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题材油画刮刀技法的艺术表现

2022-02-24曹中琴

名家名作 2022年20期
关键词:刮刀肌理技法

曹中琴

油画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丰富自己的画面,在绘画工具当中最常用的就是画笔:猪鬃的画笔可以让笔触硬朗,软毛的画笔可以使画面平整光滑、笔触细腻,而有一种绘画工具与画笔不同,它时而硬朗时而柔和,能表现出画笔无法实现的线性痕迹,这种工具就是刮刀。刮刀在发明之初被称为调色刀,画家用其调制自己所需求的颜色。随着西方绘画的变革与发展,绘画创作的主观因素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不再局限于使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转而去探索新工具,把视线放在了手边的调色刀上。可以说,刮刀技法的使用体现了当代绘画的进步。自清朝油画走进中国人的视野中直至如今,许多表现油画语言的艺术家涌现,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油画刮刀具有特殊的绘画语言表达能力,它本身金属硬性的特质使得其能表现出独特的笔触与肌理。在创作风景画时,刮刀的使用率比较高,然而在人物画的创作中则通常是以“隐性”的方式出现。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人物题材油画刮刀技法的艺术表现进行分析研究。

一、油画刮刀技法的表现力

(一)力度与质感

刮刀在油画创作中和画笔结合,能创造出具有特殊质感的画面,运笔的力度不同,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也不同。刮刀对于中国油画的作用与效果受中国书画和民族精神的影响,在表达中华民族的大地、山川之意境,人文之和谐等方面具有写意性、抽象性、情感性的特征。在中国山水画的技法中有诸如披麻皴、斧劈皴、云头皴等多种皴法。经过一定的画面分析,刮刀的运笔与中国山水画的皴法有着相似之处。如南宋马远常用的斧劈皴与刮刀快速行笔所形成的“枯笔”效果。

刮刀有奔放的“笔法”,也有平和的“笔法”。艺术家结合画面效果所需,或是把厚重的、琐碎的、浮于表面的颜料层刮掉,或是在需要之处直截了当地加厚颜料层,搓一搓、揉一揉,促使紧绷的画面达到松弛与统一。创作手法的对比能够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刮刀和画笔的使用相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对比加强。创作油画时,画家会在亮部与暗部两个部分有意识地采用不同的手法。一般颜料在亮部的使用较为厚重,暗部相对较薄,厚薄对比制造出画面的张力。然而在画面厚重的部分,当颜料堆叠到一定程度,就需要用刮刀进行填涂。力道的运用使得厚堆、薄刮成为绘画刮刀技法中独特的质感表现方式。将颜料堆砌在油画刀上,直接附于画布上,可以产生浮雕般的效果,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使人们产生想要触摸的感觉。

(二)体块与平面

油画刀的侧边缘大多是极为整齐的直线,加上钢性的材质,决定了它与体块和平面具有必然的联系。首先,对于色块的表达干净利落;其次,标准的直线和形状构造让刮刀对体块和平面的表达趋于理性,像是数学的几何分解,将所要表现的物象概括为几个块面,运用明、暗色调之间的反差,凸显秩序感和画面表达的意图。塞尚曾经说过,物体不论多么复杂的结构、形态,都能被归纳成方体、柱体以及球体等简单的几何体的集合。因此,对于任何物象构造的解析和塑造都需要对几何块面进行分析,这也就是体块的表达。在利用油画刀完成的绘画作品当中,面与面、线与面、线与线各元素的对比明确,块面感由此增强。在众多油画题材中,刮刀使用率最高的是风景题材,尤以风景题材中的建筑题材更甚。建筑形状通常是规范的,展现出的景物的结构和形状元素可以运用油画刀直接表达,单纯的调色可以使画面达到与实际的景物同样明亮整洁的效果。

人物题材的油画中着重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是人物的结构,作为人物绘画的基础,人物结构是每位绘画学者必需的知识内容,也是在用刮刀刻画人物时所要考虑的基本。与风景画不同,人物的骨骼、肌肉以及气质、体量是不同的,因此在刮刀技法的使用上也颇有不同。例如描绘肌肉感明显的运动健儿时,刀势与凸显出的肌肉结构、走向相结合,凌厉而富有力量感;描绘臃肿肥胖的身型时,厚堆的颜料与圆滑的刀痕相辅相成,增加了人物的体量感。人体的构造块面使得刮刀的运用较为特殊,本质上块面的暗部较为薄透,亮部相对较厚,这种由刮刀制造出的对比与统一具有人物题材刮刀油画的个性魅力。

