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驼住肉孢子虫感染案例分析
2022-02-24陈小丽王宇翔曾菊英黄晓青祁保民
陈小丽 王宇翔 张 韬 曾菊英 黄晓青 祁保民*
(1.福州市动物园管理处,福州,350012;2.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福州,350002)
住肉孢子虫病是由真球虫目(Euccocciida)住肉孢子虫科(Sarcocystidae)肉孢子虫属(Sarcocystis)[1]的虫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寄生虫病,是一种食源性人兽共患原虫病。住肉孢子虫的宿主较广,家畜的感染率高达70%以上,在我国西北、西南等地的养殖地区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2-3]。住肉孢子虫是二宿主寄生虫,中间宿主为杂食动物或草食动物,终末宿主为肉食动物[4]。2016年5月底,首次发现住肉孢子虫寄生羊驼病例,据此分析了羊驼住肉孢子虫的临床特征性病变及食管住肉孢子虫体的病理变化,为羊驼住肉孢子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1 基本情况
2 发病情况
2016年5月底,羊驼“棕毛”(♀)食欲下降、几乎废绝,粪便减少,出现腹围增大、大量流涎、无法站立、身体不停颤动、颈部持续绕圈等现象(图1),工作人员立即给其营养神经药物、抗生素、阿托品等对症治疗,后治疗无效死亡。
图1 羊驼住肉孢子虫感染症状
3 疾病诊断
3.1 尸检症状
剖检死亡羊驼观察:动物机体消瘦。心脏水肿,心脏脂肪消耗明显呈胶冻样(图2A),心包、胸腔内大量透明积液。肺部呈灰褐色,右侧肺叶颜色尤为深重,呈灰紫色。食管肌肉上有乳白色虫体,表面光滑,与肌纤维平行(图2B、C)。虫体靠近胃部食管多而大,靠近头部少而小。机体肌肉苍白,肠道表面极度苍白,显示贫血症状。
3.2 虫体检查
将食管及肌肉上的虫剥离出来,仔细观察。该虫为乳白色,两端尖细,纺锤形,大小约为1 mm×3 mm(图2C),初步诊断该虫体为住肉孢子虫。
图2 死亡羊驼剖检结果
3.3 病理组织学检查
将剖检的肌肉组织和虫体送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病理实验室进行病理学检查。食管组织HE染色后观察:显微镜下可见上皮细胞变性不明显,肌纤维中有卵圆形(图3A)和纺锤形(图3B)的虫体。在成熟虫体内部可见许多小室和慢殖子(图3C)。纵切面可见肌纤维溶解,断裂分成大小不一的块状结构,均质红染(图3D)。肌纤维横断面镜检可见许多大小不同肌膜与肌浆间的空腔间隙,肌纤维发生透明变性(图3E)。食管平滑肌萎缩、结缔组织增生(图3F)。
图3 死亡羊驼病理组织学检查(HE,×400)
4 结论与讨论
根据临床症状、尸体剖检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该病例为住肉孢子虫病,营养衰竭而死亡。
住肉孢子虫的生活史是专性异宿主性寄生[4],其生活史一般需要2个宿主,裂殖生殖阶段在中间宿主(植食性动物)体内进行,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阶段在终末宿主(肉食动物)体内进行。采食是本病主要的传播方式[5]。中间宿主的感染阶段是卵囊,终末宿主的感染阶段是包囊[6]。裂殖子在机体各部发育,一般寄生在肌肉处,并在此处形成住肉孢子虫包囊[7]。中间宿主吃到包囊,或终末宿主吃到孢子囊均不能感染。中间宿主体内的裂殖子可经血液实验性感染受体动物,也可经胎盘自然传染给幼龄动物。
住肉孢子虫对中间宿主有一定的危害性,对终末宿主致病性不明显。动物感染住肉孢子虫后会出现贫血、厌食、腹泻、肌肉无力、流涎、肌肉颤动、脱毛(特别是眼周围、尾梢和颈部)、一般性神经症状,甚至死亡。受孕母畜感染住肉孢子虫,可引起母畜发病,导致流产或死胎。本研究中的羊驼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贫血、消瘦和肌肉颤动,且出现了典型的剖检体征:心包、胸腔大量积液;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坏死;脂肪组织特别是心冠、肾盂等萎缩呈胶冻样变;血液稀薄;肌肉可见纺锤形虫体,最终继发感染死亡[3]。
患住肉孢子虫病动物生前不容易确诊,且尚未有特效药物。在试验条件下,给牛喂服100 mg/kg剂量的氨丙啉,可减轻接种牛的急性肉孢子虫病所引起的病理损伤,减少死亡,但不能阻止肌肉中包囊的形成。莫能菌素和拉沙菌素预防给药,也具有同样的治疗效果。在包囊期可采用苯硫咪唑、吡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8]。该病的预防办法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重点加强生物安全意识;注意养殖区的环境卫生;对野生动物粪便进行定期检测;定期监控住肉孢子虫,及时治疗和隔离;严控狗、猫等动物在园区流窜,做好各项防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