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风险防控建议
2022-02-24王小玲
王小玲
在现代化发展中,互联网的全面应用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推动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是根据大众所需形式发展,是创新之路的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服务平台,实行统一业务平台管理,建立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这一创新服务体系,营造24小时不休息,全自助登记办证模式,进行全面业务电子化凭证,为大众提供网上申请审核及通过,实现不见面,不跑腿模式,高效智能的办证服务,不断增强社会互联网发展活力与制度。
一、抵押登记的概述及现状
是指登记机关对不动产抵押权的取得,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的意思就是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具备条件的银行设立服务办理点,使得这些银行的客户可以在办理点签订合同时办理贷款审批和抵押登记等。针对企业资金融资等难题,由于“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的服务开展,将为企业、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抵押融资带来精准服务,加强延期续贷、借新还旧等贷款业务。同时审批与抵押登记的变更登记、注销登记、首次登记的无缝衔接,减少企业融资时间,避免企业短期资金融通,规避抵押物在解押过程中带来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不动产抵押”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群众在金融机构和不动产部门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实现了“零跑路”现象。推动“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带给了我们许多利益,同时这也是社会的一种趋势。它是一条创新之路,也是一种全新的抵押登记手段,人们可以不用到不动产登记大厅办理业务,借助互联网在银行端就可以将不动产抵押登记的业务办理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线上不动产抵押登记优势
结合实际问题,工作效率是现下各企业要求的重点,互联网的便利让更多人受益,互联网线上可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在银行端“一站式”办结服务。两端通过互联网数据共享应用,可以直接通过银行设立的服务点直接办理抵押登记,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在银行端“一站式”办结。在银行网点建立抵押贷款、不动产登记“一站式”网点,实现企业群众在银行网点申请抵押贷款的同时,一并申请办理抵押登记,从以前的去银行办理,到现在的零跑路办结,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提升办事体验。以前的人需要去不动产办事大厅登记相关事宜,现在只需要通过网上远程操作,就可以满足基本要求,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线上”办结。这里的不动产抵押登记也就是通过银行的端口,在银行端口申请登记的材料,平台会审核材料,审核合格后,会自动推送到不动产登记系统平台,经过一系列的信息推送审核后,最终完成抵押登记证明的自助打印。
三、线上不动产抵押登记劣势
1.材料审查弊端。登记机关负责对登记资料进行核查,核查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核实抵押房地产与不动产的权利人是否一致,二是核实抵押合同内容与登记资料是否一致,登记机关是否存在错误,抵押房地产是否属于禁止抵押的财产等。而随着线上不动产抵押登记的推广,各银行网点都可以成为办理点,材料审查的多样化,导致对银行端审核人员的要求更高、更细致。
2.人员管理的弊端。抵押登记办理点分散至各银行网点,操作人员多、办理点范围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何将抵押登记标准统一执行,规范抵押登记行为,是登记部门所要考虑的。同时,如何规避银行滥用权力,防范工作人员因利益冲突,为了放款完成业绩而容忍申请材料瑕疵、执行标准不严、违规操作等而带来的登记风险。
3.网络安全的弊端。随着互联网的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应用渗透到各行业中,在不动产抵押登记方面,互联网的优点也是缺点所在,能进行数据存储,提供在场(银行、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平台)数据所需,这些数据能共享给自己的同时,他人(黑客)也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方式来盗取数据,增加了互联网在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在不动产登记过程中,可能因为配合登记相关手续过程中,因互联网便利而出现漏洞。在互联网中,应用的APP现在普及认证方式(身份证号码、人脸识别)来提高安全性,不动产抵押登记便利就是可以不在指定地点进行登记手续(人脸面签)确认身份来进行抵押登记,黑客就创建该虚拟平台,盗取他人的信息,导致不动产抵押、二手房专卖等成果落入他人名下等。
四、不动产法律体系支撑及风险隐患的表现
虽然国家已有相关规定,但没有建立健全的互联网抵押登记法律制度,政策缺失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在少数,不利于互联网抵押登记的规范管理。因此,应当从不动产交易、评估和保障等方面与登记的关系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对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严格约束体系。针对当前的非法欺诈现象,应增加对欺诈罪的规定,建立严格的失信行为处罚机制。同时还需进一步规范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
1.信息泄露风险。在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办理很多业务都需要用到我们的身份信息,在互联网上搞不动产抵押登记同样也是,需要我们如实填写我们个人信息和选择我们要办的业务。因此,在使用时我们应该认真阅读好每一步,防止信息填写错误。同时应该按照要求进入正规的不动产抵押服务平台,否则,我们的信息就会有被泄露的风险。
