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对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影响与应对
2022-02-24虞卫东
虞卫东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碳达峰与碳中和一起,简称“双碳”。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02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2021年3月5日,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一、“双碳”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碳中和”到底意味着什么?国家目标、区域目标最终都是要落实到区域、行业和企业身上,企业承担着碳达峰、碳中和的绝大部分任务,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机遇。要理解“碳中和”,目前全球已有将近120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覆盖了全球6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经济规模的70%以上,碳中和已经成全球共识。当我们跟这些国家进行贸易时,会面临市场准入的压力。2021年3月初,欧盟宣布将对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这意味着我们出口到欧盟的商品,如果碳排放达不到欧洲相关产业标准,就得交税。目前,我国出口贸易多为碳密集型外向型企业,碳关税会为此类企业带来了新挑战,迫切需要企业转变经营模式,实施绿色低碳转型,降低产品碳排放。
2.企业如何应对?①在整体框架底下就需要看清企业所处位置、压力源以及市场环境。企业的行动步骤大致为:一是进行碳的核算与盘查,监测碳排放情况。二是制定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计划、明确重大减排节点,高站位推动碳转型。三是落实碳减排行动,从生产链全周期分解减排要求,保障转型效果,参与碳交易,推动碳减排落实。
②企业层面的碳排放范围包括。范围一直接排放,范围二外购电力热力间接排放,范围三其它间接排放,如员工通勤、上下游产品生产排放。不同类型的企业,范围三涵盖的内容、边界不太一样。因为范围三的排放涉及太多外部数据,管理起来难度巨大,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企业在核算碳排放时只计算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但一些拥有多年碳管理经验的企业(如苹果等)也会将范围三排放纳入到管理范围以内。
③制定战略计划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政策约束分析。企业要考虑是满足国家政策就可以了,还是要满足区域政策。不同区域政策不同,企业面临的约束也不一样。另外,市场准入条件不一样,内向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也会有不一样的压力。最后,供应链碳中和、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服务的倾向,都是战略制定中需要考虑的关键信息。第二,行业位置分析。同行水平怎样?上下游排放要求如何?所在区域的排放如何?第三,战略选择。要引领还是追随?处于行业不同位置的企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些企业可能不求引领,只要保持相对竞争力就行,而有些更有雄心的企业则需要选择引领战略。迈向碳达峰、碳中和不能一蹴而就,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及特点制定阶段性目标。通常来讲,第一阶段是确定碳达峰峰值以及年份;第二阶段是部分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目标(范围1和范围2排放);第三阶段是100%或者部分实现供应链碳中和目标(可能包含范围3排放)。这些分阶段目标的设定原则与之前提到的内外部形势以及企业所受到的压力都有关系。
④企业碳中和整体行动包括两方面。一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二实施碳中和。实现零碳,就是排放的“源”跟“汇”达到平衡,一般企业的用能、用电、运输以及建筑都会纳入到碳排放里,而碳汇则通常需要企业去购买一些农林业的碳汇、绿证等。
⑤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包括碳排放的监测、核查、报告。第二,被纳入碳市场的企业需要进行碳资产管理,包括CCER置换、综合履约方案、碳金融、配额管理等。第三,能力建设。企业要构建自己的制度体系、相关工具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强调的是,碳资产管理的概念是从碳市场要求而来,现在其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大,不仅是围绕碳市场履约,还要看投融资。投资企业要清楚各行业排放情况,这样投出去的钱才不会面临政策风险、转型风险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影响等。当以上内容理清后,企业就需要选择“怎么干”。例如,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可以选择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和提高能效、清洁化、电气化。在增加碳移除方面,可以选择摊捕集利用与封存、林业碳汇、生物质碳捕集与封存、直接空气捕集等。
二、“双碳”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1.《“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加快发展壮大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我国需要持续提升环保设施基础建设,打好水、土、气污染防治行动战,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十四五”期间国内环保政策主要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两条主线,搭建固体废物产业链、环境污染水体治理、大气污染物防治依然是国内环境保护“十四五”工作的主旋律,可关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方针带来的环卫电动化、再生资源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投资机会。环卫领域推荐受益环卫装备电动化趋势,拥有环卫装备制造、环卫运营投资全产业链的环卫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盈峰环境、龙马环卫;垃圾焚烧领域重点推荐具有较大产能增量的垃圾焚烧龙头城发环境、瀚蓝环境。另外,污水处理方面关注区域型污水运营企业节能国祯以及水处理膜龙头碧水源。能源行业,能源结构进一步向清洁能源转型,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可关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垃圾发电、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产业链。碳交易价格与相关产品价格同向波动,碳价格作为成本可能传递至电力、钢铁、水泥、炼油等行业,引发产品价格相应上升。涉及碳交易的龙头企业一般具有技术和规模优势,碳价格对龙头公司影响较小,其中电力公司中新能源占比高的公司将受益。可关注电力、钢铁、水泥、炼油等龙头企业以及新能源占比高的电力企业。
2.双碳问题是以能源为主的系统性问题,关系到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核心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总量,由近及远重点是“节能减排”、“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碳技术与市场”。双碳问题重点在能源,但非单纯的能源结构调整,同时涉及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如节能环保、工业、建筑、交通等。近期从中央到地方、从各行业到企业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与规划以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体涉及供给侧和需求侧两大部分,供给侧将以电力系统为核心,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需求侧将以工业为重点,多措并举,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材料循环利用、使用低排放原料等。在减少排放的同时,加强二氧化碳的吸收、捕集、利用等碳技术与碳市场也将逐步得到更加積极地探索。目前,国内许多央企已经做出了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规划和工作目标。不同行业也正在编制各自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和路线图,进一步明确碳减排实施路径、实施步骤和各节点达到的目标。例如,17家石油和化工企业、化工园区以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同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建筑材料行业倡议:我国建筑材料行业要在2025年前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
可预见的是,未来财税政策、价格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等,都会向碳中和的方向倾斜。那么随着碳中和的推进,对相关产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①能源。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耗。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中的比例大约占到70%-80%,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它对应的是新能源大发展和电网的大改造。②节能。根据测算,在2045年之前,节能降耗对于碳强度下降的贡献会比较明显,主要涉及建筑、交通、工业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工业端,就目前水平来看,未来还有较大空间。③土地资源。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将会在土地政策和碳汇、国土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协调。④钢铁。钢铁是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大户,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6%。未来,需求的见顶回落将会影响产量,产量降低,从而减少碳排放。此外,短流程炼钢的占比提高、以及氢能炼钢等新技术的应用,都将会进一步减少钢铁行业的碳排放。⑤煤炭。2020-2025年,煤炭需求预计还会有小幅增加;2025-2030年,煤炭需求预计在顶部震荡;2030年之后,煤炭需求预计逐步回落。考虑到煤炭行业长期资本开支萎缩,供给增量不足,预计煤炭行业的供需紧平衡状态还将维持十年左右,之后,将开始逐渐关闭一些成本较高的企业。在2060年的能源规划里,仍留有2-3万亿度的火电比例,相比于当前的5万亿度,降幅不算太大,预计煤炭行业能平稳过渡。⑥电解铝。电解铝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电力,因此也是碳中和的一个重要控制对象。电解铝产能预计将在几年内达到天花板,之后维持供需偏紧的状态。与钢铁不同的是,电解铝的生产过程本身已经电气化,它将持续受益于电力部门的脱碳化。随着非化石能源占比的提高,电解铝行业的碳排放也将出现显著的下降。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