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实用”模式下茶学实习课程建设与实践
——以贵阳学院为例

2022-02-24何国菊廖国进刘声传方衍倩杨润敏

食品工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茶学学期茶叶

何国菊,廖国进,刘声传,方衍倩,杨润敏

1.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 550005);2.湄潭县兴隆镇大芦学校(遵义 564100)

茶叶是农产品,属食品范畴。茶学专业培养具备食品科学、茶学和农学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也是农、工、商、文、医等多学科交融的专业[1-2]。优秀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检验茶学专业教育成效核心的指标,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实习。贵阳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实习为必修课程。围绕我校“突出实用”办学原则,为调动学生实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技能[3],从实习课程设置、搭建校内外实习基地平台、实习模式多样化、完善实习考核体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或完善,主动适应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实习课程实施存在的常见问题

1.1 实习课程设置欠合理

实习,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设置到大学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常称为毕业实习。但由于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忙于找工作,还要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课程,导致实习有时流于形式,或者走马观花似地以参观实习为主的形式完成,难达到实习真正目的。茶学专业,因茶树农作物习性,企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春夏时期,具有较强时间限制。茶学专业的实习内容广泛,涉及茶育种、栽培、加工、品饮、贮藏、销售等环节。实习这门必修课程在我校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分为12分,正常教学需要进行12周。若全部安排在一个学期进行,时间太紧,实习方向也不能有效布置。

1.2 采用的实习平台类型单一

实习平台分为校外实习平台和校内实习平台两类。目前多采用校外实习平台,实习平台类型单一。校外实习平台的长处在于学生实习时直接与专业相关的社会产业接触,实习内容与今后所从事行业工作内容直接相关,缺点是受经费、教学时间、校外管理难的限制,只能在固定时间段实习,也易受实习企业生产内容限制导致实习内容面窄。

1.3 实习模式偏简单

常采用的实习模式有顶岗实习、参观实习,其中参观实习因其耗时短,管理方便,常被采用。这两者都是在固定时间段进行,实习模式和实习时间都单一。实习按场所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根据学生是自找实习基地实习,还是统一安排,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很多专业的实习要么主要采用的是分散实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管理松散,实习效果差异很大;要么主要采用集中实习,简单交给工厂人员管理,易形成简单重复操作实习。

1.4 实习成绩考查范围窄

实习课程一般是考查课程。该课程考核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考核内容偏单一和考核面窄。有的是实习指导教师主要通过实习报告内容评分,有的主要是实习工厂管理人员在后期凭印象打出分数,评分结果欠科学。

1.5 实习基地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前提。目前实习基地体系方面常存在因实习基地类型和数量的偏少或固定化,而导致实习内容的方向偏少,如每届学生实习单位不变、实习方式和实习内容基本一样。未根据不同实习基地技术装备条件和技术力量、生产产品种类、学生实习方向的不同,组合挑选实习基地用于学生实习。从而无法优化实习内容,达到更佳的实习效果。

2 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措施

2.1 结合专业特性进行实习课程设置

实习计划应根据实习大纲并结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合理安排制定。茶学专业实习有自身的特殊性,我校茶学专业师生通过多次到茶企调研,校企生三方联合进行科学的实习课程设置和计划。将茶学专业实习分成两个学期进行,两个学期的实习内容层级式提升,加深技术实践广度和深度,减少或避免工人式的长期简单重复操作。

我校将茶学专业的实习以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两种模式进行。校内实习主要以开放性的形式设置。一是可在人才培养方案素质拓展课程中以创新学分(4分)中体现,以开放性实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专业课程相关的调查实习等方式进行。这类实习不单独在培养方案中列出实习学分,以师生自愿的原则进行,还可以以第二课堂形式(如学生参加茶艺、审评、茶叶加工比赛的实习场地)体现。另外,在第8学期,校内实习场地也可根据自主实习学生自选的原则,作为学生的实习场所。

校外实习中,茶叶加工方面的实习具有重要意义。因茶企生产的季节性,茶加工方面的实习只能在春季学期中3—6月开展实习。结合实习对理论知识的需求,最好分别设在第6学期和第8学期。一次性若全部设置在第8学期,教学时间长,也因临近毕业学生还有其他很多事情影响实习效果;也不能全在第6学期进行,一是严重影响该学期的其他课程教学,二是此时学生还有一部分专业课未学习,限制了实习内容。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实习的12学分,分别在第6和第8学期设置为6学分。第6学期主要围绕茶育种、栽培和茶叶粗加工方向的内容进行校外实习,第8学期主要围绕茶叶精加工、茶叶审评和茶叶销售方面的知识进行自主实习。

2.2 搭建校内外两类实习基地平台

校内实习基地一般利用校内的实验室、科研基地或其他实习场所进行实习,具有方便管理、实习时间灵活、教师随时可指导学生等优点;其缺点是实习内容受实验条件限制,与行业实际状况不完全一致。因此我校搭建校内外两种实习平台,综合两类平台的长处,减弱两类平台的缺陷。将校外签约的实习基地作为校外实习平台,目前已与清镇红枫山韵茶场、凤冈县茗黔茶叶专业合作社、贵州灵峰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实习平台拟采用以下思路:将学院内的科研实践基地茶园和茶专业实验室作为校内实践平台,用于学生对茶苗的育种、栽培、管理及土壤施肥等方面的基础实习,学生能随时亲自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参与茶学专业茶艺、审评、加工等实验室的开放项目;参与茶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开展研究性实习,有利于解决实习教学需求与实习单位需求相互脱节的矛盾,这也是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所倡导的。

