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2022-02-24李锦
李锦
1月8日,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首发列车从台州站驶出。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国企改革在2022年怎样进行,突破重点是什么,引人关注。
2021年1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宣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70%的预定任务已顺利完成。2022年1月17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锁定重点改革任务,打好打赢收官战。1月1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透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工作。
三年行动的收官基本任务与要求已经明确,突破的领域也已经明确。毫无疑问,将按照部署对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和企业实施方案及工作台账,强化指导推动、督查考核,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同时,要锁定并高质量完成重点任务、补短板强弱项、务求改革实效、实现改革成果稳固化制度化,确保全面胜利收官,使得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向更加成熟定型迈出实质性步伐,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要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在党的二十大之前基本完成,年底前全面完成。时间具体,任务也具体。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评估成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突出实效标准,强化成果考核评估。今年一季度,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将对中央企业截至2021年底的重点改革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第一次考核,并对地方进行第二次评估。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按照标准验收。按照三年行动目标要求,要加强督导督办,严格落实考核责任,逐项销号清零,围绕“履行好经济、政治、社会3大责任”“取得3个明显成效”“切实增强国有经济5个力(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更好发挥1个作用(国有企业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的重要作用)”等具体目标,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重点任务和关键指标,检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成效。
着眼巩固拓展抓典型经验的推广。做精做深“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等专项工程,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形成重大标志性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已经形成,有质量的理论成果是不是能拿得出来,尚须努力。
要与2022年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结合。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积极作为,更好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推进2022年推动国资央企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更大贡献。
针对国企改革的现实难题,定向发力。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改革进展不平衡、穿透基层不够、部分改革举措形到而神不到、机制转换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始时明确的定位是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从2021年国企改革对地方国资委的考核,完成了70%,這剩下的30%就是短板,把这个短板补齐,是2022年的重要任务。随着国企改革进入后半程的“深水区”,面临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总的看来,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破痛点和难点,国企改革的焦点在2022年将在7个方面作为重点推进,也就是说,将在7个方面获得突破。
在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建设上突破,建设专业尽责、规范高效的董事会。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核心,重点在公司制,公司制重点在董事会建设。预计2022年将深度推进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切实提升董事会建设和运行质量。按照要求,前置研究清单要更加科学实用有效并真正形成机制,推动外部董事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加强对外部董事履职的支撑服务保障。分类分批有序落实子企业董事会职权,真正落实董事会的“法定职权”,制定实施方案及措施,把董事会“六项职权”落实到位,在优化“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组成结构以及规范董事会议事规则的基础上,研究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董事会考核体系,真正体现“职责明确、有效监管”的目的。引入积极股东,按照市场化和上市公司的规则来推进,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2021年12月13日,中国宝武太钢集团不锈冷轧厂智能拆捆机器人在进行生产作业。
在健全国资监管体制上突破,国资监管体制向更加成熟定型迈出实质性步伐。国资监管体制的完善,将巩固集中统一监管成果、强化分层分类授权、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强化全过程监督。主要是优化监管模式与提升监管实效,继续探索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新模式,减少对国有企业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既能做好国有资本监管,严防国有资本流失,又不影响或损失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以放活管好为导向,着力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在战略性重组上突破,围绕“主业”进行重组,推进专业产业链整合。中央企业通过推动各类企业间与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加快形成一批“小散弱”清零、板块清晰、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向世界一流迈进。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专业化重组有三个阶段的特征,初期由混乱走向集中、随后由集中走向专业、现在则是以提高产业链水平为特征。当前央企的重组已经进入以提高产业链水平为主的第三个阶段。2022年国资委将深入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在加快第一批链长企业计划落地的同时,启动第二批重点产业链链长企业遴选。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促进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同时加强新能源企业、工业互联网、物流大数据、航空货运等协同发展平台建设。
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突破,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实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需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2022年将紧紧围绕提高效率激发活力,推动市场化机制各项措施全面走深走实。今年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要实现全覆盖、高质量,在各层级企业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行动扎实到位。在中长期激励方面,实施中长期激励制度会作为普遍性要求,将用好用足三年行动方案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政策,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激励“工具箱”中丰富方法,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应用深度,国有企业从创造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和动力机制入手,完善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利益分配机制,改善研发团队和重要贡献者的科技成果共享和转让收益,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整合创新,更好地发挥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机制,多干多得,向有突出贡献者和一线苦脏险累骨干员工倾斜。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突破,推动国有相对控股混改企业的差异化管控改革加快实施。混改企业将在深度转换机制上展现新面貌。国企混改重点已经逐步从“混资本”向“改机制”转变,国有相对控股混改企业的管理,是国企改革中一大难题,也是国企改革中最突出的短板、最明显的弱项。将进一步探索差异化管控。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分类、分层推进,根据企业功能定位,对推进混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宜改则改,务求改革实效,避免盲目性,避免“一混了之”,同时也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在垄断性行业的国企改革突破,电网、铁路等行业市场准入有望进一步放开。垄断行业多处于关系国家稳定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其改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应该进一步分析探讨哪些垄断性国企能够改,应该怎么改,其实现路径上会存在哪些问题。2022年,电网、铁路等领域混改将加速落地,提高市场化程度。混改在各军工集团及企业间推广,军民融合新政策推动军工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有相对控股、国有参股类别的企业,也将推进新的监管方法,这是提高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效益的重要途径。
2021年8月13日,在中国宝武马钢集团智园炼铁智控中心,工作人员正观测生产现场传输来的实时画面和数据。
在國企改革制度上突破,把重要举措和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2022年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的催化剂。从内容上看,2022年将进一步吸收国企改革成果,并将相关政策进一步升级至国家法律层面。针对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制度、高管责任等做出重大修改,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供重要法律支撑。
2022年是稳增长的年头,这是国企改革的环境,把稳增长、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企改革要围绕这个大局而行动。
从发展角度看,国企改革要落实跨周期调节工作的要求,及早制定有利于稳增长的措施,掌握稳增长主动权,从发展与改革关系看,坚持以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活发展动力;对照三年行动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拔硬钉子、啃硬骨头,提升改革措施的针对性、穿透力,狠抓改革成效,严防各类重大风险,严防各类重大风险。
2022年的国企改革将以稳为主,呈现扎实的作风稳健的势态。我们不能不强调的是,国企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劳永逸,这是一个发展的、渐进的过程。我们注意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对改革目标是留有余地的,口径仍然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没有全面胜利或者全面落实的话,没有“毕其功于一役”,这是从国企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考虑的。在党的二十大前基本上完成三年行动方案中所提出的目标,在历史长河中是一个开头,就像一文章中完成一个段落,而更大的背景将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后得以展开,改革将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逐步深入,逐步推进,这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
我们相信,国有企业改革将使得提高国企质量、提升国企效率、优化国企规范取得明显成效,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使得国有经济更有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