2.人员操作风险。抵押作为担保之王,对于企业融资、社會融资而言至关重要,抵押登记是银行放贷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债权的实现予以了充分保障。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居民也利用了名下财产权实现了财富增长,盘活了地方经济。全社会对抵押登记的时效性、对银行贷款的审批速度都有了更高要求。而“抵押进银行”后,面对更为繁多的操作人员和覆盖范围更广的办理点,不动产登记机构面临也面临更为严峻的风险。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所以说,不动产登记工作需要承担诸多风险和责任。
3.身份识别风险。《不动产登记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申请不动产登记的,申请人应当填写登记申请书,并提交身份证明以及相关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应当提供原件。线上办理后,如何识别抵押登记申请人,对抵押人的身份真伪核实,对提交的材料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审查,如何确保申请登记的行为系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真实意思表示都成为抵押登记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构成抵押登记有效性最为基本的前提。登记人员不见面,谁为审核材料的合法性负责都需进一步探讨和明确。在现实生活中,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利用老年人不熟悉网络操作等进行不规范登记操作获取暴利的新闻也频频被曝光,这都是“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五、风险防控的建议
1.建设诚信系统。针对登记机构而言,实行“严格审查,认真核对,按时调整”。综合运用公示、公信原则,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来主动防御风险,既保证了不动产交易安全,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查询制度,明确查询对象、查询内容用途,对于降低社会成本、防范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2.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工作。充分利用数据共享,提高信息技术利用效率,推进登记内容,方式的标准化,登记信息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执行。抵押人、抵押权人和登记机关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操作风险也可以避免。建设“黑名单”制度申请人持虚假材料,冒充他人申请登记,一经发现,依法收缴虚假材料,不动产登记机构工作人员还予以告知冒充、持虚假材料申请人已被列入该企业黑名单。利用高科技技术,多渠道、多重保障对申请人进行身份识别,与公安部门技术对接,共享身份信息,优化网络平台,设置刷脸、文字提醒、增加验证码确认等,在操作界面下方增加信息提示栏,明确告知当事人此刻正在办理的业务。
3.加强工作人员学习力度,提出标准件制度。不动产登记机构加强培训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标准化审核抵押登记材料,严格审查相关资料。它侧重于审查人的身份证明材料,核实申请人与不动产登记簿登记权利人的信息是否一致,不动产的实际状况及相关证明文件是否一致,以防涉法或不具效力的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审查抵押登记和抵押合同的内容是否一致,防止由于登记人员的工作失误造成虚假抵押登记或抵押登记无效。登记机构须强化监管,细化登记标准,制定规则、检查考核各办理点及其办理人员,从管理层面着手提高登记质量。不动产登记机构人员要全面贯彻履行依法登记,不会因为互联网的运用而改变原有的规章制度,职责分明,且按照《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及规定运行。双方按合作协议明确工作内容。
六、结语
“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在全国各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引起高度支持、积极推进。当前,“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办理地点已有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将加快推进“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工作,将登记窗口延伸至一线银行窗口,积极与银行、金融等机构对接。落实金融机构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职责边界,建立不动产登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互通平台,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服务力度,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了一事多办快捷服务。一是拓展范围,深化内涵。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创新数据,扩大服务范围,全面实施不动产抵押注销登记、商品房转移抵押合并登记等同时业务的线上服务;在“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的基础上,加强二手房转移抵押合并登记等线上服务,将更多线下服务领域整合到服务系统中。二是加强推广“电子化”证照管理,规范数据共享。实行不动产登记证明电子证照和实体证书同时发放。确保数据来源安全可控。数据接口标准制度和服务标准,规范数据共享同时,开展数据延伸服务,通过共享接口实时向银行推送更新抵押登记、法院查封等信息,随时防范金融风险。在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排查風险因素,实现互联网健康模式。
(作者单位:西安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