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课程“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022-02-24范雨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科模块化文学

范雨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4)

随着“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1]政策的提出,文科教育如何创新发展成为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新文科建设的开展,也成为近年来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传统文科体系建设已经十分成熟,但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及适应市场新人才需求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方面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模式下催生出众多新兴职业与领域,文科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也需与时俱进。在众多文科课程中,文学课程与语言类、写作类等课程略有差异,其工具性特征不明显,不注重技能培养,更注重精神素养方面的能力培养。所以,文学课程如何适应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文学课程中的应用,不但能够提升文学课程的技能应用培养水平,还可使课程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培养适合新时代需求的通识型人才。

一、“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关于模块化教学,是最初流行于欧美等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上目前分为两种类型:一是CBE模式,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该模式最初由加拿大创立,后在北美等国家和地区推广开来。[2]CBE模式以具体职业岗位为基础,将与岗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需求分解为学习任务,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MES模式,指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该模式由国际劳工组织首先提出,偏向于现场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教学形式,以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为培养目标。[3]之后模块化教学模式被引入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而此时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CBE和MES两种类型,各国从专职教育、高等教育结合学科性质及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开发出以这两种模块化类型为基础的新型模块化教学模式,如英国BTEC教育、澳大利亚TAFE等,均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模块化教学模式。[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加之2018年起教育部提出了“新文科”建设的规划,将文科专业建设与市场人才需求导向结合起来,提出了文科专业发展新要求。模块化教学在文科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恰好迎合了“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但是文科专业与理工科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所区别,前者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为主,所以以CBE模式为基础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更适合应用于文科专业的课程改革。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等思想[5],此后,“互联网+”行动便与各领域行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强势竞争力的新兴业态,从民生服务到经济发展再到社会结构都受到其发展的影响。截至目前,我国5G互联技术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技术水平世界领先,5G网络也实现了从军用、商用向民用的过渡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科研与教育的高地,不能忽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产学研”新模式的转变,人文学科亦不能脱离现代化技术独善其身。“互联网+”与教育、科研结合的趋势实属必然且呈现长期态势。

促成“互联网+”教学模式快速形成且迅猛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即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造就特殊的教育环境,线上授课加互联网教育资源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催化而生。各种线上授课教学手段、现代化技术与教学结合的课题项目、学术研究成果爆发式产出。腾讯、超星等中国互联网及知识资源企业以惊人的研发速度与教育界联手推进我国“互联网+”教育体系的高速发展。

文科专业中的文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积累文学、文化相关知识,提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为主,与语言类、写作类课程的技能应用培养不同,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很难与具体职业及应用技能产生直接关系。这是因为文学课程所授知识是文科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文学知识,具备了丰富的文学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逻辑整合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其它课程内容,继而为以后能够迅速掌握相关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也就是说,要想让文学课程更好地发挥“新文科”人才培养的作用,需要通过适合的教学手段与媒介相结合。“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文学课程中的应用,恰好可以满足“新文科”人才培养中对于通识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文学课程中“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文学课程依据自身课程性质及知识结构,结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知能合一的通识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可以一个学期为单位,将“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分为四个教学阶段(见图1)。

图1 文学课程“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

(一)任务发布

任务发布阶段一般安排在课程教学的第一周执行,内容包括两部分:

1.任务说明

主要包括本学期需要完成的任务内容、完成时间与形式、完成条件等。任务发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学期文学课程学习的内容及需要掌握的技能,结合任务说明规划学习计划,为任务准备提供依据。

2.团队组建

团队组建可以根据任务情况选择合适的组建方式,一种是由教师分配团队名单,可根据课堂座位顺序或学号顺序分配;另一种是由学生自行组建团队,教师给出团队成员数量范围,控制团队数量。团队组建后,通过教师委任或团队选举的形式选出领队,负责后续小组任务执行的组织工作。

(二)任务准备

任务发布后课程进行正常理论教学,此过程可结合优秀的线上微课资源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线上微课学习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所以学习任务量要适中,避免任务量过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负影响。另外,线上微课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要具有衔接性和启发性,内容不可重复。理论课程学习内容达到可执行模块化任务的阶段时,便可进入任务准备环节,通常建议将任务准备环节安排在教学期中阶段。

