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2022-02-24宋金凤
宋金凤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是脑血管意外,发病急,脑部血管可出现突然的破裂和阻塞,脑部循环受到严重干扰,大脑神经、组织均会出现严重损伤[1]。该病主要在40 岁以上患者中发病,为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需要及时干预控制。目前对于脑卒中可以实现较好的治疗,但是疾病的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疾病的后遗症包括肢体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在疾病治疗期间科学的护理干预也非常必要。常规护理模式关注疾病本身,对疾病导致的一些后遗症关注不足,使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恢复时间,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恢复,需要对护理措施进行改进。康复护理干预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除了一些基础护理措施之外还加入了各项专业的护理技术,以恢复患者的残余机能[2]。本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7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2~77 岁,平均年龄(59.56±6.43)岁;发病时间2~24 h,平均发病时间(12.13±4.14)h。实验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1~77 岁,平均年龄(59.14±6.56)岁;发病时间1~24 h,平均发病时间(11.87±4.32)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指标:①符合脑卒中诊治标准[3];②首次发病;③意识清晰;④实验提交至医院伦理委员会,并签署实验同意书。排除指标:①大面积出血性脑卒中;②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治疗;③严重肝脏、心脏、肾脏疾病;④无完整临床就诊资料。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疾病治疗期间监控疾病的变化,结合疾病的变化以及患者的需求提供药物干预等措施,并进行适宜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大致的了解,以提升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肢体训练 对于存在肢体障碍的患者,需进行有效的肢体功能恢复,在制动期间注意及时调整体位,保证肢体摆放的舒适性,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肢体因为挤压而导致肢体血液流通不畅,加速肢体的损伤。一般制动期间选择仰卧位,肢体自然摆放在身体周围,但是需定期变换体位和姿势;注意对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和肌肉僵硬;患者可以活动后先由被动训练开始,护理人员协助活动关节,之后由卧位变为坐位,在坐立位时选择直背硬靠椅,上身尽量挺直并收腹,尽可能向后靠近椅背,过渡至站立位后尽量抬头、挺胸、收腹,如果必要可进行背部靠墙站立训练。
1.2.2 语言、吞咽功能训练及心理康复 对患者进行语言、吞咽功能训练,护理人员通过文字、表情和手势与患者展开沟通,对舌头进行恢复训练,多进行语言功能的恢复,由单字发音开始,逐渐过渡至多音节发音和完整的句子;鼓励患者进行腮部运动、伸舌运动、咀嚼运动,尽早指导患者进食,饮食先由流食开始,逐渐过渡至固体食物,以促进自主吞咽功能的恢复。并且配合心理疏导工作,保持康复期间各项心理指标的稳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以Barthel 评分和NIHSS 评分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情况。②心理状态,以SAS 评分、SDS 评分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SAS 和SDS 评分>45 分表示存在心理状态不佳的问题。③生活质量,以简易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作为评价依据,包括心理健康、机体功能、疼痛和总体健康4 项指标,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理想[4]。④护理满意率,通过问卷调查的模式获取满意率,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量表总分100 分,共设计25 个问题,每题4 分,分值≥88 分为非常满意,64~87 分为比较满意,≤63 分为不满意[5]。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Barthel 评分和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Barthel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实验组心理健康、机体功能、疼痛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在临床上发生率较高,因为脑部血管的小栓子脱落导致动脉-动脉栓塞,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对脑部神经和组织的伤害非常严重,发生健侧神经代偿性的变化,出现各种后遗症,影响后期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在疾病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研究显示,在脑卒中发生后的4 周进行及时康复治疗可以促进一些功能的恢复。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可维持身体健侧部分功能,协助患侧区域锻炼,使损伤区域得到恢复和重建,以提升疾病的恢复质量,该护理模式将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以实现自身护理质量的提升[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Barthel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理健康、机体功能、疼痛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注意对患者肢体锻炼,不能盲目的进行训练,待肌肉和肌腱功能恢复后再循序渐进进行训练。注意对训练强度的控制,保持科学康复,并关注患者运动后的表现,及时对康复方案进行调整,训练由被动开始,逐渐过渡至主动训练,促使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运动和神经功能得到改善[7]。注意对患者吞咽和语言能力的恢复,吞咽功能恢复自早期开始先以流食进行训练,逐渐过渡至固体食物,同时注意对语言的恢复,以提升生活质量,可以缓解患者因为该病的病程时间较长,复发和缓解交替出现导致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更加积极配合治疗,因此护理整体满意率得到有效提升[8]。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恢复效果,可以及时促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保证治疗期间稳定的心理状态,改善后期的生活质量,获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率,因此该护理措施可以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