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生就业,不止步于高就业率

2022-02-24熊丙奇

在线学习 2022年2期
关键词:就业率职校职业院校

熊丙奇

职校生就业率高、好找工作,但是就业质量、薪酬待遇并不高。真正能说服、吸引学生和家长接受职业教育的,是职校生的高质量就业以及高质量的职业发展。

最近有两条消息引发舆论关注。一是央视财经一组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抢手”的报道发表后,“职校学生人手2到4个offer”与“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未毕业就被抢空”双双登上微博热搜。二是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在笔者看来,这两条消息放在一起,就是职校生就业情况的全貌:就业率高、好找工作,但是就业质量、薪酬待遇并不高。

职校生“抢手”,为何学生和家长却不愿意主动选择中职、高职,为何上中职、高职往往是不能进普高、普通本科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是因为,就业率并不等于就业质量;就业机会也不等于发展机会。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与偏见,必须提高职校生的就业质量,给职校生以平等的职业发展和晋升空间。

职校生“好找工作”,这是真的。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中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但要说职校生就业的工作岗位受年轻人青睐,则言过其实。恰恰相反,是因为这些工作不受年轻人青睐,导致供需失衡,才使得职校生还没有毕业就被企业预定。据报道,人社部发布今年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有58个是生产制造及有关职业。数据显示,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达到6200万人,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

所以,以职校生的高就业率来说服学生和家长选择职业教育,并不具有说服力。真正能说服、吸引学生和家长接受职业教育的,是职校生的高质量就业以及高质量的职业发展。高就业率与高质量就业,是不同的概念,就业率只能反映就业市场的岗位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比例,而不能反映就业岗位的薪酬待遇、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等年轻人更看重的因素。对于传统制造业的“蓝领”岗位,不少年轻人反映工作枯燥、环境艰苦、人际交往空间小,从事这些工作,还不如跑外卖,虽然工资可能要低一些,但是职业门槛低,工作更灵活与自由。

职校生的就业机会多与发展机会多,也是两回事。在社會存在“用工荒”的情况下,很多职校生并不是被作为“人才”而是“人手”对待,他们进入职场后的起薪可能并不比本科生低,但是,所从事工作却缺乏挑战性,涨薪空间狭窄,由于受学历所限不能评高级职称,技能人才在职业生涯中与高学历人才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是影响技能人才社会地位、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方面。

提高就业质量、拓宽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需要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努力。近年来,职校生的高就业率,反而导致部分职业院校不重视人才培养质量。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为传统制造业升级换代注入活力,推动行业改善技能人才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这才能形成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职业院校不能只看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更要重视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坚持职业教育定位,根据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打造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要让高素质技能人才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则需要用人单位破除唯学历用人导向。从现实看,学生和家长不接受成为技能人才,是担心一直处在社会底层,看不到上升、发展的机会。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看来,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远比读书获得一纸高文凭的成才路更难。这种用人导向是必须扭转的,否则,对技能人才的偏见会导致社会的技能人才缺口更大。

猜你喜欢

就业率职校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百年职校与支教项目“美丽中国”共探教育均衡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