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中的红色课堂
2022-02-25黄婷
黄婷
北京市确定支持建设的26个市级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党员教育培训、主题党日活动的红色阵地。走进现场教学点,我们就是在与红色奋斗历史对话。用心触碰峥嵘岁月,汲取精神财富,能够让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红色力量、践行初心使命。从本期起,我们将以系列文章介绍各个现场教学点的主题展览内容、教学特色、服务活动等,更好地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提供服务。
中国电影博物馆立足国家级博物馆功能定位,让红色文化与电影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功能,把电影作为生动教材,打造集展、教、影、评于一体的党史教育课堂,为广大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提供红色课程定制服务和学习实践舞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全员覆盖、向社会拓展。
“有人用生命捍卫他心底的光,那是信仰……多想让你看看如今中国的盛世繁华、山河无恙!”这是中国电影博物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影频道合作直播的“军人的荣耀”电影《长津湖》八一特别节目中,演员吴京对所有为国而战的“最可爱的人”的深情抒怀。2021年8月1日,电影《长津湖》主创齐聚中国电影博物馆,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致敬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
“除了电影首映,我们还和电影片方合作,策划《长津湖》电影幕后展,通过电影服装道具,带领观众探秘电影幕后,实现看电影的同时可以看展览,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中,感受70多年前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中国电影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陈玲说。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中国电影博物馆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电影的深度融合,聚焦电影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内在联系,把电影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的教材,打造“体验式”学习的重要窗口和特色阵地。
影像展览凝聚红色记忆
“请大家看展柜里这枚名为‘埋头苦干’的小小胸章,它是延安电影团响应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号召,用废胶片制作的,彰显着人民电影事业的红色基因,更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永葆初心 砥砺奋进——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电影影像专题展”展区,讲解员丁萌正在为观众介绍一件馆内重点藏品。延安电影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总政治部设立的电影机构,于1938年在延安成立,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人民电影机构。
与“永葆初心 砥砺奋进——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电影影像专题展”一同展出的还有“光影映初心 奋斗新征程——银幕上的共产党员形象主题展览”“《金刚川》《长津湖》电影幕后展”和“京剧电影工程展览”。它们从不同维度生动而鲜活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让人们在艺术世界里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
“重溫这些精彩难忘的片段,记忆中的这些形象,让我不禁感叹:坚定的信仰具有不可阻挡的力量。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以坚定不移的信仰,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时代辉煌。身为党员,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为中国人,我感到自豪!”一位青年观众看完展览激动地在留言簿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电影中的党史大课
“党和国家需要怎样的党员干部?作为文艺创作者,需要给出一个答案。我想到了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他几乎代表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所有优良品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导演王冀邢回忆起电影《焦裕禄》的创作初衷时这样说道。
2021年9月,中国电影博物馆胶片影厅里放映着1990年摄制的电影《焦裕禄》,来自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同学们在集体观影之后,聆听着以电影《焦裕禄》为主题的思政课。
30多年前,电影《焦裕禄》感动了无数人,焦裕禄精神一直激励鼓舞着很多人为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
回望塑造《焦裕禄》中的经典形象,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用沙哑却坚定的语气,坦言自己是“时代的幸运儿”,“观众把对焦裕禄的一些感情寄托在了演员的身上,我跟着沾光。”当李雪健被同学们追问什么是共产党员时,他回答道:“共产党员的职业病就是自找苦吃、不怕困难。”
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名同学在现场交流时说道:“作为未来从事文艺工作的学生,我们感受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向电影艺术家们学习,坚持北京电影学院‘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艺术信仰,做好中国电影人,讲好中国故事,拍好中国电影。”
2021年5月28日,中国电影博物馆与北京市教委合作,在首都高校中策划发起“光影看中国——北京高校‘电影中的党史大课’系列活动”,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把博物馆的展厅、影厅变身为课堂,组建由电影艺术家、党史专家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组成的“电影党课讲师团”,共同打造60期党史学习教育“大思政课”。
中国电影博物馆以银幕上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难忘的旋律、银幕背后的故事等不同系列,从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中国精神等不同角度,发挥电影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独特作用,深入挖掘红色电影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让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精神扬起来、红色基因传下来,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红色实践基地“联起来”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学院的志愿者小张……”这是志愿者小张参加由中国电影博物馆联合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的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活动时,在做志愿服务讲解。
目前,中国电影博物馆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20家高校以及国家大剧院、新京报社等文化单位共建合作,开展志愿讲解员培训,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员提供“讲台”进行宣讲实践。
“博物馆志愿讲解工作是很好的教育实践,事前需要学习了解大量相关资料,通过讲述也能加深自己对党史的了解。”一位来自北京移动公司的党员干部这样分享道。
此外,2021年,中国电影博物馆还积极把红色教育送出去。电影博物馆先后把展览送进“百年新征程 京城添书韵”第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节、深圳文博会;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合作,制作可移动展板,开展以“百炼· 辉煌”为主题的流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校园巡展活动,活动陆续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首都体育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北京高校;与中教华影全国校园院线开展战略合作,通过“红色电影+校园音乐会”形式,举办全国校园电影音乐会巡演活动;积极开展馆校合作,为北京十一学校中学生举办“光影看中国——电影中的红色记忆电影课”等。
“我们要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用电影人的创意,赓续党的红色基因与精神谱系,积极探索建立‘四史’教育实践的长效机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陈玲说。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