任务准备阶段同样包括两部分内容:

1.技术操作学习

“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特色,即将网络资源、新媒体技术与文学知识相结合,实现通识教育及应用能力培养,所以技术操作学习环节不可或缺。但是此环节并非文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其目的是辅助文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应用,所以该环节的课时安排不宜过多,且可通过课堂实践培训及线上网课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来完成。技术操作学习的内容可结合具体执行任务时,学生需要掌握哪方面互联网平台及软件的应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也可通过学生组建学习小组、网络课程分享等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展学习。技术操作学习环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形式可灵活把握,结合专业教学资源条件自行选择。

2.职务分工

学生明确任务执行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后,结合团队成员自身条件、兴趣特长进行职务分工,做到每位同学在团队中均有职务,能够承担一定责任,可与团队协作完成任务。

(三)任务执行

任务准备阶段完成后,学生一边准备任务内容,一边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完成一学期文科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并在学期末进行“互联网+模块化”教学任务的执行环节。在任务执行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团队协作情况安排任务成果展示的方式和顺序。

1.成果展示

在任务成果展示方式方面,可依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线上运行讲解、视频播放演示或现场说明、表演等方式。学生依据团队任务执行所使用的具体技术手段,以最佳展示效果为标准,选择恰当的展示方式。

2.操作演练

任务展示顺序上,教师应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安排团队展示顺序,最好可以结合学生操作演练情况,将优秀成果与一般成果穿插展示,既能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和关注其他团队成果的积极性,又能通过成果对比,调动参与动机不高的团队提升任务完成度。

(四)评估反思

评估反思环节包括学生评价和自我总结以及教师考核和教学反思两部分内容。

1.学生评价和自我总结

学生评价和自我总结部分,由学生完成“互联网+模块化”任务后,针对团队和个人在任务准备与执行阶段所收获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总结,评价学习方法与成果。

2.教师考核和教学反思

首先,教师对学生“互联网+模块化”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估,此环节建议使用阶段性考核手段进行评估,结合学生任务准备与执行情况以及最终成果展示情况,从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团队协作及成果展示几方面分阶段考评学生学习成果,保证考评结果的公平公正。其次,教师对教学方法及过程的反思,在“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各阶段总结教学经验,发现优势与不足,从教学方法、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模式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为下一阶段的文学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三、文学课程中“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为了更准确地验证“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在文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以《外国文学》课程为例,通过一年来对汉语言文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课程实施,检验教学效果。《外国文学》课程的“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实践环节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实践环节安排

结合以上“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外国文学》课程中的实施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及行为观察、访谈等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以2018级汉语言文学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该年级《外国文学》课程在一年时间里开展“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设计了关于文学课程“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向学生发放。问卷共计24个问题,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调查、学生课堂行为自我评价、学生学习收获情况、对“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总体评价四个部分。

本研究采用SPSSAU测得信度系数Cronbach’s α值=0.989>0.8,证明本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效度分析,题项与维度对应关系情况良好,KMO值=0.892>0.6,通过Bartlett’s球形检验,累积方差解释率(旋转后)=80.29%>50%,研究项的信息量可进行有效提取,综合说明研究数据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水平。本研究通过问卷星平台向2018级汉语言文学及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共计104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为90%。

(二)问卷分析

1.对学习动机与态度的影响

针对问卷中对学习动机与态度的评价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分析结果可知,表中相关度系数结果的p值均<0.01,证明数据结果具有较高的显著性,说明“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学生学习动机与态度的变化具有显著关系。从相关系数来看,系数在0.4~0.7之间,说明关系较为紧密,系数大于0.7说明关系非常紧密。由此可见,“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外国文学》课程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学习态度上,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方面主动性更强。

