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坚定历史自信中担当使命创造历史

2022-02-25邱炜煌

北京支部生活 2022年2期
关键词:伟大成就共同富裕中华民族

邱炜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坚定历史自信,彰显历史担当,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伟业。

学百年党史坚定历史自信

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

伟大成就是历史自信的坚实基础。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中,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一百年的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宝贵经验是历史自信的充分理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它既是党百年奋斗的鲜明底色,也是我们历史自信的充分理由,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由此坚信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坚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信我们必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个确立”是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牢固树立“两个确立”,核心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

用多维视角把握历史自信

历史自信是人们在对客观历史正确认知基础上形成的信任、信心和自豪感。我们的历史自信,正是从百年党史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宝贵经验中汲取的信心、智慧和力量。

以认清历史方位为必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1年又赋予其新的重要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乘势而上,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握历史方位,就要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奋斗的姿态、无畏的勇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于变局中开新局,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以把握历史主动为基本要求。党在百年奋斗中,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必须认真把握、自觉遵循。把握历史主动,就是要铭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赶考”永远在路上,百年只是一个序章,面对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必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把握好历史主动,就是要铭记人民是江山,江山是人民,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铭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铭记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担当历史使命为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要全面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把担当历史使命作为坚定历史自信的重要标志和根本目的,把历史自信转化为治国理政和应对风险挑战的力量和胜利成果。尤其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历史节点,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

以历史担当彰显历史自信

坚定历史自信贵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把“怎么看”与“怎么干”结合,从历史中获得启迪,坚定信念、增长智慧、不懈奋斗、勇于斗争,从而担当历史使命、创造历史伟业。

抓住历史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既要看到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又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

写好历史答卷,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答卷。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不是不要奋斗的“福利主义”,更不是偏离法治的“劫富济贫”;要与时俱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始终把做大做好“蛋糕”放在首要位置,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进共同富裕;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把握历史大势,实现祖国统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的必然要求。要坚定必胜信念,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始终坚持做好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方式应对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裂活动的充分准备,从根本上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保持历史清醒,勇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当年毛主席与黄炎培先生的“窑洞对”时指出,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勇于自我革命,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能力。要开展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经常“红红脸”“出出汗”,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构建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决抵制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要严厉惩治腐败,坚持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作者:江西省上饶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方丹敏)

猜你喜欢

伟大成就共同富裕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系列解读之五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从不忘初心到砥砺前行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