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脾肾方联合替诺福韦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2022-02-24张文海
张文海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指HBV 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厌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等,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随CHB 患者肝脏疾病的进展与病毒的活性复制,该病会极易导致患者发生肝癌、肝硬化并发症甚至死亡[1]。根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CHB 防治指南,该病的治疗目标是清除患者体内HBV,缓解肝细胞炎性坏死以及肝纤维化,防止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由于CHB 患者肝脏疾病的进展与HBV-DNA 复制活性密切相关,通过抗病毒治疗抑制HBV 复制可以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风险[2],因此,抗病毒治疗是该病患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治疗途径,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是CHB 治疗效果的直接体现。除常规抗病毒药物外,我国传统中医在CHB 的治疗上也表现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12月在本院进行就诊治疗的脾肾两虚型CHB 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温补脾肾方联合替诺福韦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和讨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20年1~12月在本院进行就诊治疗的脾肾两虚型CHB 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 岁,体重≥35 kg;符合《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3]中CHB 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型;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V-DNA≥105copies/ml,ALT ≥ 2×正常值上限(ULN);病程≥6 个月且6 个月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护肝降酶治疗;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2~68 岁,平均年龄(39.86±9.48)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7.63±3.88)年。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1~68 岁,平均年龄(39.72±9.53)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55±3.9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商品名:韦立得,Patheon Inc.,注册证号H20180060)口服,1 次/d,1 片/次。随食物服用。治疗3 个月。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方剂温补脾肾方进行治疗,方剂组成:熟地15 g、党参30 g、淫羊藿20 g、菟丝子15 g、枸杞子30 g、黄芪30 g、炒白术15 g、干姜10 g、茯苓10 g、丹参20 g、柴胡10 g、当归15 g、白芍15 g、五味子10 g、甘草6 g。如热邪壅盛可加白花蛇舌草30 g、连翘12 g;如肝区疼痛明显可加郁金12 g、元胡12 g;如黄疸明显可加茵陈30 g;如失眠多梦可加夜交藤30 g、酸枣仁30 g;如乏力、纳差可加焦麦芽15 g、焦山楂15 g、焦神曲15 g;如痰液较多可加陈皮10 g、益智仁10 g。上述药物1 剂/d,加1000 ml 水浸泡1 h,大火煎煮至沸腾后小火熬煮,浓缩至400 ml 药液,早晚各服200 ml。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 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血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TBiL、DBiL 指标水平。
1.3.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HBV 实验室检查指标取患者清晨空腹血3 ml,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HBV-DNA 定量检测,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HBeAg 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HBV 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V-DNA 与HBeAg 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V-DNA 低于本组治疗前、HBeAg 阴性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HBV-DNA 低于对照组、HBeAg 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HBV 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HBV 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n(%)]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核苷类药物(NAs)是目前临床上用于CHB 治疗的常用药物,其能够通过对逆转录酶产生作用来抑制病毒复制,常见药物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TDF)、丙酚替诺福韦(TAF)等。不过西药治疗存在耐药、停药后病情易反复等缺陷[4,5],部分药物只能抑制病毒复制,不能完全清除,很难达到临床治愈CHB 的理想终点[6]。
CHB 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于“胁痛”、“积聚”、“黄疸”、“肝着”、“腹胀”等范畴[7]。其病机为患者外感湿热疫毒损伤肝脾,再加上饮食劳倦、正气亏虚最终导致肝肾脾三脏俱虚,进而生痰、瘀血、水肿等症[8]。CHB 患者受HBV 感染后,由于潜伏期长,发病隐匿和缓,导致阴邪疫毒内伏,而患者正气虚弱无法对HBV有效清除是导致病毒携带状态持续存在并造成肝损害的根本原因。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且肝肾同源;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患者脾阳不足,肾气亏虚会对机体正气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脾肾两虚是CHB 患者的重要临床证型之一。梁惠卿等[9]对CHB 患者肝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表达模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显示,CHB 脾肾两虚型多为“正气已虚”、“正虚邪恋”,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明显,以浆核各半型HBcAg 表达模式为主,提示患者随肝组织病变炎症程度增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VDNA 低于本组治疗前、HBeAg 阴性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HBV-DNA 低于对照组、HBeAg 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次研究中所用温补脾肾方中以熟地、党参、菟丝子、淫羊藿、枸杞子为君药,温肾助阳以复先天之本。临床研究显示[10],补肾、温阳药物具有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提高HBeAg 血清学转换率等功效。黄芪、白术、干姜、茯苓为臣药,补中益脾,使气血生化有源。丹参、柴胡升阳活血,可脾肾双补,五味子益气养阴,当归、白芍滋养肝阴、柔肝止痛,共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共用健脾补肾、活血疏肝。
综上所述,温补脾肾方联合替诺福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脾肾两虚型CHB 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HBV 复制,且用药较为安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