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科岐,老有所为再奉献

2022-02-24秦风明

支部建设 2022年1期

□ 秦风明

(作者单位:壶关县科教局)

在平顺县青羊镇崇岩村,有一位老党员刘科岐,他退休不退志,仍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初心,捐款支困,献身绿化,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事业,做好事不求回报。

石岭山上万树春

刘科岐1948 年入党,1988年离休,1989 年秋回到村里。

刘科岐家在村子的最高处,房背后是石岭山,山后是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家乡西沟村。开始他用水桶挑水上山,山高坡陡,崎岖难行,摔倒是常见的事,光水桶就坏了四个。后来他想了个办法,用盛食油的塑料桶代替,不怕摔,又不怕洒。刘科岐院里最引人注目的:一是挂在树上的十几只空油桶,一是一眼蓄水井,每逢下雨,他会把雨水收集到旱井里。刘科岐在石岭山种树,上山前,从井里提上两桶水,倒在一个大陶盆里,再把一个个油桶摁进去灌满,然后用绳子拴在一起,用镢头挑着上山。5 升的油桶,开始每次挑6 个,一天走几个来回,随着年龄增长,肩上的油桶由6 个减为4 个,从4 个变为2 个。

荒山石坚土薄,干石裸露,凹凸不平。刨坑垒岸栽树苗,在石头山上刨坑也是个技术活儿。一钢钎下去,石头纹丝不动,换个方向,转着圈儿撬,四边松动了,一点点才能撬出一个坑。鱼鳞坑垒起来了,土又成了难事,山上没有土,要到山下挑,年轻人空手上山都吃力,别说再挑上两筐土,更何况是一位老人。刘科岐走走歇歇,硬是精卫衔石填海一样,一筐、二筐、三筐……冬去春来,光阴荏苒,转眼之间几十个年头过去了,他共买过4车树苗、5 斤柏树籽、30 多斤山核桃种子。总计栽松柏、核桃、山桃、花椒等共4 万多株。垒梯田150 多块,总长2800 米,刨育林坑1500 多个,动用土石方近一万立方米,绿化荒山共计120 亩。

村上有人议论,刘科岐栽了一山树,成了绿色银行,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了一笔财富。刘科岐找到村委,提出将山上的松柏树全部记在集体名下。他说:“山是国家的,树是集体的,我死了,树不会死,我活着负责经营,将来留给社会。”现在他年纪确实大了,上山担不了水啦,刘科岐就用自己的离休费雇人往山上担水。他心想:到老留座青山在,永远报党恩,造福后来人。刘科岐把这片山林看得与他的子女一样,天天抚育,日日浇灌,舍不得离开。从一棵树变成三面林,刘科岐磨破了多少双鞋,浇了多少桶水,挑了多少筐土,留下了多少脚印,他的一生已经与这座荒山化作一体,青青松柏是无言的丰碑!

不求回报做好事

1992 年,平顺县老促会成立,为促进老区经济发展,建立安装公司,没有资金,不能投产,刘科岐把一万元存款投入公司。后来公司借款和贷款都已还清,但他那一万元投资却没有收回。

2008 年7 月,他自愿一次性交纳特殊党费3000 元,用于支援汶川地震救灾工作。2009年,在草庄沟村党支部的支持下,他出资1000 元,为草庄沟在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五名烈士建亭立碑。纪念建党90 周年时,他花了1000 余元买了雨伞、凉帽、八宝粥等物品,自费雇车到阳高乡看望当年在村上担任过支书、主任的农村老干部。他还买了40 把雨伞送给崇岩村的40 名党员。在纪念雷锋同志牺牲50 周年时,他买上面粉、食用油和日用品,送给58 户贫困户和困难学生。

自从离休后,刘科岐每逢春节都要拿出几百元钱送给村上特别困难的老人、孤儿、残疾儿童。合作医疗前,他听说村民刘建军住院付不起医药费,拿出1000 元帮助他看病。村上铺水泥路缺少资金,拿出1000 元帮助铺路。70 多岁的王春梅因病瘫痪,不能到县城买药,他就用自己的钱去买药。村民申雪亮办婚事急需用钱,他拿出1000元……捐资助学、抗洪救灾和县里开展的“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刘科岐总是伸出友爱之手,慷慨解囊。像这样的好事有3000 次之多。

有人问他:“您是一个老革命了,有功劳,现在家家户户都是现代化了,你家里还是老一套,却拿出钱来支助别人。”刘科岐笑笑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资是国家给发的,为了给贫困百姓解决生活之忧,捐点款是应该的。”

当好校外辅导员

刘科岐经常教育儿孙们要不忘初心,不丢农民本色,要节约不要浪费,要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每逢节假日,儿孙们回到家,总要和老人一起上山植树,刨坑垒堰。90 后的孙子,仍然传承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样上山劳动,栽树种地。

2010 年,刘科岐被评为长治市十大“道德楷模”之一,获得了市政府的奖牌、荣誉证和5000 元奖金。他用奖金买了棉被、白面、食用油等送给崇岩和草庄沟两个村的贫困户和贫困学生。社会上对老人营造的勤奋劳动和奉献社会的良好家风敬仰不已,好多人表示要用刘科岐那样的家风教育下一代,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刘科岐还是一位优秀的校外辅导员。他经常到城关小学、实验小学、幼儿园等学校,给师生做报告,讲抗日战争时期平顺民兵与敌搏斗、光荣牺牲的故事,讲全国劳模李顺达、郭玉恩、申纪兰、武侯梨和新愚公王长富的故事,讲改革开放以来平顺的巨大变化,要他们从小养成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优良品德。他每年还给崇岩村幼儿园的幼儿买学习用品和玩具。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六一”儿童节前,刘科岐用自己的离休费给崇岩村幼儿园的孩子每人买了一匹弹力马、一套运动服、一块写字板和一套新衣服。刘科岐只要一出现在学校,孩子们就会不约而同围在他的身边听他讲故事。一个个传奇的故事,一段段英雄事迹的报告,总是让孩子们听得有滋有味。

荣誉面前不止步

刘科岐老有所为再奉献的事迹,赢得了广泛赞誉。平顺县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十大纪兰式党员楷模”“特级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县新闻中心进行了采访报道,县委组织部给他录制光盘,在县、市电视台播放。《长治日报》《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报》《山西老年》《经济日报》等先后刊登了他绿化荒山的先进事迹。2010 年他又荣获长治市第二届“十大道德楷模”荣誉称号,2011 年被评为长治市“创先争优十大先锋人物”,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标兵”,在全省作巡回报告。刘科岐先后在6 个地市作了宣讲。每到一处,他慈祥的面孔、纯朴的语言、感人的事迹和硬朗的身体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当讲到“我没有忘记共产党,更没忘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有点傻,但我做的不是傻事,是好事”“把共产党的名字叫得亮亮的,把共产党的旗帜举得高高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等语句时,会赢得与会人员热烈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