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有效性并非依赖于解构主义

2022-12-14葛安华

名家名作 2022年20期
关键词:德里达格拉斯解构主义

葛安华

解构主义20世纪60年代缘起于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1930—2004)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建立起来的哲学传统,从而发起了对传统不容置疑的“逻格斯中心主义”的挑战,继而解构了自柏拉图以来建立起的形而上学传统。而正是解构思想的提出,打破了形而上学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正因如此,解构主义也被应用到不同的研究领域,从而导致对“解构”一词本身的语义在应用与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误读。同样解构思想也被应用到艺术批评与创作之上,从而成为反体制、反美术馆、反预设等一系列“观念艺术”作品的有力的思想武器。英国艺术理论家保罗·格拉斯顿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有效性必须依赖于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这种观点本身就是对解构主义的一种误读,带有一种后殖民主义视角。保罗·格拉斯顿并没有结合中国当代现状及本土语境进行分析。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有效性只能局限于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吗?我认为保罗·格拉斯的观点是片面的。中国的当代艺术有其自身发展的文脉逻辑,并非全盘西化。而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有效性必须依赖解构主义,这本身就是对解构主义的误读,何谈有效性?

一、有效性与解构

“有效性”一词放在这里顾名思义,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只能借助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才会起作用,其他的批评角度是无效的。显然这是对德里达解构主义的误读。解构主义的核心是去中心化,揭开被遮蔽的边缘。解构主义是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去固定一种思维方式,那解构时自身也会被解构。

所以首先要介绍一下什么是解构,以及解构出现的背景及影响。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了解构主义,而这一思想的提出,遭到了众多结构主义者的反对。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是二元对立的两种思想,西方哲学里面往往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二元对立,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客观与主观、能指和所指等。结构主义是一种本质主义和逻格斯中心主义,而解构主义就是要反对这种逻格斯中心主义和本质主义思想。德里达认为,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就过分强调语音或者语言的重要性,并且还忽视和贬低文字的价值,而这种思想来自于逻格斯中心主义。所谓的“逻格斯中心主义”是一种强调在场的哲学,追求永恒存在的,不受质疑的永恒真理或本质,并相信这种本质可以被言说。

正是基于逻格斯中心主义,导致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思想一直处于一种二元对立的状态。所以德里达认为从柏拉图开始,西方的哲学传统一直受到逻格斯中心主义的支配,它的突出特点在于把意义、法则思维不变的东西,把他们作为思想和认识的中心。于是德里达在《论文字学》③《论文字学》是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创作的一部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67年。对逻格斯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德里达认为,逻格斯中心主义和言语中心主义歪曲了思、说、写的关系,特别是歪曲了说和写的关系,说不是思的简单再现,写也不仅仅是说的简单再现。思和说之间、说和写之间存在差异。由此德里达认为写甚至比说更重要,更具本原性,写往往能反映语言的差别性,而说常常掩盖甚至取消这种差别性。

德里达极力反对这种思想,并试图拆解和解构这种思维方式,而德里达的目的首先是消除和拆解传统哲学里面不对等的二元对立关系,颠倒或者打破它们之间的主次和从属的关系。当然解构的目的不仅仅是消除之前的二元对立关系,如果这样的话其实还是一种逻格斯中心主义,只是顺序换了而已。德里达的目的是去中心化,揭露被遮蔽的边缘。所以更重要的是,德里达试图用解构打开固定的结构,打破原有的封闭系统,让他们更具开放性。把拆解后的各个要素暴露出来,看看他们都隐含了什么,排除了什么,然后让原有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重新组合,相互交叉,相互重叠,从而产生一种无限可能性的意义网络,这才是解构的真正目的。

二、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及本土语境

既然解构的真正目的是打开固定的结构,打破原有的封闭系统,让他们更具开放性,那么中国当代艺术就必须摘掉被“殖民”的帽子。而保罗·格拉斯顿的观点恰恰是关闭了这个系统,这也是逻格斯中心主义、东方主义在艺术批评上的缩影。中国的艺术批评家要做的不是附和这种中心主义的思想,而是要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合法性寻找一条出路。而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即艺术的资本化、商业化,它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诸多弊端。面对这种乱象,中国当代的艺术批评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批评,却很少有人去为中国当代艺术寻找出路,更多的是一时的口诛笔伐,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进与合法化毫无建树。而在中国当代艺术这一领域的既得利益者明知这种现象是错误的,却继续创作着符号化的商品,写着一些毫无底线的言论。例如,艺术家和艺术品以商业化的方式进入历史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史的最基本的方式。这样的言论恰恰维护了目前在国内艺术市场上有话语权的艺术家的作品。一件当代艺术作品的艺术史价值取决于拍卖价值的高低,批评的言论更多的是对这些作品不对称的奉承与赞美。而艺术家和艺术品以商业化的方式进入艺术史这种言论和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有效性必须依赖于解构主义如出一辙。

