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D 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022-02-24吕殿亮石琳吴艺张宽顺卢金金曹天星程志
吕殿亮 石琳 吴艺 张宽顺 卢金金 曹天星 程志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1],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受环境、生活方式、电离辐射、药物、感染等因素诱发,患者患病后常表现为经典四联症,即血钙升高、肾功能不全、贫血、骨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感觉异常、肝脾肿大等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4]。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以化疗为主,但不同的化疗方案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同。本文对RCD 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中的临床进行研究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以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参比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参比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52~88 岁,平均年龄(70.13±6.05)岁。试验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51~89 岁,平均年龄(69.95±6.3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经骨髓检查、病理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等确诊患者;自愿加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完整记录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患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患者;言语沟通障碍患者;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史患者;研究依从性差患者。
1.2 治疗方法 参比组应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具体给药方案如下:使用美法仑片(德国Excella GmbH &Co.KG,注册证号H20171317,规格:2 mg×25 片)治疗,按按体表面积4 mg/m2进行计算给药,1 次/d,通过口服方式给药,时间为第1~7 天。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846,规格:5 mg×100 片)治疗,按按体表面积40 mg/m2进行计算给药,1 次/d,通过口服方式给药,用药时间为第1~7 天。使用沙利度胺胶囊(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86,规格:25 mg×48 粒)治疗,100 mg/d,通过口服方式给药,用药时间为第1~7 天。以3 个月为1 个化疗周期,连续治疗1 个周期。
试验组应用RCD 方案治疗。具体给药方案如下:使用来那度胺胶囊(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0009,规格:25 mg×21 粒)治疗,25 mg/d,通过口服方式给药,用药时间为第1~21 天。使用环磷酰胺片(通化茂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673,规格:50 mg×24 片)治疗,50 mg/d,通过口服方式给药,用药时间为第28 天。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片(新乡市常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1020216,规格:0.75 g×100 片)治疗,20 mg/d,通过口服方式给药,用药时间为第1~4 天和第9~12 天。以3 个月为1 个化疗周期,连续治疗1 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M-蛋白、β2-微球蛋白、CD4+、CD4+/CD8+)、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分为基本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四种疗效,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后血中M-蛋白水平下降≥90%;部分缓解:患者治疗后血中M-蛋白水平下降<90%且≥25%;疾病稳定:患者治疗后血中M-蛋白水平下降或升高<25%;疾病进展:患者治疗后血中M-蛋白水平升高≥25%。总有效率=(基本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神经组织病变、嗜睡、便秘、血小板数量减少、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M-蛋白、β2-微球蛋白均低于参比组,CD4+、CD4+/CD8+均高于参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参比组比较,a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的神经组织病变、嗜睡、便秘、血小板数量减少、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分别为0、1、1、11、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2.56%、2.56%、28.21%、33.33%。参比组患者治疗后发生的神经组织病变、嗜睡、便秘、血小板数量减少、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分别为5、7、8、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82%、17.95%、20.51%、2.56%、5.13%。试验组神经组织病变、嗜睡、便秘发生率低于参比组,血小板数量减少、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发生率高于参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425、5.0143、6.1546、9.8485、9.9873,P=0.0208、0.0251、0.0131、0.0017、0.0016<0.05)。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内科常见一种疾病,流行病学显示,此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具有性别差异,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且近年来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典型症状有贫血、胸痛、腰背痛、肾病、高钙血症、神经麻木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若未及时发现进行治疗,容易损伤多种组织器官,合并多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5-7]。
化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常规化疗方案主要使用美法仑、泼尼松和沙利度胺三种药物进行治疗,虽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具有局限性,患者用药后耐受性不高,接受度较差[8,9]。而RCD 方案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使用来那度胺、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三种药物进行治疗,来那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改善免疫功能、杀伤肿瘤细胞,改变骨髓内微环境的作用;环磷酰胺能够与S 期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烷化剂作用,抑制DNA 合成,干扰RNA 功能,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休克、抗内毒素、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有效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轻对患者身体的影响[10,11]。本文使用RCD 方案进行治疗,三种药物起到协同作用,一方面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命。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化疗药物对患者身体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用药安全性明显提升。因此,RCD 方案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治疗价值的治疗方式。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M-蛋白、β2-微球蛋白均低于参比组,CD4+、CD4+/CD8+均高于参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神经组织病变、嗜睡、便秘发生率低于参比组,血小板数量减少、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发生率高于参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RCD 方案治疗的疗效更佳,能够优化患者相关指标,提高用药治疗安全性,建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