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

2022-02-25刘智聪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摘要]中国共产党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同时推进反“左”反右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既保持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不断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篇章。中国共产党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原因在于其以初心使命引领方向,在实践中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并把自我革命贯穿其中,确保了党的本色不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必须坚定理论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同一切错误思想作斗争,同时把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结合起来,始终保持全党思想的团结统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2)02-0020-06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不是一时冲动的感性狂热,而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知,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开辟拓展就是有力印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所谓守正创新是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推动其与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相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

一、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历史经验

守正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守正的必然。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同时推进反“左”反右两条路线的斗争,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不断书写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篇章,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充满蓬勃朝气、立于时代潮头。

(一)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右倾保守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必须坚持的科学指导思想,这是不可动摇的原则。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旗帜上,在指导思想上同机会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划清界限,并通过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确保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指导地位。

在近代中国的社会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培育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光荣传统。在党外,中国共产党同其他阶级联合进行民主革命,面临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问题。毛泽东一方面从大局出发强调团结与联合,另一方面反对无原则让步,他强调“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1]259,并进一步指出“在全党中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这种理论,才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1]264。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其自身的团结统一也经受着严峻挑战。在非无产阶级加入党组织激化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矛盾,给党造成思想混乱的条件下,毛泽东认为必须在全党大力解决这一突出矛盾,才能极大地促进和保证全党在各方面的团结一致,因此必须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开展党内思想教育。这一时期的整党整风有力促进了党在思想上的成熟和团结,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形象地将理论斗争比喻为“种牛痘”,认为马克思主义要在同错误思想的坚决斗争中彰显自身真理力量,以保证其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抵住了右倾错误干扰,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指导地位,确保了改革开放在正确方向的顺利推进。对于攻击毛泽东个人和毛泽东思想的倾向,邓小平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不可违背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表达了捍卫毛泽东光辉形象、捍卫毛泽东思想、捍卫国家发展成果、捍卫党的历史根基的坚定态度。针对思想战线的软弱涣散局面,他指出尽管我们党今后不进行运动式反右斗争,但也絕不能放弃对错误思想的反对和批评。此外,邓小平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保持着清醒认识,认为“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2]123。在国际格局变革的严峻背景下,邓小平视察南方并着重回答了事关我国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表达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心,为前途迷茫的人们解答了疑惑、注入了信心。此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各种错误进行坚决斗争,有力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谋篇布局并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就,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使坚持马克思主义更具理论底气和制度保障。在指导思想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党的灵魂,强调全党绝不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原则问题上有任何犹疑动摇,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党就会丧失灵魂、迷失方向。针对哲学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3]。对于盲目崇拜西方理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要修好“内功”、念好“真经”,不能无视自己的理论成果而迷恋于“西天取经”。在发展方向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澄清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误区,回应西方对我国发展道路的抹黑污蔑,坚定宣示了我国事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针对全盘西化的论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4]。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正道的政治定力。

(二)不懈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反对“左”倾教条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人追梦圆梦的全过程,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不断解决问题的丰富实践中得到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因此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毛泽东率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5]。在《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他同教条主义等作斗争,指出“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6]。在树立什么样正确态度的问题上,毛泽东强调坚持马列主义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使马列主义在解决我国问题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发展,而不能满足于对马列词句的单纯复述。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了在中国如何革命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开辟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正确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受“左”倾错误影响,人们对毛泽东思想也走向教条化认识。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主张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并支持破除思想的僵化状态,使人们在解放思想中重回实事求是的正轨,重回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认识。在要不要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重申,“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我们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自己的方针,所以才能取得胜利”[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上,邓小平注重打破对苏联的路径依赖,指出党现在领导人民搞建设,要像当年领导人民干革命一样走自己的道路,由此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从而确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活动的主题。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和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形势、新实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的时代课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取得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把创新贯穿党和国家全部工作并作為发展的第一动力,指出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等各方面创新激发活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8]。在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对抽象谈论社会主义原则模式,强调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板和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落实到实践中,才能最终实现美好愿景。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推进两条战线的斗争