2.3 实习模式多样化

根据多次调研和思考,结合我校茶学专业办学时间不长的实际情况,不同实习平台选用不同实习模式。校内实习采用校内动员加实习指导的模式进行,师生可利用非上课时间灵活参与,参观实习、亲自实践、综合性教学实习这些模式灵活选用。校外实习,要求学生到茶企实习基地实习,发挥校外基地“象牙塔看社会的窗口”[4]的桥梁作用。组织方式上采取自主实习与集中实习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6学期进行第1次实习,采用校外集中实习为主。第6学期,由于学生虽然学习了茶叶栽培、加工、育种等方面知识,但还有少部分专业课程未学习,易受理论知识的限制,加上学生刚接触实习,无经验。为提高实习效果和后期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组织进行。在实习初期前一周采用参观实习和示范操作实习这两种模式进行。参观实习用于学生先了解实习期间在工作、生活、休息时的环境和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实习期间的整体工艺流程和实习阶段计划。由我校承担相关课程的专任教师和实习基地的主管人员一起,结合实习内容对学生讲解和示范操作,学生逐渐进入实操阶段,期间老师或工厂师傅进行全程指导。后续还进行轮换工种实习,扩大实习面。

第8学期进行第2次实习,此时学生本科理论课程知识已基本学完。加工方向的实习调整主要为茶叶精加工及深加工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强调完成每批次茶叶加工后要参与后期产品的茶叶审评,并及时分析问题和总结经验。另外,学生也可到茶舍、茶叶市场等场所进行茶饮、茶叶销售等方面的自主实习。学生通过茶叶精加工的实习,进一步掌握茶叶精制加工的过筛、选、拣、烘等精加工环节,也进一步加强了在茶艺和审评方面的实操能力。因已有了一次实习经验,采取集中和分散实习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自主的分散实习为主。结合找工作需求,先动员学生积极主动联系自主实习单位,对学生联系的自主实习单位能提供的实习方案进行筛选,符合要求的同意进行自主实习。自主实习主要依托贵州茶叶产地优势资源,结合贵州茶企需求,开展分散式自主个性化专业技能实习,以利于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联系不到实习单位或联系的实习单位不符合要求同学,学院组织集中进行校外实习,以轮换工种和顶岗实习结合的模式进行。因新冠疫情原因不能出去实习的同学采用校内实习的方式进行。

另外,茶学专业任课教师也可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以布置作业方式让学生参与调查实习。如课程“茶叶清洁化生产”利用布置论文方式让学生在寒暑假、节假日、周末等非教学时间到茶园、茶馆、茶叶市场、茶室等地方进行调查和参观实习,以了解茶业的茶园栽培、管理、加工、销售等在清洁化方面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2.4 完善实习考核体系

实践教学的考核是检验学生对技能、技巧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实习考核不仅起着监督作用,而且有积极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实习的重要管理手段[5]。通过每日考核、实习企业考核、实习报告三方面来综合考核。每日考核:实习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日志。学生每天记录实习内容和自我评价,总结对该天实习内容的理解,用以检查学生当天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技能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实习日志自查,教师每间隔一段时间结合自查评阅后给出评分,实习日志成绩占实习综合成绩的30%。实习企业考核:由实习基地企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鉴定,在实习鉴定表评出成绩,占总成绩40%。实习报告考核:实习报告里内容有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及地址、实习单位简介、实习内容、实习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实习心得和感悟等内容。根据实习报告,很大程度能体现出学生在实操方面的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实习完成后,学生需按照上述内容完成并提交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成绩占综合成绩的30%。最终按三项得分比例综合得出学生的实习成绩。

2.5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搞好实习教学环节,实习基地建设很重要。采取校内外实习基地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资源开展实习教学,提高实习效果。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科研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结合新办专业需求,我院每年都在申请这些经费,加大校内实习基地如茶园、茶叶加工、茶艺室等场所和设备的建设与完善,以改善校内实习场所的条件。

校外基地是实习的主要场所,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现代企业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多接触各类茶企,调查后积极主动与其建立实习基地,形成实习基地体系。根据不同实习基地企业的技术装备条件、技术人员技能、产品种类和工艺环节优势等的不同,对实习基地进行分类。如有的适合作为茶园栽培和管理的基地,有的适合作为茶叶加工环节的基地,有的适合作为茶叶审评和茶艺的基地,有的适合作为茶叶销售方向的实习基地。根据实习需求挑选和组合各类基地,选择性用于学生实习,有利于学生进行多环节实操,减少重复性实习,达到更佳实习效果。

3 结语

通过上述措施在我校茶学专业的实施,学生在实操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取得比较好的锻炼和提升,学生本人、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效果都比较满意。学生在校期间,多次在各类校级、省级及国家级茶艺、审评比赛上获奖。根据各类茶业会议进行的调研咨询和企业反馈结果,我校毕业生在社会尤其贵州省内得到比较大的认可,体现出了“突出实用、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今后在学生实习管理过程中,我们将针对出现问题如继续不断改革,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以更好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茶学学期茶叶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茶叶通讯》简介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探究茶学词汇的英语翻译特点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兴趣教学法在《茶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