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鱼资源增殖鱼苗繁育与标记技术

2022-02-24翁祖桐赵文武康建平刘招坤马超陈佳许丽双

中国水产 2022年1期
关键词:耳石大黄鱼换水

文/翁祖桐 赵文武 康建平 刘招坤 马超 陈佳 许丽双

为建立大黄鱼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模式,提供大黄鱼增殖放流高质量标记鱼苗,2021年3月~6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承担了“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闽江口多元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模式示范与推广》课题子任务,在福建省联合课题成员单位开展大黄鱼增殖放流鱼苗繁育、锶元素标记研究示范和大黄鱼增殖放流活动,放流6cm规格大黄鱼410万尾,超额完成标记大黄鱼增殖放流任务,取得较好示范效果。

一、放流鱼繁育

(一)亲鱼

从海区捕捞的野生小个体大黄鱼中,挑选体色金黄、唇口桔红、鳞片匀称、体型偏长个体,再经过网箱人工培育至成熟的群体。成熟雌鱼个体600g~1300g,雄鱼500g~1100g。亲鱼催产前1个月在室内水泥池进行强化培育,控制水温21℃~22℃、盐度21~25、pH值7.8~8.3、光照强度500Lux~1000Lux,日投饵率2%~5%,换水量80%~100%,连续充气,保证溶解氧≥5mg/L。为保持大黄鱼优良性状,群体繁育亲鱼数量每批次60尾,其中雌鱼40尾,雄鱼20尾,雌雄比为2:1。

(二)催产

3月底开始催产。挑选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的雌鱼,用经消毒吸管伸入泄殖孔,吸出的卵粒易分离,大小均匀,呈透明状;雄鱼轻压腹部有乳白色浓稠的精液流出,在水中呈线状,易散开。亲鱼催产,用丁香酚麻醉后,从胸鳍基部注射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雌鱼剂量为0.5μg/kg~2μg/kg,雄鱼剂量减半。在水温23℃~24℃条件下,效应时间约30h~35h。

(三)产卵

1.产卵池

注射LRH-A后的亲鱼即可放入产卵池中自然产卵。产卵池的室内光照强度控制在500Lux以内,并保持环境安静。

2.受精卵收集与处理

使用柔软的纱绢网拉网收集,将浮在水面上的受精卵收集起来。从池中收集来的受精卵置于水桶中,经沉淀吸去桶底的沉卵(死卵),再把浮卵收集起来,用不同大小网眼的滤网滤去杂物,并经冲洗后,放入孵化池孵化。

(四)孵化

采用水泥池孵化法。孵化水泥池水体30m~100m,受精卵密度5万粒/m~6万粒/m,每1.5m~2.0m的池底布设1个散气石,连续微充气,定时换水。孵化过程要避免环境突变与阳光直接照射,并定时停气,吸去沉底的死卵与污物,尤其是在仔鱼即将出膜时要进行彻底地吸污与换水。孵化后的仔鱼就在原池进行培育。

(五)仔稚鱼培育

1.培育条件

水温24℃~26℃,盐度21~28,避免突变。室内有充分的光照,可根据天气变化进行调节,光照强度调控在1000Lux~2000Lux,避免光照骤变与阳光直射。连续充气,充气的气泡均匀细小,无死角区,10日龄前充气量控制在0.1L/min~0.5L/min,之后为2L/min~10L/min,池水溶氧量要保持在5mg/L以上。海水经暗沉淀、砂滤,并用250目网袋过滤入池,pH值在7.8以上,氨氮值在0.3mg/L以下。

2.培育密度

仔鱼期3万尾/m~5万尾/m;稚鱼期1.5尾/m~2.0尾/m;45日龄以上的幼鱼1.0万尾/m~1.5万尾/m。

3.投喂

饵料系列分别为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微颗粒配合饲料,各种饵料投喂方法见表1。

表1 大黄鱼仔稚鱼培育饵料投喂方法

4.日常管理

(1)吸污

从5日龄开始,每天用虹吸管或吸污器吸去池底的残饵、死苗、粪渣及其他杂物。每次吸污时,出水口处要放置网袋,收集吸出的早期仔鱼活体、仔稚鱼尸体,或回收饵料,以便检查仔稚鱼死亡与残饵情况。

(2)换水

结合吸污换水。10日龄前,日换水1次,换水量为20%~30%,10日龄后,换水1次~2次。一般情况下稚鱼期换水率为50%~60%,幼鱼期为100%。若水质差,可考虑间断性流水。