(三)刮痕与线性结构

刮痕是一种偶然性的绘画语言,神似于中国山水画的枯笔、皴法,能够引起观者丰富的感受,是无法被其他的语言形式替代的。阿恩海姆曾对笔迹进行研究,认为笔迹的诸种特征能够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力,是个人气质和个人意志与思想的活图解。创作者在使用刮刀绘画时会留下一些偶然性的绘画肌理,这些肌理是自然肌理的人文升华,是对原始状态的一种创造,能间接反映创作者的部分心理状态。人在书写的时候会留下印记,绘画也是如此。

艺术家在运用刮刀绘画时,以刮的动作打破原本的画面,形成刀痕,线性的刀痕作为自然元素成了绘画的对象。而绘画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划痕,这些划痕作为艺术家行为的轨迹留存在画面中,给予观者想象的空间,大巧若拙,产生独特的魅力。重复数次出现的刮擦痕迹形成肌理,给观者传递出若隐若现的震撼力,也为画面增加了可读性。

在实际绘画当中,刮刀多种技法的结合促使画面的表现张力更加突出。中国画家白羽平善用油画刀的特性,通常是将刮刀与画笔结合进行绘画,意图表现意象绘画的精神特征,通过刮刀的痕迹和笔触轨迹、刮刀创造的平面和团块表现,表现艺术家对自然事物产生的主观情感。在他的高原系列创作中,刮刀似是中国书画的毛笔,融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皴法技艺刻画黄土高原的景色。以作品《秋原》为例,刮刀不同力度的运用使底层的颜料似有若无地出现,上层的颜料之间相互混合,形成刮刀特有的肌理感,为高原塑造出苍茫的质感。

二、人物题材油画刮刀技法的艺术表现

(一)人物题材油画中刮刀技法的形式表现

油画作为视觉艺术中独特的表现形式,需要带给观者一种观看的体验。从大的方面来看,刮刀技法能帮助艺术家迅速“写”出心中所想,在画面当中形成明显的肌理秩序,画面想要表达的感受更加直观。运用刮刀技法能够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丰富画面的氛围感,实现从形式感到心理的呼应。与其他题材相比,刮刀在人物题材中的使用对作画者是较大的考验,如何运用刮刀正确表现人物有骨有肉的特征以及人物传达出的情绪特征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如前文所述,笔者将刮刀技法的表现分为三大类:力度与质感、体块与平面、刮痕与线性结构,笔触和肌理是生成这些表现的关键因素,在人物题材的油画创作中,基于笔触和肌理,如何运用刮刀的钢性特质以及原本的刮、涂技能将画面表现出来是探讨刮刀技法表现性的基本问题之一。

中国当代油画人物创作的关注点常放在人的生活状态上,从一些人物的动作、穿着、眼神传达出人物的定位和状态。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观察,刮刀技法的表现可以是以平面表现静谧,如尤恩·厄格罗的作品;也可以是以粗犷表现洒脱,如张延昭的人物写生。刮刀绘画营造出的形式感促使人物画面在画家主观营造色彩的基础上传达出更多为观者提供想象感情活动的空间。人物的年龄段以及人物的背景故事也是作画时考虑如何运用刮刀技法的要素。通过认识对象、理解对象,借助刮刀体现人物油画的肌理和氛围是现代油画家常用的技法。例如,忻东旺刀笔结合的画面节奏变化丰富,有序的粗糙肌理在涂抹平整部分的衬托对比下体现出独特魅力,契合忻东旺喜画的农民工身份以及他们在现实中无法气定神闲的心境。

画家心性的多样变化展现出的整体表现也多有不同,青年、中年、老年时期的创作者各有各的风华和心绪,对画面表现的处理方式自然也千差万别,使得油画作品韵味与趣味兼有。诸如Juan Ruiz是借刮刀以平整的形式表达光影与体积,受尤恩·厄格罗的影响,他的作品色彩大胆强烈,表现性和装饰性强,个中形象并非对人物形象的客观再现,观赏者能从他的画面当中找寻到重复出现的图像,像是画面人物的重影,给整体的视觉效果增添了动势,连续的几何重复性纹样也是Juan Ruiz绘画创作的标志性图式。