面对这种现状,艺术批评家朱其(1966—)①朱其,男,1966年生于上海,博士、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世界和谐科学院(美国)研究生院荣誉教授、世界文艺复兴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文化复兴基金委员会理事;首届世界和谐奖、世界文艺复兴奖评委会评委。在《艺术与商人是一种什么关系》一文中已经指出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骗局,而处在这个圈子里的既得利益者即使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也不愿走出这个聚宝盆。中国当代艺术目前的处境与西方一个多世纪前遇到的问题:艺术的资本化、产业化和产品化是类似的。但现在这种现象更加暴力、无规范和不可靠。艺术走向市场的实质是艺术寻求金钱的支持。走向市场的中心含意是:艺术必须为销售而生产。在一个商业社会里,金钱定价是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当没有上帝判决的所有学术争论到了无休无止的时候,最为有效的裁定人就是金钱。毫无疑问,这种言论一出,必然遭到批评,但面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谁又愿意孤军奋战呢?网络、媒体的宣传慢慢地可能让这种言论合法化,甚至被奉为真理。显然这是很危险的。艺术圈慢慢饭圈化、媚俗化、利益化,艺术作品符号化、商品化,艺术家明星化、造神化。如果不去制止,这种现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艺术批评家,而这正是西方逻格斯中心主义在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中的体现。这样下去中国的当代艺术始终摆脱不了西方的阴影。

这样看来,如何去批评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问题,解构主义看似是为中国当代艺术立法,实则带有一种后殖民主义的视角。然而保罗·格拉斯顿并没有结合中国的本土语境去思考这个问题。中国的当代艺术不单单是受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它的出现与成长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当代艺术家虽受西方影响,但结合了中国本土文化与背景进行创作。例如,徐冰(1955—)的《天书》②《天书》原名《析世鉴—世纪末卷》。(如图1),看似是对中国汉字的解构,实际则是受“禅”的启发,再如黄永砯(1954—)的《洗书》(如图2)就深得六祖慧能“劈竹”的神髓,喻禅宗的不立文字。所以中国的当代艺术并不像西方学者认为的那样在本质上是解构主义的。这是一种带有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的偏见。像徐冰、吴山专、黄永砯等一系列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融合了中西方的多种元素与观念,是一种看不见的整一,并非解构。而解构主义的目的在于去中心化,打破形而上学建立起来的固有思维模式,因此这与保罗·格拉斯顿的观点是相左的,这无法解构,也无需解构,其正是中国当代艺术之精神所在。

图1 装置艺术《天书》 徐冰/作 1988年

图2 装置艺术《洗书》 黄永砯/作 1987年

三、方向及出路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例如,赵孟頫在《秀石疏林图》中的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以书入画自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后,便被应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中。

当下,利用汉字为素材进行艺术创作的当代艺术家不乏少数,像徐冰、谷文达、吴山专等,但汉字的视觉转向并不是从80年代开始。从甲骨文的出现,汉字就已经完成了视觉转向,尽管那时候甲骨文的审美性要弱于实用性。但中国的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慢慢演变成抽象文字,最终成为一种符号。汉字的语意也从能指和所指的对立,演变到了抒情性、审美性以及书法本身的图像性质。所以中国书法完成书体演变后就进一步转向书风演变,直到80年代徐冰、谷文达、吴山专等人的装置艺术作品的出现,汉字完成了第三次的转向,即文字艺术的现代性。

中国的艺术作品自魏晋以来如同中国的文人画,更多的是像孔子所规定好的那样。“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篇》)也就是说“艺”是玩玩而已,不必认真。由于孔子的这一规定,读书人只能把“艺”作为游戏的手段,不能以之为终生职业。“志于道”是高贵的,如果以艺为职业,那就低贱了。所以一直到清代,人们还说“以画为业则贱,以画自娱则贵”。文人们作画都必须反复声明是为了“自娱” 。①陈传席: 《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这正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不同于西方架上绘画的主要原因。书法也好,绘画也好,都是为了移情、审美或者悟道,如宗炳的《画山水序》中提道: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中国的传统艺术没有落入逻格斯中心主义的窠臼,这就在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语境、不同的世界观所产生的现象。而保罗·格拉斯顿所认为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有效性必须依赖于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自然也就不成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和出现的历史背景与西方后现代的历史背景是不一样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虽受西方影响,但其有自身的文脉逻辑与民族主义特点,不可同日而语。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念变迁,虽然有受西方哲学思想启蒙的当代艺术作品,这不可否认,但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有效性绝非解构理论所能概括。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或许可以从传统中寻找思路,建立起属于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批评模式,这样才能摆脱西方“殖民”的影响,从自身的文化语境中寻找逻辑,才能让中国的当代艺术合法化,顺应多元化的国际形势。

四、结语

解构主义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借用解构主义,我们可以打破西方以及本土艺术家、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现状的固有思维,让中国的当代艺术走出西方现代、后现代的阴影。但保罗·格拉斯顿没有结合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就对中国的艺术下定论是片面的。解构的目的是打破固有的思维,揭开被遮蔽的边缘。而中国的当代艺术有其自身的文脉逻辑,这无法解构,也无需解构。

猜你喜欢

德里达格拉斯解构主义
近十年来国内德里达研究的三条路径
绚烂花车(环球360)
重塑与解构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手持王Paul Greengrass(保罗·格林格拉斯)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研究
德里达“好客”与“新国际”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浅析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
雅克·德里达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