丰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和应用[2]。

相关研究人员指出,当前,我国教材课本中欠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之一,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教育内容进行丰富,并促进教育针对性的提升,应当重新展开学科教材的修订工作,进而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科教育开展的辅助性作用,相关人员在进行教材修订时需要尽量在其中融入社会实践、习作表达以及口语交际等技能性的学习内容,进而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高质量渗透。高职院校可以专门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并高质量建设相应的传统文化教材体系,将传统经典文化篇目融入语文教材中的同时,有目的地自行编纂教材。并结合专题内容对相应的篇目进行选择,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应当参考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观念,并深入开展对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工作,将那些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并且具有较强趣味性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课堂学科教学中,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例如,我国有诸多传统节日,而在这些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相应的故事和传统民俗文化,教师可以在中秋节、端午节、春节以及重阳节等重要节日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集中向学生介绍节日背后的故事以及风俗习惯。这种教育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更加直观的情境体验中对传统文化背后丰富的底蕴以及内涵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对于高职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3]。

2.拓宽教育渠道

若想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化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其原有教育渠道的拓宽,结合现代教学的实际要求来看,其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实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融合,这三个主体在教育中均有着其独有的责任和作用。现如今,学校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但家庭和社会教育仍面临一定的局限,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对学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在培养高职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未来需要进一步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具体来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对教育渠道进行拓展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当下部分高职学生的家长并没有给予学生在校表现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教师本身往往也难以充分展现出家庭在教育中的实质性作用,但家庭对学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若想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成效,父母应当强化开展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而构建起更加愉悦、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深入理解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学校也应当实时动态地联系家长,使二者在合作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应当积极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力开展各种适合家校共育的公益性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以及文化体验活动,向学生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此过程中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真正体现出家庭本身的教育作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效的提升。

除了要实施家庭教育以外,高职院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还应当强化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并将红色革命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点。一方面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展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掌握实践活动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之间相契合的元素,进而将其充分结合起来,此举可以达到高效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以及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社会实践所能取得的实际效果,社会实践活动不应当仅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教师应当真正带领学生进行实地体验,在亲身实践中体味文化精神和文化内涵,助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积极正面的引导,进而在参与文化支教、基层治理以及各种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为深层次的领悟和解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尊老爱幼的意识,并建立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近些年,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移动终端设备开始成为高职生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重要工具,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基于学科教学所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应当积极进行网络平台的搭建,与此同时还可以开设微信公众号,并在其中开辟出传统文化教育的栏目,进而同高职院校的学生之间展开线上的密切互动。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教师可以基于该平台向学生推荐一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纪录片以及电影,或者是针对影视作品中所涉及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传统文化进行探讨和纠正。此举可以从听觉、视觉等多个维度着手为学生展现更加立体化和形象的传统文化内容[4]。

(二)融入思政教学

1.组建高素质教师团队

若想提升传统文化和思政教学的融合效果,促进二者教学质量的综合提升,高职院校势必要积极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作为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领路人,教师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水平和理解程度对于教学成效有直接的影响。具体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需要形成良好的自觉意识,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持续不断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对其精神内核产生更为深入的领悟,为今后良好课堂文化氛围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教师应当做到紧跟时代发展,并提炼出能够适应现代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将其与思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帮助学生在深入探究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以及时事政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师本人既要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人文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能够真正将其落实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发挥其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建立其文化自信,并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去。

2.丰富思政教学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中华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所包含的思想理念可以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教师需要在思政教育中掌握其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技巧,进而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对于中华民族精神来说,爱国主义是其至关重要的核心内容,而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蕴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也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于爱国事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切实展现出其作为教育资源的实质性作用,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教学向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寻传统文化元素,并广泛搜集身边的故事以及家乡的文化。让高职生能够在各种资料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深厚情感以及道德品质产生全方位的了解,进而推动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思想觉悟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精神,在未来发展中主动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以及使命。

综上所述,强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高职院校的持续平稳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教师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进而为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養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戴朝晖.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8):108-109.

[2]金彦彤.试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提升高职生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课内外,2020(12):261.

[3]朱晓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职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策略:以《传统文化与沟通交流》为例[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8(11):170-172.

[4]江秋兰,陈静,袁静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7):163.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中华院校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