(3)增施小球藻液

10日龄前,每天按5×10cell/mL~10×10cell/mL的浓度添加小球藻液,使池水保持微绿色。

(4)常规监测

每天进行仔稚鱼及其生态习性观察,观察仔稚鱼摄食情况,镜检胃含物与胃肠饱满度,检查池中的饵料密度变化情况,统计死鱼数,监测水温、比重、pH值、溶氧量、氨氮和光照强度等理化因子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放流鱼标记

采用锶元素的耳石指纹标记技术,通过阶段性提高大黄鱼育苗水体中锶元素浓度,使其在该阶段的鱼苗耳石区位形成富集,进而在该阶段耳石区段形成可终身携带的耳石指纹标记。操作方法是在30日龄大黄鱼育苗水中添加SrCl·6HO试剂,使得海水中的Sr的质量浓度保持在18mg/L,时间保持7d。标记结束后和结束后第35d,标记鱼两次采样检测,结果表明锶元素的标记成功率为100%。

三、放流鱼标粗

大黄鱼苗经40d左右室内水泥池培育,平均全长达30mm,下鱼排标粗。出苗时注意育苗池的水温、比重与海区的差异,必要时进行调节,时间要选择在小潮汛及当天的平潮缓流时刻,出苗前12h停止投饵并彻底吸污、换水。起苗采用灯光诱集虹吸法,用活水船运输转运至培育海区,运输时间1h~2h时装运密度控制在10

万尾/m~20万尾/m。鱼苗放入网箱的密度为1000尾/m~1500尾/m,日常投喂微颗粒配合饲料,少量多次,前期日投喂率由20%逐渐减至15%,每天投喂次数由6次逐渐减至4次。后期鱼苗全长5mm,日投喂次数减少,早晚各1次,日投饵率由10%逐渐减至8%。日常管理注意观察网箱在水流较急时倾斜情况与鱼苗摄食动态,发现逃逸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四、标记鱼放流

放流海域为闽江口川石岛(放流点:119°50′E,26°18′N),水深大于10m,水流畅通,远离排污口、海洋倾废区等污染源,远离发电厂、盐场、大型养殖场等的进出水口,满足大黄鱼增殖放流环境条件。选择阴天平潮放流,放流前1d停食,鱼苗需检验检疫合格。鱼苗经专家抽样、称重、测定验收后,采用配备充气装置的活水船装运,活水箱配有柔性内网,装鱼密度4万尾/m,时间控制在3h内,运输途中及时捞除水体中的黏液和杂物,放流时缓慢收起内网,鱼苗沿导流槽顺水流缓缓流入海中。整个放流过程,配有专职人员监督监管。

五、小结

(一)育苗质量

鱼苗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增殖放流效果。放流大黄鱼苗要保证为原种子一代,亲鱼应来源于自然海区,挑选海捕、特征明显的个体,培育网箱区位置相对独立,以免与养殖的亲鱼混杂。亲鱼强化培育阶段水温要稳定,水质要清新,环境安静,饵料营养丰富。鱼苗繁育要建立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微颗粒配合饲料以及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二次强化培育的饵料体系。培育密度要适宜,不得为了降低育苗成本过度提高育苗密度。因此,抓好亲鱼培育、饵料的转换与搭配、育苗密度的控制及水质的管理等是获得高育苗成功率、高质量鱼苗的关键所在。

(二)锶元素标记

福建大黄鱼增殖放流力度大,2015年~2020年在闽东三沙湾、福州闽江口放流大黄鱼苗累计1.4亿尾。要进一步提高放流效果,开展放流评估工作以及研发支撑技术至关重要。锶元素耳石化学标记技术方法,是通过改变放流大黄鱼幼鱼养殖水体锶元素浓度,使得大黄鱼幼鱼耳石某段形成时期的锶元素浓度与正常值存在明显的差异,标记成功率高、稳定性强,确定的标记浓度对标记对象无毒性影响,不会带来产品安全风险,且操作简单,适合大黄鱼小规格鱼苗增殖放流规模化标记,标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耳石大黄鱼换水
水培植物霎换水
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宁德大黄鱼产业升级之路
冰柜冻住了大海
耳石症如何治疗
猛一转身就眩晕或由耳石症引发
你了解耳石症吗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耳石不是“耳屎”
低碳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