以人物为主体、以刮刀作为重要绘画技法的艺术家,对画面的处理都具备不同的风格特征。虽然画面当中会出现诸如线性结构、几何色块等相似构成元素,但是它们之间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秩序却形成新的刮刀语言特征。和画笔相比,刮刀描绘人物的方式受到一定的材质限制,与此同时也为画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同样的绘画条件下,刮刀创造出的形式趋向于一种比画笔更显张力的表现,横平竖直的线条、平铺直叙的涂层、肌理堆叠的色彩等为人物画的主体提供“服务”,形式为情感做了铺垫。

(二)人物题材油画中刮刀技法的情感表现

与科学性的逻辑不同,“艺术形象”是从审美理想出发、以感性为基础的直观反映现实的方式。中国画讲究“以形写神”,刮刀也具备写意性。创作当中画面的主体形象往往带有自身独特的气与形,不同的人物特点来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等特征,使得油画创作过程中除了造型的表现,运用的笔触与肌理也不尽相同。除此以外,刮刀技法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中还能体现出情感性特征,“情感”一语双关,一是指画中人物的情感,二是创作者的情感。苏珊·朗格主张艺术情感的表达应该是艺术地表现人类的情感,而不是一味无意识地发泄,总结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多样的刮刀运用方式可以在油画当中营造不同的氛围,突出人物本身的特点。就人物题材当中的青年形象来说,针对静谧的人物形象和环境,艺术家使用刮刀时会相对柔和平整,充分发挥调色刀本身的独特性,以其表现色彩的方式,用简约的体块将人物的简单、宁静表达出来。悲伤和烦闷的情绪在视觉上的表达是沉重的,表现在刮刀创作中会有很多的滞涩痕迹,这些痕迹伴随着创作者对该情绪的表现力度,透露出人物的故事性。舒畅开朗的人物形象开放又洒脱,刮刀配合饱和的颜料在画布上肆意挥洒,情绪喷薄而出。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画家可以一气呵成地将效果制作出来,而不需要经过制作复杂的肌理,随性行笔留下的刮擦痕迹和线性结构可以烘托画面氛围,不仅可以体现人物美感,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情感。

奔放的刮刀技法表现松动且有张力。画家张延昭的绘画作品个性鲜明,他的用笔、用刀随心所欲,但又不失章法,这种随意化、性情化的笔法风格彰显了意象特征。在他的人物写生作品中,刮刀在衣服、肌肉纹理上几乎是随性存在的,是艺术家创作的个性特征。但他对于画面的把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些创作偶然被他“因材施教”般表现在画面中,油画刀刮抹的丰富颜料恣意存在,刮刀产生的肌理和大笔触、无处不在的点线面相结合,呈现出一种井喷的姿态,视觉感染力极强。忻东旺运用刮刀涂抹的方式就像是农民工为墙面涂抹水泥一般,这种将自身的油画技法和农民工刷墙的方式结合的状态,或是来自受到环境的影响一闪而过的灵感,或是他对农民工兄弟真挚而质朴的情感的表达。

除上述艺术家以外,还有众多艺术家为了能够突出人物情绪的特征以及画面氛围的张力,加深视觉感受,将视线放在刮刀这种必需的工具上,对于刮刀的使用也更加熟悉和灵活,这种不可替代的绘画方式越来越被艺术家所熟知。情感的表现依靠绘画语言的烘托,画家可以依照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将画面需要的情感空间与刮刀的笔触结合起来,以得到更具备表现性的语言。人们常会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产生相应的共情反应,对人物绘画这种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熟悉事物的创作的形式来说,画家要对情感层面有深层次的表达,刮刀技法创作的画面具备“未知”的特殊性以及更具有感染力的直观感受,这也是刮刀技法在情感表现方面的传达更有力度的原因。

三、结语

刮刀绘画是油画创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画家根据画面创作的需要选择使用刮刀进行创作。刮刀本身的特性带来的艺术表现力能够突出画面形式、情绪的视觉效果,将绘画作品的情感传达给观者,提升视觉感受,油画刮刀技法为油画创造出多种感官的表现感。与综合材料绘画相似,除了视觉感官之外,刮刀绘制出的堆积或是透薄效果,触摸时的触感能够调动欣赏者其他感官对画作进行想象,也是刮刀绘画技法的魅力之一。刮刀绘画制造出的偶然效果也能为画家带来意外之喜,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刮刀肌理效果在画面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逐步在实践中积累知识与经验,扩展对油画技法的认识和运用。

猜你喜欢

刮刀肌理技法
刮刀参数对带式输送机清扫器运动特性影响分析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圆盘造球机旋转刮刀的优化设计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聚氧乙烯醚结片机刮刀的选择与应用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涂布刮刀优化提高涂布量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