表2 学习动机与态度相关度分析

2.对课堂行为表现的影响

针对问卷中课堂行为自我评价调查数据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课堂行为表现

根据数据显示,约88%的学生认为课堂注意力在“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环节中能够更集中,约64%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在《外国文学》课堂中的应用十分认同,67%的学生在此环节中十分投入,65%的学生表示课堂中进行的即便不是与本小组相关的环节,同样可以引起自身的学习兴趣。将问题“我一贯能保持认真的听课状态”与“能够更多地关注本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66%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的关注度有显著提高,24%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10%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课堂学习关注度交叉分析

上述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文学课程中实施“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学生课堂行为表现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听课注意力,增加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关注度,并提高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兴趣,“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

3.对学习成果的影响

根据问卷中对学习收获情况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认为“‘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学习收获更多”的学生数量达到89%。分析学生在知识技能与素质能力两方面的学习收获情况对该选项调查结果的影响程度,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学生学习收获情况

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为知识技能与素质能力两类并作为变量X,将“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学习收获更多作为变量Y,分析变量Y与X的相关度,发现相关系数均大于0.7,证明变量X与Y的关系十分紧密,变量Y的调查结果与变量X有关。其中变量X1与Y的相关系数为0.84,系数值最高。X3、X4、X6、X7与Y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由此可见,“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文科类课程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成果方面效果显著,其中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方面效果最佳。而从相关系数上来看,学生认为素质能力的学习成果收获感更明显。

4.对教学模式整体评价

将调查问卷中对“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评价部分与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因变量Y“对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有所帮助”的认同度在93%,与自变量X“对文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有帮助”“提升互联网及新媒体应用技能”“培养灵活应变能力”三者相关度较高,VIF<10,说明模型没有共线性问题,调整R2=0.799,说明X可以解释Y79.9%的变化原因,p值<0.05,回归系数值大于0,说明两者存在正影响(见表5)。

表5 教学模式整体评价线性回归分析

由此可见,“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专业知识、新媒体应用技能及灵活应变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更认同该模式对自身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帮助。88%的学生希望在未来的文学课程中能够继续实施“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整体评价比较高。

(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对学生的访谈与学习行为观察,发现文学课程中应用“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与其它课程的通识度有待提高

文学课程的学习更注重横向知识积累及纵向逻辑思维训练,所以不同文学课程在知识特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共性,在知识运用及技能训练上存在综合性与通识性。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不同文学课程在“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环节的实施上具有相似性。所以,文学课程的“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可以实现综合应用,即同一年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可以设置阶段性模块化任务,并且任务对文学知识的运用与技能操作具有一定的通识度。另外,文学课程中应用“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对计算机技术、新媒体应用等技能具有一定要求,对编辑与写作的能力同样具有一定要求。所以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实际上可以与写作课、语言课及计算机相关课程实现联合培养,达到通识教育的目标。

2.考核方式有待优化

目前来看,“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尚存在形式单一、分值占比不合理等问题。这与传统教学的遗留考核方式影响有关。传统考核方式通常为考查与考试两种形式,平时成绩占比20%(包括作业与出勤),期末成绩占比80%。为了合理化监督与管理考试安排与考场秩序,学校会以学院为单位报送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与考试时间等,所以文学课程虽然实施了“互联网+模块化”教学环节,在考核成绩分配上依然规划在平时成绩中,成绩占比10%。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认为考核分值占比不合理的达到84%,在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分值占比,并丰富课程考核形式。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学院为单位增加阶段性考核或期中考核环节,将“互联网+模块化”教学考核成绩比例调整至20%~30%。在考核形式上,从学生基础知识、技能掌握、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应用能力等方面实施多元化考核,合理分配考核单元的分值与评分标准,优化考核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课程对“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将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应用效果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模块化任务执行中,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具有积极作用,对具有正向学习动机的学生,强化积极的学习态度效果更明显。从课堂表现上看,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提高听课效果。从学习成果上看,对知识技能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均有显著提高。总体来看,文学课程“互联网+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将文学知识与应用技能结合起来与市场需求接轨,培养知能合一的通识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文科模块化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模块化住宅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
我与文学三十年
AVL公司新型模块化动力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