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反右与纠“左”两条战线的同时推进中守正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立于时代前沿、扎根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通过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守正就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但不是刻舟求剑,还要往前发展、与时俱进”[9]。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方面,片面强调坚持而忽视创新会导致教条主义,使党脱离具体条件而按照理论裁剪现实;片面强调创新而忽视坚持会导致机会主义,将党和人民引上邪路,最终都会使事业受挫。

在两条战线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把解决思想问题同实现主要任务结合起来,既重点化解突出矛盾,又注重防止在纠错中走向对立面。例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工作重点是纠“左”,但邓小平也指出,“不少同志片面地总结历史教训,认为一讲思想斗争和严肃处理就是‘左’,只提反‘左’不提反右,这就走到软弱涣散的另一个极端”[2]38。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在两条战线的斗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既没有封闭僵化,更没有改旗易帜,而是开创了一条超越资本主义道路和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用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

二、中国共产党何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

在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抹黑污蔑者有之,怀疑否定者有之,中国共产党则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其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担当初心使命为出发点,在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用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时代课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持续推进自我革命,及时祛除损害先进纯洁的消极因素,确保了党的初心不改、本色不变。

(一)以党的初心使命为定向

所谓定向就是要解决为什么出发、向何方前进,最根本的是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彻底改变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境地,让中华儿女过上有尊严的幸福日子。无论是烽火硝烟的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发展的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担当初心使命的理论武器,成为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忠实实践者、坚定发扬者。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鲜明的指向,那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要为最广大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不是满足少数人的集团利益。初心使命的定向使党在立场和方向问题上从没有偏离人民性,而忘记了初心使命,就会在复杂的利益关系面前迷失方向,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二)以党的思想路线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为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提供了科学指导,“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每一步前进,改革和建设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10]。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为党的理论创新明确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出发。理论的构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而不能总想着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寻求直接答案或照抄照搬别国经验。二是理论要同实际相联系,而不能同实际相分离。马克思主义能科学解释世界,但更致力于在此基础上改造世界,不能让马克思主义同实际成为“两张皮”。因此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落到实处。三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而不能用主观验证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经受历史实践检验、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它不是人类思想的终点,而是为人类探寻和发展真理提供了武器。总之,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立足时代变化和社会变革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以党的具体实践为依据

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并使认识的真伪得到检验,因此理论创新运用最终必须以实践为依据。在反对“左”的教条主义问题上,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教条而是科学方法,并一再指出教条主义的危害,但中国共产党对反对教条主义的认识却不是单纯从理论上学来的,而是从自身实践中得出的结论。由于中国共产党初期尚不成熟,存在着盲从苏联经验的教条主义倾向,早期的冒险主义和盲动主义都是其典型表现,其泛滥的结果则是使党的革命事业遭受巨大挫折和损失,而中国的正确道路正是从正反两方面实践探索中走出来的。在反对右倾保守主义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使反动派向党发起突然袭击时,因无法组织有力抵抗而遭到失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右倾思潮高度警惕,但也经历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并见证了苏联、东欧的剧变。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不是中国共产党主观意志的结果,而是综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得出的结论。

(四)以党的自我革命为保障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也是党不断夺取事业胜利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首先,自我革命保持了党的先进纯洁和生机活力。“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历史和现实中存在党员为谋求私利而丧失初心的现象,任由这些现象蔓延最终会造成颠覆性风险。党的自我革命使毒素没有侵蚀党的健康肌体,反而使党在同各种消极现象斗争的过程中保持着蓬勃朝气。其次,自我革命使党保持了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在中国由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探索的过程中遭遇曲折是符合历史规律的正常现象。面对错误,中国共产党没有讳疾忌医,而是勇于正视和改正错误,并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使党不断走向成熟。最后,自我革命使党保持了团结统一。党的思想统一是党各方面团结统一的基础,忽视思想建设就会为错误思想争夺人心创造条件,造成党的分裂。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全党,为全党同中央保持一致奠定思想基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永葆本色和本领增强为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提供了根本保障。

三、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理论要求

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中国共产党的不断胜利靠的是思想上守正创新而不是“破旧立新”。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守正創新要保持政治定力,坚定理论自信,同错误思想进行坚决作斗争,与时偕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及时强化理论武装,实现全党的高度团结。

(一)坚定理论自信

高度的理论自信体现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直气壮。失掉理论自信或理论自信动摇,就会丧失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吸收前人理论成果并深刻考察现实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它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从而预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激发了人民群众的自我觉醒。中国共产党人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努力念好自己的“真经”,不能迷信“西方月亮圆”“外国空气甜”的假象而热衷于“西天取经”。其次,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自信与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能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局限于经典作家的具体论述而对教条确信不疑,而应把理论自信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同基础上,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变革深刻认识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懈求索的中国人民提供了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把普遍指导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性变革为我们坚定理论自信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推进理论斗争

在我国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入新征程的条件下,敌对势力竭尽所能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和污名化,力图把我们的思想搞乱、人心搞散。因此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斗争成为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内容。一是要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敏锐度和鉴别力。要毫不动摇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努力练就识别大是大非的“火眼金睛”,决不能被荒唐错误的东西所迷惑俘虏,同时善于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正确认识和清醒头脑。二是要发扬担当精神,增强敢于亮剑的斗争勇气。错误理论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必须以真理的武器同其进行斗争才能戳穿其虚假性,因此关键要敢于斗争。要增强阵地意识、把握主动地位,旗帜鲜明批驳错误思想,决不能采取事不关己的看客心态、自由放任的无为心态、自我欺骗的“鸵鸟心态”,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任何传播空间。三是要讲究斗争艺术,增强析事明理的斗争效果。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有理有力有节开展理论斗争,牢牢掌握话语权,不能采取压制方式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时不能把斗争理解为对立思维,因压制正常的思想争鸣,排斥人类文明成果而走向故步自封。

(三)突出理论运用

党的思想路线规定了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赋予理论生机活力。一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时代主题和社会现实。当今世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中华民族开启了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的每一步都将是开创性事业,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善于用马克思主义洞察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明确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勇于突破思想固化的思维惯性,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为理论创新总结新经验。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制约人民利益的矛盾问题。分析现实解决问题,这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最终目标。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目的在于解决实践中的矛盾问题。新时代我国发展的一切最终都要落脚到实现最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上来,应当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把理想宗旨落实到解决发展问题的行动中。强调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实用主义本质上用主观检验真理,无法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却会为指导思想多元化提供便利。

(四)强化理论武装

理论创新根植于人民的实践,但理论是经验总结升华后形成的理性认识,因此必须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的同时注重对人民的理论武装。一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善于运用丰富形式宣传阐释党的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奠定最坚实的群众基础。特别是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工作。二是要抓好党员思想教育。党员要成为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不能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摆在基础位置,使党员干部贯通理论源头,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三是强化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理论武装工作。青少年思想活跃但缺乏辨识和理性分析,容易成为敌对势力争夺的对象,如果我们没有引导青少年确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就难以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必须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抓好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马克思主义武装,确保青年始终成为忠诚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马克思主义在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接续奋斗中始终保持强大真理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10.

[4]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9.

[5]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534.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800.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596.

[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14.

[9]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人民出版社,2020:9.

[10]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1998:8.

[作者简介]刘智聪(1998—),男,河北石家庄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意识形态研究。

猜你喜欢

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新时代国内广播剧发展路径
改革压茬推进广播事业守正创新、全面拓展
温儒敏:在课程改革中“守正创新”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